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谈车

摆在智己L6面前的活路——升维打击!

2024-04-16谈车

在一款中型车身上,拿出了比旗舰型轿车智己L7还强的产品力,足以证明智己对销量的渴望和狂热。

毕竟智己背负的压力不小。

看一下智己品牌现有车型月销量就知道了,在刚出炉的3月销量中,智己L7月销202辆,智己LS7月168辆,当家销量主力军智己LS6,月销量也只有2630辆。

背负着上汽集团的电气化转型,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的重要任务。作为上汽的「一号工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集大成者,智己起到了形象展示作用,销量也代表着上汽在新能源市场的征战成果。

而从目前的销量数据来看,两个7系列车型销量已然折戟,而最有爆款潜质的智己LS6,在销量高涨时期,横生变故,车机系统的故障和投诉,让消费者质疑背靠大厂的品控和质量。

上汽从二十年前就在搞新能源,现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荣威和科莱威等门槛不高的产品。在高端纯电阵营,目前还没有站稳脚跟,不是没有过尝试,Marvel X以及飞凡系列,都不算特别出彩,只有智己展现出有爆款的潜质,也被上汽押宝,重点培养和投入。

所以智己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新势力新能源品牌的命运,而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市场的门面展示和形象担当,还是上汽在新能源市场的「未来」。

智己已经推出三款车型,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智己LS6只是小范围内的有点知名度,足以可见形式的严峻性,试错次数是有限的,消费者的接纳耐心也不是无尽的,这个背景下,智己L6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智己对于销量得迫切,我们都能感受到。

智己采用了什么方法?

小米SU7的现象级成功数据,大概是让智己意识到了流量的重要性,采用了第一个方法「黑红也是红」。和小米得这场道歉风波,来龙去脉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三次拉扯,最后道歉,有成果吗?存在感猛增,订单破万。

但核心问题在于,这1万的订单,绝对不是因为小米的流量转化而来,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智己L6的产品力下定。但也得承认,和小米的这场风波,智己的口碑表现,以及是否失去大厂格局我们暂且不提,就从存在感和知名度层面来说,它的确蹭上了这波流量,原本不知智己为何物的人,现在多少也知道了有个品牌和小米「杠」上了,如果这就是智己追求的,那它成功了。但是对销量的转化效果,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智己「疯狂」的同时,也是理智的,至少它的产品力毋庸置疑,的确过硬。

这也是它为了销量的迫切需求,采用的另一个办法。打铁还需自身硬,它实现了全系标配令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系统以及超远距高精度的激光雷达,还有英伟达的Orin-X芯片,以及高通骁龙8295芯片等等配置放眼汽车行业也算是顶尖技术和前沿水准,在它身上都实现了标配。并且还有半固态电池,以及支撑起超1000km续航的容量高达133+kWh的电池组,还有无图城市NOA以及未来智慧座舱等高阶配置,对于驾驶感受和用车体验的提升效果,显然易见。看产品力也能说一句,智己的确是用心了。

但是看到价格,又会感到被智己的自信逗笑了。智己L6目前的预售价格是23-33万,众所周知,实际上市后价格会有调整,但是最多就便宜一两万,那也意味着智己L6的门槛要在21-22万这个价位区间,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那么问题来了,23万到底贵不贵?

贵,贵了太多。

不可否认,智己L6的确是一款产品力强劲的车型。也要承认,智己L6的潜在受众群体的确是和小米SU7的用户高度重合,会有一个比较。但是并不意味着智己L6就是小米SU7的对手,两款车从等级和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智己L6不能比小米SU7还贵。因为小米SU7等级上是有优势,C级车的定位,3000mm的差距和2950mm虽然看似不大,实际用车体验也没多大区别,但在等级分类上,这就是质的不同。

智己L6就算觉得自己的产品力足以弥补等级上的不足,那拿什么来弥补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层面的不足?很显然,对比小米SU7自带的米粉受众群体和泼天的流量加持,智己相比之下就略显小众,很多人不关心也不在意它和上汽的关系,或者说即便是上汽在新能源领域也没什么耀眼成就,更何况旗下一个智己?所以品牌力层面要承认,智己就是和小米有差距,23万的小米有的是人买,但是21万的智己可不一定。这一点看智己LS6就不难看出了。

不过智己还有机会,目前小米汽车的潜在用户群体和流量,还有属于智己来吞并的时间,SU7从上市到现在已经累计了大量订单,考虑到现如今小米的交付能力,怎么也要排产倒两三个月以后了,这期间说不定就会有潜在订单用户转投其它竞品,比如智己L6。

所以,智己还有调整价格的空间和时间,起售价可以设置在21-22万,很大概率21.5万,然后以限时购车优惠以及补贴和增值权益等形式,给到车主1.5万+的让利,保持车辆的实际起售价格在20万上下,那么它将会是小米SU7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就是升维打击,也是智己L6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