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当一个老外决定喝遍全中国的白酒

2024-06-15情感

当你走进街边的苍蝇馆子,看见一个老外对着一盆热腾腾的水煮鱼大快朵颐,还能道出几句老饕辣评,你或许也不会感到惊讶。然而若是一个老外走到你面前,举起一小盅白酒,跟你来上一出「我干了,你随意」,一饮而尽后还能啧啧细品,像极了过年时候桌边的三舅四叔,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德力·桑德豪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堪萨斯人,在美国度过了二十三年,却因为两次旅居中国的经历,从好奇走向执念,最后把一生钉在了「白酒」上:出任白酒品鉴网(drinkbaijiu.com)的编辑,以白酒为主题进行写作,甚至作为泸州老窖的顾问之一,共同创立了面向欧美市场的白酒品牌Ming River(明江白酒)。

图/德力·桑德豪斯(Derek Sandhaus)提供

对于白酒,德力爱喝、敢喝、能喝,不管是宴会呈上的名贵酒品,还是便利店货架上的随手采摘,他都可以无负担地痛饮享受。他不介意被人叫作「酒蒙子」,但他给自己的确切定位是「白酒传道者」。这个身份源于一个事实:作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烈酒,白酒每年的销量接近110亿升,然而其中99%都是在中国境内消费,外国人对白酒近乎无视,货架上的白酒品类寥寥无几。像德力这样的外国人若想喝上一杯「白的」,那他就得穿过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这在德力看来匪夷所思:「为何中国如此青睐白酒,而世界几乎对其一无所知?」

因此,他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单纯却艰难的目标:向全世界推广白酒。

2024年6月,德力出版了他的纪实散文集【醉在中国】。它的英文版写于五年前,德力将其视为一本写给非中文读者的「白酒文化导读」。 书里记录了他在中国各地品酒的冒险历程,也记录了他从文献和历史学家口中知晓的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更有亲自走访酒厂和经销商获悉的一手资料。 英文版书名「Drunk in China」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在中文语境里可以被理解为四种含义:一、在中国喝醉;二、醉人的中国;三、一个身处中国的醉鬼;四、用陶瓷杯饮酒。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醉在中国】

德力认为,这个书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写作目的:关于白酒,也关于中国。 白酒是中国的一面镜子,而中国则是白酒生长于斯的故乡,想要理解白酒,就要理解中国。 他在中文版前言中写道:「我想让读者不仅能理解白酒和当代中国的饮酒文化,还能理解致使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展示中国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的同时,我希望能说明中国本身的复杂性。」

618店铺促销火热进行中!

购满300元立减69元,欢迎进店选购!

千杯之旅,始于浅饮一口

德力与白酒的初次邂逅并不愉快。

2006年,他以英语教师的身份与女友凯瑟琳一同来到上海。那年感恩节,朋友阿维带来了一瓶红星二锅头,并不怀好意地怂恿他闻一闻。在贴近瓶口的瞬间,毫无防备的德力立刻挨了迎头一棒:「像是有人把一包脏短裤塞进了一桶发酵过的鱼露里,再加入下水道疏通剂、烂水果和蓝纹臭奶酪,之后浸泡几天。那是一种从地狱深渊里升腾起的味道。」

尽管身体在抗拒,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还是喝了一小口,而后就感觉「仿佛瞬间着起火来,白色的火苗烧灼着我的每一寸舌头、双唇、牙龈和喉咙」。他马上抛下酒瓶。这次文化冲击让德力心有余悸,直到回到美国,他都没有再碰一滴白酒。

然而冥冥之中,德力与白酒似乎有着别样的缘分。2011年,德力与凯瑟琳在美国成婚,婚后不久,凯瑟琳在美国外交部门获得了一份外交官工作,而政府分配给她的工作地,竟是四川成都。就这样,作为外交官的随行配偶,德力又一次回到了中国。

与快节奏的上海不同,成都的生活慢热悠闲,品一盏凉茶,饮一口好酒,这都是成都人过生活的方式。而且,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四川遍布酒厂,不少白酒生产商往来于此。

抵达成都后的一次万圣节派对上,德力偶然认识了来自北欧的白酒商约翰·西蒙松。约翰向德力讲述了自己始于2004年的中国历险,包括他在为瑞典烈酒生产商Vin & Sprit发掘商机时「发现」了白酒,以及他如何研究了60多家酒厂,最后与四川知名白酒生产商剑南春达成协议,共同创立了合资品牌「天成祥」。

但接下来的故事并不圆满。在正式生产前夕,汶川大地震席卷了四川。酒厂所在的绵竹遭遇重创,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0 亿人民币。那之后, Vin & Sprit 被法国酒类巨头保乐力加收购,约翰的白酒项目也因此搁浅,他本人也离开了中国。

他隐约察觉到白酒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含义,只是对他而言,最大的问题仍然存在:

他不爱喝白酒。

为了真正驯服白酒,德力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饮。他建立了一个名为「荣耀300杯」的网站,以此来记录他的试饮经历。这个名字来源于一种名为「味觉阈值」的理论,意思是 任何一种食物或饮品都存在一条界线,只有跨过这条界线,你的味觉反应才会从负面变为正面。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咖啡的味觉阈值很低,不超过6杯。啤酒要更高一些,大概10杯。但是白酒呢?300杯。

德力是幸运的,他的顿悟降临在第70杯。那年春节,四川省办事处组织驻成都的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参加娱乐活动。晚宴上,每桌的中间都摆放着一瓶由泸州老窖生产的旗舰产品「国窖1573」,但其他外国人都对其毫无兴趣。为了避免好酒被浪费,德力自斟自酌了一小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正是这杯酒让他跨过了味觉阈值:

「那一刻堪称天启降临。酒液带着一股凤梨和杏子的果香撞击着我的舌面,咽下酒液后,混合着白胡椒和甘草香味的尾调弥散开来。口感平滑,滋味丰富,让人为之一振。」

那天他与孩子们一起敲鼓,到田里摘橘子,看了焰火表演。而这时他也真正理解到,酒与喝酒时的氛围密不可分。如果你无法享受喝酒的那一刻钟,那你就无法享受酒本身的滋味。

德力彻底爱上了白酒。一走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荣耀300杯完满结业,但德力不希望止步于此。

一个疯狂的念头涌现出来,他希望探索出一条「白酒之路」,经由它走遍中国,跨越千年。「我将越过浓烈的四川白酒,搜寻中国每处角落的酒饮。我会酌饮中国东南醇美的米酒、由刺鼻的真菌发酵的贵州白酒、犹如寒冰匕首般的北方白酒,以及所有介于它们之间的酒。」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的探求将把我带入这个国家厚重的历史中,也将使我得以一窥中国的未来。」

两个月后,德力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开始了他的千杯之旅。

浮千般酒,行万里路

谈及白酒,茅台是绕不过去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茅台酒就是中国人款待贵宾时最偏爱的酒品之一,在坊间一直有着「国酒」的美誉。

因此,从四川出发的德力,顺理成章地将茅台镇设为了第一站。他所要探寻的是一个基本而必要的问题:一款白酒的优秀到底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一瓶二锅头只需要一点零钱,但一瓶茅台却要花上一大笔?

一些白酒老手告诉德力,即便是便宜的白酒也有一些味道不错的,喝起来跟名贵酒品没什么区别。但问题是第二天早上醒来,你就觉得自己像是一条被扔在路边的死鱼。

在茅台镇,德力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喝了十五盅茅台外加十几杯啤酒后,他竟然丝毫没有感觉到宿醉。「第二天醒来时,我感觉好极了,没有头痛,没有恶心,没有感到一丝疲惫。」他觉得不可思议。

但对于酿酒师傅而言,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好酒之所以「不上头」是有原因的。 第二天,德力参观了酿酒车间,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一杯茅台是怎样被酿造出来的: 「工人需要先蒸制高粱,然后把它们与起到发酵作用的曲混合,再将混合好的谷粒铲成齐腰深的谷堆,使其开始发酵。 把发酵的谷粒放入砖砌深坑,用泥浆封存一个月。 到期后,取出已发酵的谷粒蒸馏出第一轮酒液。 将新鲜的谷粒和和曲与蒸馏后的谷浆混合,再次进行‘发酵—蒸馏’的过程。 这一过程要重复八次,总计持续一年,每一次得到的酒液陈放几年时间后,由一位大师将所有不同的馏出酒液进行调配勾兑,使其中的烟熏味、甜味和咸鲜味达到平衡,勾兑后的成品可能包含上百种馏出原液。

德力理解了「好酒」的含义:「这一小杯细腻精致的白酒,是付出大量汗水和劳作的结果。」

离开贵州后,德力前往广西品饮了三花米酒,到广东尝试了蛇酒,到绍兴小酌了黄酒,随后北上到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体会顺滑细腻的清香型白酒。伴随这场旅程的,除了让他感到惊异的各类酒品,也有不少新结识的朋友,当地的经销商、历史学家甚至蛇油贩子,德力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了白酒文化,也了解到中国白酒产业的经营现状。但更重要的,是他藉由这些朋友窥探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图景。

在德力看来,中国的白酒文化一体两面。作为一位外来者,他坦诚地表达过对中国流行的KTV文化的厌恶,也认为以拼酒来彰显男子汉气概的行为愚不可及(全世界的饮酒者都有这个问题)。但另一方面,类似于「敬酒三杯是源于敬天敬地敬人」的饮酒传统,也让每次喝酒都蒙上了一脉相承的仪式感。中国饮酒习俗中他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为了过酒瘾而喝酒,喝酒永远要有一个高尚的意图。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河南。这里是酒的开端,正是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精成分,由此证明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饮酒。换言之,中国酒饮文化的历史,甚至长于中华文明本身。

在他们这里,德力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 淳朴、慷慨,而这是中国人精神中最坚固的部分。 「河流会干涸,山峰会变成尘土,人与传统则会永存。 」他这样说。

618店铺促销火热进行中!

购满300元立减69元,欢迎进店选购!

酒的意义是相互理解

作为白酒酒友,德力的旅程精彩圆满。但作为白酒传道者,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与整个世界都瞩目于不断崛起的中国不同,白酒在走向国际的路上有着诸多困难。除却历史上西方国家的排华情绪和饮食上的种族主义倾向,如何用一套词语来向外国人描述白酒的味道,实际上是更大的难题。

西方烈酒鉴赏时所普遍采用的风味描述,在白酒这里完全不适用。然而对于一位没有接触过白酒的饮者(尤其是外国人),相对精准的描述是必要的,如果不用水果、八角或白胡椒的香气作为提示,他很可能会以为浓香型白酒的气味和油漆稀释剂差不多。

另一个难题是白酒饮者的老龄化。即便在中国,喜欢白酒的年轻人也相当稀少。相对于葡萄酒和西方烈酒,白酒既不特别健康,也不特别时尚,更像是父辈和祖辈彰显地位和事业的标志,太老派,也太陈旧。

现在已经有不少白酒厂家开始着手改变,例如重新包装,或者推出低度数的白酒,以及一些混合类的预调酒,以期吸引更年轻和更多样化的消费群体。 在德力看来,这些改变是必要的。 在【醉在中国】里,他收录了不少餐馆独创的以白酒为基酒的鸡尾酒配方,目的就是让读者直接上手调制一杯,以全新的味觉体验,来打破对白酒的刻板印象。

「我们试图改变的是语境,而不是酒饮。我们从酒吧和餐厅开始,在这里,一杯白酒鸡尾酒可能会带来‘陌生化’的元素。」

对于白酒的未来,德力始终抱持乐观,而这种乐观源于他对喝酒这件事本身的认识。

在他看来,归根结底,喝酒实际上是在寻求相互的理解。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会比两个人坐下来喝上一杯,聊聊琐碎日常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样,也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会比喝当地的酒更能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生活。

在离开中国多年后,德力仍时常想起这里,想起在火锅旁的长长一餐,想起房间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轮敬酒会开始。他怀念白酒,但更重要的,是怀念和他在一起的朋友。一瓶酒见底,每个人都显露出最真实的一面。而真实的交谈和理解,永远是愉悦的。

「经过多年的白酒品饮,我渐渐认同了道家的观点:浓郁的美酒和愉悦的交谈之中蕴含着智慧。智慧也有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酒并不是必需的。关键不在于酒,而在于酒所揭示的东西。」

好书推荐

【醉在中国】

[美]德力·桑德豪斯 著 李同洲 译

果麦文化出品

浙江文艺出版社

团购价:29.9元 (原价:59.8元)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