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开年最高分国产剧,为啥成不了下一个【繁花】?

2024-02-07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魏侨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落下帷幕,这个系列跨度长达三十余年,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发展的宏大故事迎来了终章。

相比于开年火爆的同时代故事【繁花】和曾经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大江大河】系列前两部,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讨论声量却低了许多,评分虽然在播出后曾经走高,但最终又回到了不及前两部的水平。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剧照

一部剧,在播出后的热度与口碑表现,既与创作质量相关,也与当下的社会情绪和民众审美有关。 一方面,【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不再有第一第二部自带「爽感」的逆袭故事可讲,另一方面,【大江大河】第一部开播近6年,虽然时间显得并不长,但观众们对时代故事的感受却截然不同了。

「史诗剧」为何棋差一着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豆瓣开分8.6分,在2023年仍然是相当亮眼的成绩,结局分数如今虽然跌至8.1分,但总体来看,仍算是超过及格线的优秀作品。

但和两部前作相比,为什么同样的班底,同样的制作水准,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大江大河】系列在叙事上,以朴素克制著称。 在前两部,这样的创作手法格外亮眼,因为第一部从1978年写起,宋运辉赶上了恢复高考,凭借执着与努力考上大学,扭转命运。剧中另外两个主人公,雷东宝和杨巡也在改革开放中,通过拼搏开启了事业。

故事塑造了典型的平民英雄,讲述了三个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如何冲破桎梏,在时代的浪潮下奋勇向前,实现逆袭。 这样的故事情节本身就颇具「爽剧」的特质,加以叙事上的克制留白,反而显得质感上乘。

【大江大河】剧照

到了第二部中,主角们已经完成大部分的个人成长与逆袭,故事的「爽度」开始下降,也因此,第二部刚刚开播时同样遇冷。 但第二部的优势在于,深入浅出地书写了改革浪潮中不同阶层的普通人如何抓住机遇,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故事。 在剧集整体全景式的宏大背景中,又生动地连接了平民视角,因此播到后期,第二部也凭极高的口碑逆势上扬,奠定了这一系列的「史诗」气质。

【大江大河2】剧照

有珠玉在前的两部作品,第三部受到了观众更高的期待。如果一定要夸奖一下,应该说,在当下的影视剧改变续作中,能让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巨篇平稳着陆,已经显得相当出挑了。起码剧中从制作到表演,依旧保持了正午团队的严谨水准。

但问题是,随着故事推进,没了第一部的主人公故事大起大落,不同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与重塑,平民故事也讲过了,编剧却没有寻找到主人公新的人生阶段与新的时代里,那些与大众情绪最相关的部分。

当剧情不能自然而然地大开大合时,情节的崩塌就开始了。比如第一部中雷东宝的形象还是热情爽朗、笨拙但真诚,到了第三部,他开始感情不忠,与雷正明给他找来的冯欣欣上演了一出油腻版的「莞莞类卿」戏码。 对观众来说,这一转变来得实在突兀,也显得割裂。

作为剧中灵魂人物的宋运辉,电视剧在他身上做了最多的正向改编。 前两部中他完成了一个农村小伙到大学生,技术员工到成熟国企领导的转变,其中和光同尘的人性灰度情节在他身上有鲜明的呈现。

在【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里,观众已经很熟悉「打不倒的宋运辉」,无论是他拯救彭阳厂,还是回到东海,都完全在观众预见的范围之内。剧中偶尔还保留着凸显宋运辉人性灰度的情节,比如他向梁思申坦陈,为什么想留在 彭阳,不想回到东海。但下一秒他就重新做起了东海厂厂长,在谈判桌与洛达对峙。斗智斗勇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人物成了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NPC,不再有连贯的成长性。

作为年代剧的优势与困局

不过,在单部剧集以外,仍然想聊聊【大江大河】所代表的年代剧。

相较于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给人带来更多的感受其实是「浪潮」。 从南方谈话到邓小平的去世,再到香港回归,剧中许多次以特定的时代符号去锚定时间,并用服化场景的细致还原,精准地唤起了观众对于时代的集体记忆。

热度节节攀升的【繁花】与【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讲述的,其实是相同时代的故事。但两者给人的观感却截然不同,王家卫的影像风格大胆又复古,正午团队的拍摄手法则强调质朴真实。

即使是热爱【繁花】的观众,也大多会承认,剧中的商战写得相对简单浅显。 与其说剧中写的是商战,不如说实际上讲的是江湖风云快意恩仇,人物之间的交集与冲突或者是义薄云天,或者是争强斗狠,张力十足,但细究起来并不复杂。相较之下,江湖儿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写得更为深刻与复杂。

而【大江大河】系列,讲的是改革变化之际人的公心与私欲,讲权力与人心,利益与理想之间的制衡与博弈。 剧集在尽可能地呈现出政与商,国家与集体、个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是在【大江大河】讲述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社会从一个由宗族亲缘关系维系的乡土社会,转向讲究规则的法治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桌面之下的利益关系与灰色地带,剧中都以锐利的笔触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书写。

也因此,从观众接受的角度来说,【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实际是更需要理解门槛的。 只有当观众付出更多的思考,才能收获更深刻、真实的共鸣,这可能也是这部剧在前期的口碑略高于【繁花】的原因。

与许多讲述改革开放的剧集不同的是,【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并没有执着于展现一贯的意气风发与蓬勃朝气,反而深入、细致地讲述了每个人在内忧外患之下经历的迷茫、困顿与挣扎。 事实上,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时,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盖棺定论,但真正身处当时的人并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当下面对的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也不确定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因此,【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事实上缺乏那个年代如今被公认的「积极感」。 但这,也正是这部剧区别于同类剧集的珍贵之处。观众在观看这部剧时,视角的视角不是已经知晓一切的上帝,而是回到了历史的缝隙,发现独立潮头的先行者并没有先知的能力,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也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当中国社会延续千年的价值体系被打碎重组,剧中真正呈现了「摸着石头过河」所面对的艰险与忐忑,人们在动荡中坚守、苦难中相信,也在汹涌浪潮中奋起。

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生活下去,活得更好,这是每一个剧中角色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的课题。而这样的课题,何尝又不是如今所有人面对的课题?

【大江大河】第一部在2018年播出,彼时宋运辉开篇在烈日下背诵【人民日报】,在化工厂的工作里一次又一次较真、坚持、据理力争,雷东宝为了小雷家的发展跑上跑下、倾尽所有,杨巡在无数的坎坷磨难中一次次地重新站起来,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这部剧开篇的高热度。

而到了第三部开播,经历了疫情以及经济下行之后,社会氛围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年轻人在无奈与困惑中开始质疑,寻求心灵的避难所,像【大江大河】里歌颂下岗潮中工人的奉献,不再能引起共鸣。相反,同样是讲述下岗潮中旧厂老职工的命运浮沉,【漫长的季节】中呈现出荒诞与悲凉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共情与青睐,这是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变化造成的,也是新主流剧集创作要应对的问题。

【大江大河】三部曲终章落幕,它在国产剧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摆脱了同类题材的创作惯性,从更宏观、更连贯的角度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对大时代进行了完整、立体的瞭望与剖析,呈现出沉郁厚重、浩瀚广博历史感,为「以剧写史」创造了可能。但它同样也在适应自己的「时代」。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