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允许一切发生,你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2024-03-19情感

焦虑、害怕、不允许自己犯错、也不能接受分手,但凡有什么事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就会无比偏执、痛苦,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就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分手后,会不停地纠缠对方,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很爱对方吗?

其实未必,可能是他不能接受自己不被爱的事实,不能接受自己会被丢下、被抛弃,于是才会非常执着地想要挽回对方,而一旦他们真的挽回了,就会发现,其实对方也不怎么样。

所以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绝大多数的烦恼,其实都未必是真的,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执念。当你一心想要去对方那里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证明自己才是对的,那你注定就会陷入一个偏执、痛苦且焦虑的境地。

佛教中有一个词,叫做「我执」,是指众生对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的执着心态,可能不好理解,但在现代心理学中,它也可以被用来描述为个体对自我存在的强烈关注和追求。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的自我认同感不够,难以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他就会对自我的存在产生强烈的怀疑,因为他的内核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于是他就会过分追求外界的评价和关注来获得自我认同感。

比方说我们常见的「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过度追求,它的背后是一种分裂机制。也就是,他的真实自我是自卑的,因为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分裂出一个虚假的自体,通过不断追求外在的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来捍卫自己的自尊水平,防御焦虑。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人越是看不起自己,他就越会对自己苛刻。即使是一个微小的错误,也会被他无限放大,让他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没有价值,甚至哪怕是失恋,都会让他否定自己,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才会被人拒绝、不被爱。

包括他去执着地求复合,本质上也不是因为他放不下这段感情,而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一些虚假的安全感,通过向对方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水平和自恋。

那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过度追求自我认同,把自己的价值都建立在外部世界上?原因就在于,他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

在【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讲到这样了一个观点:当一个孩子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那这个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是有致命缺陷的,他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爱,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错误。

而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就会不停地进行自我批判,极力规避一切错误,以免继续遭到养育者的否定,所以他慢慢就会变得完美主义,变得害怕失败,认为自己只有足够聪明、漂亮、有用和完美无瑕,他的养育者才会继续爱他、在乎他。

他的自我认同建立在养育者的眼中,他没有发展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甚至每当他想要同情自己或者想要为那个弱小的自己挺身而出时,他那些早年间不被爱或者被虐待的经历就会被唤醒,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他只能被迫忽视这些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他就会越来越认为只有外界的评价才是真实的,只有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

所以一个糟糕的成长环境和糟糕的养育者,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内核认为自己不好的自体,他就会把自我认同感建立在外部世界上,认为只有获得别人的喜欢、别人的爱,他的自我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我们要怎么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发展出一个健康、真实的自我呢?在【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讲到我们可以学会用一种自我支持的视角来取代内在批判者的毒性视角。

也就是你要学会链接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建立一段友善的关系,比如你可以通过「正念」的方式,来充分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自我同情,客观地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和思维。

其次就是允许自己表达真实的感受,允许自己变得不完美。 当你在某件事上产生痛苦、焦虑或者想要放弃的情绪时,不要和自己对抗,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一切,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失败,甚至是允许自己失去,明白吗?

失恋了没关系,不成功也没关系,生命中总会有缺陷,当你能允许自己你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出现在这个世界面前,你才能发展出一个更加健康的自我。 正如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说到的: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当你允许这一切之后,你会逐渐变成一个柔软放松舒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