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幸福家庭的小秘籍,从父母学会「转弯」开始

2024-04-01情感

最近,一则 #12岁女孩买【民法典】专门对付妈妈# 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中,一个女孩正在向执法人员哭诉:「每次妈妈生气,就朝我身上发火。」

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妈妈对她的责骂,促使她选择了报警。

女孩妈妈笑着说:孩子专门买了【民法典】应对自己。

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说:「挺好,孩子从小就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

不少家长也看后直言,自家有同款研究【民法典】的娃。

也有人担忧:「看似有些好笑的事,背后却藏着很多孩子的痛。」

确实,父母的极端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若不及时修正,孩子的一生都将深受影响。

教育孩子这条单行线,一旦启程便无法折返。

遇到阻碍,能灵活变通,及时转弯,是父母都应具备的智慧。

孩子既拥有共性,又独具个性。

他们成长的步伐自有韵律,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言行失当时,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有一天,我去接三岁半的女儿放学,看她正兴奋地玩滑梯,便在一旁没有打扰。

不一会,滑梯周围的小朋友越来越多。

大多数小朋友都自觉排队,只有几个小朋友插队,而女儿正是其中之一。

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抗议,她却一头雾水。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机会,而不是指责时机。

回到家后,我拿出积木,陪孩子玩接长龙的游戏。

我拿着一块积木,试图插入已经排好的长龙中间。

女儿瞬间急了,嚷着说,「妈妈,你把队伍弄乱了。」

于是,我向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是插队,会导致混乱。

接着,我拿起那块积木,放到队伍末尾,队伍就井然有序了。

女儿立刻明白,自己白天的插队行为是不对的。

生活中,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允许他们的自由探索。

有时候,思维转个弯,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

当我们困惑于孩子的言行时,不妨转变思维方式,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

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内心的奇幻世界,探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中共同成长。

德国经典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中的故事,引人深思。

一天早晨,企鹅妈妈毫无预兆地冲小企鹅发脾气。

小企鹅被吓得不知所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逃走了,只剩下两只脚漫无目的地乱跑。

直到小企鹅筋疲力尽,企鹅妈妈才追上这双脚,把它们重新缝回小企鹅的身体上。

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但伤疤永远留在了心中。

父母情绪失控,给孩子带来的伤痛难以抹去。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名同学上台坦言,他和妈妈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说话了。

原因是文理分科时,他没有听妈妈的话选择理科,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科。

尽管在这两个月里,他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但妈妈对此仍然感到不满。

男孩的目光,时不时看向台下的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

经过长久的沉默后,妈妈做出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举动。

她向儿子鞠了一躬,并表示歉意,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乱发脾气。

妈妈的转变,让男孩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果说妈妈发脾气是出于爱,那么,妈妈的转变则是因为理解。

爱,并非纵容情绪的泛滥,而是懂得适时的收敛。

有句话这么说: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家里的风向标,听话则母慈子孝,不听话则鸡飞狗跳。

父母只有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作者查一路在散文【声音的温度】一文中写道:「声音是有温度的。」

人之百态,兴之所至,抑或悲从心来,都能用有温度的声音诠释。

尤其在亲子沟通中,声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视剧【少年派】中,当林妙妙得知爸爸在殡仪馆工作时,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

她责怪妈妈为什么不拦着,还用手指着爸爸让他辞职。

妈妈气急,扇了女儿一巴掌,大声责骂她「没良心」。

而女儿非但没有意识到错,反而更激动了。

与妈妈不同,爸爸用温和的语言,安抚了愤怒的妻子,平息了女儿的怒气,然后才和她解释前因后果。

沟通后的林妙妙,明白了爸爸的工作可以让生者释怀,更好地活着。

她理解了爸爸,开始以爸爸的工作为傲。

爸爸温和的沟通方式,不仅让孩子愿意倾听,还化解了一场家庭矛盾。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曾说:「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

同样一件小事,大声训斥和小声说教,效果天壤之别。

高声教育不一定能让孩子长记性,而低声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

让声音有温度,是每位父母应有的雅量。

放手还是束缚,是父母常面临的两难选择。

放手,担心孩子陷入游戏,放弃自我成长;束缚,怕孩子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每一个父母,都不敢轻易试错。

北大妈妈梅拾缨也曾遇过这样的抉择,她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钱小能上初一后,因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滑。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开始轮番上阵督促学习。

爸爸辅导数学和物理,可是数学和物理成绩毫无起色。

妈妈监督家庭作业,可作业依旧马马虎虎,收效甚微。

经过深思熟虑,妈妈决定改变策略: 既然束缚不管用,那就还他自由。

于是,父母开始忙自己的事,不再时刻盯着钱小能。

几个月后,妈妈发现儿子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再沉迷游戏,开始认真学习。

因为儿子看到了父母平时认真工作、学习、生活的样子,并且开始模仿。

就像一颗努力扎根、吸取养分的种子,钱小能向着父母期待的样子生长。

正印证了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当严管无用时,不如放他们自由。

我们应该相信,即使没有父母的管理,他们也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

给束缚松绑,是每位父母都应具备的勇气。

鲁迅曾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尤其在教育这条路上,直面障碍固然重要,但适时转弯更显智慧。

当我们对孩子失望时,换个视角,便能发现其独特之处;

当我们恨不成钢时,收敛情绪,便能平和引导其克服困难;

当我们失去耐心时,保持温度,可以用爱的声音赋其能量;

当我们无计可施时,放开双手,能让其于自由中完美蜕变。

转弯不是改道,而是寻找最佳方向。

人生路上,改变是常态,而转弯是必然。

唯有我们率先改变,孩子方能如我们所愿,茁壮生长。

作者 | 叶莫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主播 | 一凡,电台主持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