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在躺平和一夜暴富间,年轻人转向「闷声发小财」

2024-01-24情感

2024年开年,能把人从凌晨五点的被窝里叫醒的是什么?既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对一些中年人和「精神中年人」来说,这个答案可能是始祖鸟龙年限定,而对一群年轻人来说,则是银行的大额存单。

他们早早做好了攻略,一旦发现哪家银行存款利率比别处略高一点点,就会趁别人还在熟睡时,提前调试网络、登录账号、刷新页面——用抢演唱会门票的劲头和门道打开银行App。而存上了这笔钱的幸运鹅们,不仅当下能分泌不少多巴胺,获得即时的快乐,这份快乐,也比抢到门票更持久。

这年头,年轻人真不爱抢着花钱了。毕竟,他们曾跟三十多万人一起抢的AJ早已频繁在各个二手平台轮转,曾熬夜排队买的新iPhone还没老一代好使。他们从苦心营造松弛感变成了真松弛:过去费力寻找「静奢风」大牌平替,现在直接换成海淀区「区服」,一件黑羽绒服过一个冬天,真香。年轻人在生活上抠抠搜搜、能躺则躺。

但一提起攒钱,他们的劲头比谁都足。 一夜暴富不切实际,但躺平更不可取,那些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已经迷上了「闷声发小财」。

生活可以「懒癌上身」,

但攒钱必须「重拳出击」

过去一年里,如果你在一个沪漂姐妹群约出国度假,大家可能纷纷「太累想躺」「婉拒了哈」,但你说「有个银行存款利率比别的地方高」,她们恨不得立刻出发,争做 「存款特种兵」

2023年,「存款特种兵」开始流行,社交媒体上时不时有他们的身影:一个杭州姑娘抢到50万大额存单上了热搜;一个包邮区女孩周末自驾去上海存钱,回家时车的后备箱装满了银行送的油和大米。有人几天辗转四个地方,有人跨越几千公里,就为找一个利率稍高一点的「宝藏银行」。

存款给年轻人们带来了安全感

还有人用上了 「假装存钱法」 ,发起疯来连自己都骗。假装穿越到修仙世界,为了炼制丹药,打各种副本,需要攒多少宝石,就对应着在现实里攒多少钱。他们晒出的存钱计划,画风是这样的——「今天开始,你就是甄嬛」「重生之复仇千金」……放在网文界,那也是相当炸裂。

还有一些姐妹更是重量级,假装自己怀孕,认真搜索孕期各个阶段的花销,对应把钱攒下来:这周买了妊娠油,攒100元;下周做检查,攒200元;为了测量腹围买了新卷尺,还能攒5元……过去,一点钱都存不下来,这下,小金库可算建起来了。网友锐评:虽离谱但有用。

财不入急门,细水长流就好

也有相当多的年轻人选择「逃」回余额宝。前几年整天研究哪个板块能涨,每个交易日定闹钟打开交易软件,心情也跟着指数起起落落落落落……今年开年,很多人发现,炒股炒基折腾一整年,收益还没跑赢余额宝。网友辣评:「年少不懂余额宝,错把大A当成宝。」

不少年轻人「逃」回余额宝「求稳」

从过去一年走红的这些理财现象不难看出,这届年轻人虽然生活中「懒癌」上身,但攒钱时重拳出击。 他们相信的不再是各种「暴富密码」,而是落袋为安、小赚即可,底线是稳定、安全,不亏钱。

那些差点赔掉底裤的

年轻人,开始穿上秋裤

「一通操作猛如虎,年底倒亏两万五」。前几年,那些上头炒股炒基的年轻人有多狂热,今天就有多焦虑。

前几年疯狂all in的年轻人已被现实惊醒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能抵抗人性,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可是真当市场震荡时,眼睁睁看着账户的钱变少,仍然忍不住「割肉」离场,等下次上涨的时候又忍不住买进,陷入「高买低卖」的恶性循环。

结果,就会像鸟鸟在一次脱口秀里吐槽的那样:你要是不懂瞎投,就像颠勺一样,越折腾钱越少。有网友说,自己已经好久不敢打开基金页面,每次上去看,「感觉蒸发的都不是我的钱,是我的脑子」。

很多年轻人冲着「高收益」入场,经历了几次2800点保卫战、交了不少学费才上完理财第一课:认清高收益的另一面——高风险。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多人变得更了解自己:原本以为自己年少气盛输得起,可眼睁睁看着辛苦挣来的「窝囊费」「精神损失费」赔进去,闹心也是真真切切。

他们由此发现,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并不适合all in高风险的理财方式,段位还是不够。

年轻人的心情也跟着股市的走向起起伏伏

于是,他们重新关注起风险相对较低的货币基金、定期存款,主打一个「稳稳的幸福」。就像气温降到零下十五度,才终于「听妈妈的话」,套上了秋裤。

「宝宝类」货币基金主要投向国债、银行定期存单这类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意味着,相比股票和主动型基金,它更为稳健,但在利率上,又比活期存款能打。余额宝,则是这届年轻人最早接触到的货币基金平台。在存款利率一年三降的大环境下,不少年轻人重新发现「1余额宝=12个活期存款」「原来理财的经典款也很香」。

网友表示「收益还没跑赢余额宝」

据余额宝官方数据,2023年,余额宝为用户赚到的收益为545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20%。余额宝用户中,90后占4成,95后的数量同比更是出现明显增长,成为攒钱的主力军。

被行情「吊打」的年轻人这才悟了:不是all in玩不起,而是稳定更有性价比。

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1月,货币基金规模达到11.55万亿,占公募开放式基金市场的48%,而且规模增速跑赢了公募整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把货币基金当作避险底仓。

「乌卡时代」的不确定面前,

用「小钱」托住自己

最近几年有个流行词叫「乌卡时代」,它描述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很多人都努力在「乌卡」的状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年轻人开始悟了,生活是场马拉松,不能指望一时走运,靠持续的韧性捱过寒冬,才能等到下一轮上升周期时,分享市场的红利。

一位90后北漂女孩,打算用年终奖的五万元,认真学学怎么更长久地留在牌桌上。三年前,她把两万元年终奖梭哈买进一支股票,结果一直被套牢,两年后赔进去一小半,尴尬离场。这次,她决心不再当「纯爱战士」,而是学会分散风险,当理财「海王」:用四万分别买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做好托底;只用五千买入一支处在低位的股票;再拿五千补仓主动型基金拉低成本。 她现在相信,理财和恋爱一样,「鱼塘越大,情绪越稳」。

这几年,更多普通人开始回归精打细算:发小财、攒小钱。这些钱往往看起来很不起眼——类似余额宝每日收益「够买一瓶东方树叶」。但就像【繁花】里玲子说的,「不是所有人都像你宝总做数学题一样地赚钱,大部分是像我一样,吭哧吭哧,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存起来的。」

一个硬币一个硬币积累,就能带来改变

宝总的剧本,不是谁都能拿。很多时候,普通人只求踏踏实实往前走,那些点滴积攒的小钱,不能让人暴富,却提供着持续且确定的安全感。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和购买建议。)

策划丨 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 沈艺超

作者丨 九力

图片来源丨 视觉中国、unsplash、余额宝、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