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在大城市里不花钱过周末,可能吗?

2024-03-02情感

题图来源:The Gratis 走地鸡

在处处都是「消费陷阱」的城市,想要不花钱过一个周末,可能吗? 一群年轻人以「走地鸡」为名,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他们发现,衣服可以循环分享,快乐也并非明码实价。最根本的问题是:当讨论「不花钱」,真正应该倡导的是什么?

文| 薛源

编辑|王菲宇

27个年轻人,要研究不花钱过周末的100种方法

穿名牌瑜伽服,喝昂贵的单一产地咖啡,进行一场Citywalk,这些行为构成了「沪签」的准入门槛,成为了互联网的笑谈之一。在年轻人的调侃里,「沪签」意味着自己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不至于被这座大都市拒之门外。

然而在大城市里,想要有生活感,真的离不开消费吗?「不花钱过周末」项目发起人陈菱怡并不这么认为。

三年多前,她刚刚大学毕业,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以为自己就此迈入了积累财富的人生新阶段。结果现实却给了她上了一课,工作半年之后,她的银行卡余额仍在个位数浮动。尽管是上海本地人,但如今的城市生活依旧让她诧异,钱都花哪里去了?她不知道,也想不起来。但是稍微想一下,似乎在城市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在花钱:好喝的咖啡要花钱,剪头发、吃饭、鲜花……似乎城市里获得的每一份快乐,都是明码标价的。

大城市里的周末生活似乎离不开消费

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价格和货币也并不那么稳定。2022年春天上海封控期间,人们「以物易物」进行交易,可乐成为了硬通货,日常用品的货币价值全部被重新洗牌。这让一直观察社会、策划社区活动的陈菱怡对城市里的消费有了更大的兴趣。

从意识到自己的钱不知不觉花光了开始,陈菱怡就对城市里的免费资源有了异于常人的敏感度。她发现咖啡店或者理发店新手上岗时,常常会有短暂的免费期,以帮助新手练习;一些花店门口有时会有免费花束,通常是没那么新鲜的临期鲜花;而徐汇区一家包袋专营店里,竟然常年提供着免费的现磨咖啡。这些无意的发现让陈菱怡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城市里明明有那么丰富的资源,除了消费,我们可以如何用尽城市里的每一寸空间?」 陈菱怡和26个抱有同款疑惑的年轻人,开启了一个业余命题——如何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

免费的鲜花和免费的现磨咖啡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他们以「走地鸡」作为组织的名字。走地鸡,是一种自然放养的小鸡,只要在一些免费的草地和空地上,吃一些农家丢来的剩菜、米粒、小虫子,就能长出鲜嫩的肉质。免费却能不断成长,不花钱也可以生活,陈菱怡和其他成员都觉得,百度百科里对「走地鸡‘的描述,和他们对自我的定义完全一致。2022年5月,「走地鸡」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他们计划,要研究出「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的100种方法」。

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学者……27只「走地鸡」拥有不同的背景和职业,但是聚到一起,他们发现了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大家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联系在一起?花钱过周末是现在的大部分人的主流吗?它是一种感觉还是事实?城市空间是如何演变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实打实的大问题,着实把成员们问住了。一开始,成员们在线上平台进行讨论,伴随着讨论、争吵和说服,作答的维度逐渐被拓宽称到三个不同的分支: 在现实层面和花钱过周末的人群进行讨论和调研,从理论层面探讨消费主义和生活方式的演进,从城市出发对公共空间进行再研究。

城市里的人都是如何过周末的?

首先被研究的是第一个问题:城市里的人们都是如何过周末的?为了获得答案,成员们从身边的朋友出发,与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展开对话。结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的。有人会去KTV和夜店,也有人选择看展览、看电影、下馆子,还有人会去露营、打橄榄球或者选择和朋友聚餐——自然这些活动都需要花钱;当然还有很多不花钱或者花费比较少的娱乐活动,比如在家写书法、外出写生、散步或者上山捉虫制作标本。成员们将这些答案汇总整理,分别冠以「体验人类文明」、「自己创造」等不同分类,由此制成了一份可视化表格,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活动花钱多少,颜色越深,表示消费的金额也就越高。

在整理的过程中,成员们无意中发现,他们获得的分类与美国学者杰伊·纳什(Jay B Nash)在1953年提出的「休闲层次」理论是完全吻合的。这位美国心理和哲学家将人们的休闲活动区分出了不同层次,并由此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金字塔:娱乐消遣、打发时间位于金字塔底,往上依此是呼唤情感参与的参观、欣赏和呼唤更多自身参与的体验和爱好活动,而包括作曲、设计在内的创造性参与位于金字塔顶。

成员们发现,他们整理出的「自己创造」就对应着纳什所说的「创造性参与」。他们也同纳什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等级越高、越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对消费的依赖反而越少,但却能获得更长久的快乐。

「周末可以做什么?」调研,颜色越深花费越多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从这个结论出发,陈菱怡想到了被称为「穷人艺术家」的日本社会活动家松本哉。松本哉在1990年代上大学,为了对抗当时日本社会的消费之风,他在大学里就成立了「穷酸之气守护会」,后来一直在日本开展「笨蛋式的反叛活动」。他所谓的「笨蛋」,指的是想离开有钱人和大公司的主导、不被KPI追着跑的自由人。

在他的【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胡闹场所建设指南】一书中,他回忆了年少时期来中国旅行的见闻。

「日落时分一到,就会看到人群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这些地方。小屁孩在狭窄的街道里跑来跑去,大叔在路上下象棋,大娘们也在喝茶乘凉……到最后,大家会席地而坐,开始用放映机播放电影,或者在广场上唱卡拉OK!而且还一边喝喝茶、吃吃菜、磕磕瓜子唠唠嗑,热闹非凡。」

当时在中国街头看到的景象,让松本哉怀念起他出生长大的、充满社区氛围的日本「下町」江东区。在他看来,这些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因消费而获得的快乐,正是日本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所丧失的。

市民在滨水空间里休闲游玩

来源:视觉中国

陈菱怡觉得,近二十年中国城市的发展和高度商业化,让中国的年轻人体验着和当年的松本哉相似的感受。「小的时候我的家住在世博园附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铺天盖地,那个时候我常常感到好奇,什么是城市呢?直到随着街区改造,我家附近的流动商贩被连锁商超、便利店取代,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城市’似乎是一种力量,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许多事情。」她因而开始思考,是否也可以通过一本小册子来回应当下的时代情绪?是否能通过一种创造性的行为,邀请更多人一起拓宽不花钱的想象力?

「只靠兴趣驱动的行动滑行不了太远,这是所有‘兴趣小组’的弊端。所有非功利的、持久的热情背后似乎都是信念。」而一本杂志,成为了「走地鸡」小组成员继续讨论问题的「有意识」的信念。

当我们讨论「不花钱」,我们真正应该倡导的是什么?

2022年12月1日,一本名为「不花钱独处」的独立杂志问世了。它是「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系列的创刊号。一只紫色的短腿小鸡,是杂志封面的最显著标志。杂志不售卖,最开始出现在书店、共享办公空间,后来也来到了餐厅、理发店,从上海、广州来到了海南陵水、福建漳州。

「这本杂志被期待成为公共空间、消费空间、商用空间里的一颗小石子,呆在那里等着在被翻开的时候投掷出涟漪。」杂志的卷首语如是写道。

当面对打造一本杂志这样的议题,团队里的27个成员不得不面临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当我们讨论「不花钱」,我们真正应该倡导的是什么?

杂志出现在公共空间、消费空间、商用空间供人免费翻阅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成员Elise,在讨论中引入了鲍德里亚的论述,「消费已经控制当代人的全部生活」。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试着阐释这句话在当下的意义:「从热爱运动到热爱参加运动社群,再到需要拍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需要买好的品牌的装备证明自己运动的专业性……在消费的裹挟之下,运动不再是运动本身,而是带着各种衍生的意味。」Elise得出的结论是,「不花钱」最重要的就是对消费主义的洞察,并学会在自己的价值观中,不把钱视作第一标准。

陈菱怡则从【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享用远比占有来的好」(Access is better than ownership)的观点中获取灵感,强调事物之间的可持续和流通性。这某种程度也与时代的发展一致:以前我们会买一本书、一张唱片、一张碟片,但现在我们更倾向在流媒体网站上付费买作品的访问权。

在共益企业工作的阿挺与写作者Mian也提出了「不花钱」的红线,即所有人都不能恶意消费面对特定群体的免费资源,也都应当保持善意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也不应该把薅羊毛的快感当作「不花钱」的一种,而是更加强调应当在体验、获得中找寻真正令我愉悦的部分,并学会提炼和加以创造。

「走地鸡」所提出的10个观点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27名「走地鸡」成员,每个人提出了3到5条关于不花钱的定义,最终选出了最后的10条,构成了「不花钱的原则」。 10条原则又被成员浓缩进了12个字:消费反思,物品共享,主动创造。 以此作为指引,成员们就开始践行自己的「不花钱」实验。

每个人都惊奇地发现,一旦开始,不花钱并不是一件难事。成员们发出了一个不花钱过周末的问卷,想看看大家有没有一些不花钱的点子。最后收集到的近百条灵感,覆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场景:做发模免费理发、散步练习、寻找本地不同的落日拍摄地点、去寺庙做义工、去朋友家捡闲置废品、和朋友一起组织一场小型开放麦……而在「在公园带小音箱跳舞锻炼」这样的点子,则让陈菱怡打趣「原来跳广场舞的阿姨早就是不花钱的实践者了。」

脱去了社会身份,大家在课堂上更敢于「出丑」了

【不花钱独处】杂志中的栏目从四个维度展开:原来可以不消费、用身体丈量城市、敞开怀抱的公共空间、随时开始的创造行动。

「原来可以不消费」提供了不花钱生活的资源和途径。成员芒果提供了利用在地公共服务,在杭州、上海和广州找到本地免费健身房的方法,另一名成员则提供了充分利用商家营销资源、体验舞蹈课程的灵感。

在加入「走地鸡」之前,Mian已经是不花钱过周末的践行者了。她的周末主要在上海图书馆度过。一开始是出于钱包负担和居家工作的不适,但随着踏进图书馆,她发现这里有比她想象得更多的乐趣。图书馆里有种类繁多的期刊报纸,很多期刊的内容让Mian连连惊叹。一些展览和讲座也会定期在图书馆举办,后来Mian还发现了读者食堂,不仅菜式丰富价格也很有性价比。

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写春联福字活动

供图:上海图书馆

2016年开始,上海的群众艺术馆推出了「市民艺术夜校」,18到55岁市民都可以报名参加。夜校的课程五花八门,既有手工皮具、蓝染、刺绣、非洲鼓,还有上海方言、手语、视频剪辑和茶道。2023年9月份,秋季班招生不过1万人,但同时有65万人在线报名。走地鸡的成员土狗,幸运地「抢」到了两期茶道体验课。

去上课的时候,她发现大家在课堂上都非常活跃,每个人都敢于表达。她觉得,也许是因为低廉的价格加上抢课这种随机的方式,让社会上的普遍存在的过滤器变得无效了。 「相较于明码标价的补习班,大家脱去了自己的社会身份,更敢于‘出丑’了,也能体会到纯粹的学习的乐趣。」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设的手碟夜夜校课程

供图: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用身体丈量城市」则是关于城市空间的再思考、再使用和再探索。摄影师小光曾经打开上海地图,随机选取了一片区域,然后在地图上画了一只鸭子。以这只鸭子的轮廓作为散步路线,她拍下来了上海街头的生活场景和闯入眼帘的小细节。小光将拍摄到的作品集结成册,取名「你发现了吗?藏在上海街头的一只鸭子」。从这本摄影集获得灵感,桃乐和mori号召身边的朋友也在地图上绘制一只鸭子,在探索城市空间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即兴创作。一位名叫小肖的成员,在初次尝试之后,留下了充满血泪的提醒:「如果是单次行走的话,要注意地图的比例尺问题喔。」

小光以地图上这只鸭子的轮廓作为散步路线

供图:小光(微博账号@光牌橙汁)

成员York很喜欢被称为「人类观察家」的摄影师闫家成。闫家成是一个生活在广州的普通男生,爱好摄影,主业是国企员工,副业是在街上或网上观察各种人。他把自己的观察到的生活画面发到网上,形成了一套城市众生相。York从闫家成的作品和自己在香港、重庆的迷路经历中获取灵感,尝试在漫无目的的散步中发掘城市的新鲜感。「当然很多人会说,哪有那么好玩,城市不是都大同小异?但是就像闫家成一样, 我们总能在重复的街道上,观察到一个个不同的人,这也会让我们打开接受外部变化的触角 。」

芒果和阿德是超级骑行爱好者,他们觉得,比起走路和开车,骑车更能一头扎进城市的茂密细节。2020年起,杭州市开始推行「大花园万里绿道网建设」,几年间建成了环湖、沿山、沿江、湿地、公园等8种类型绿道近4000公里。发现了这一宝藏,芒果和阿德开始尝试从杭州的心脏西湖向外骑行,沿着不同的水路驶向郊野。每解锁一条绿道,感觉就对这个江南城市的理解又多了一分。

芒果和阿德沿着水的流向开启骑行之旅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从大城市到小城,「不花钱」也能成为一种流行

陈菱怡曾经在主营二手循环服务的品牌多抓鱼工作,在回收仓库里见过一批又一批回收来的衣物。「当时对我的冲击真的很大,原来每个人都有那么多很新的、但是却不要的衣服。其中回收最多的就是胶印图案或者数码印花的衣服。衣服的视觉越具体,它在当时就越容易流行,但是也最容易过时。」

有了那次的经历,后来陈菱怡的衣柜里大多是纯色的衣物。但有时候她的内心又会涌起买新衣服的冲动。该怎么办呢?和朋友换衣服穿的想法就此产生。和几个有着同样想法的朋友一起,他们彼此分享衣物,在双方都收获美丽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产生额外的花费。因为有这种分享,陈菱怡已经有三年没有购置过新衣服。

而生活在中部省市的秋晨,则开始在城市的商场旁开起了自己的「漂流书摊」。她自称自己居住地是「五六线城市」,因而第一次摆摊的经历和过往读书、工作的感受差异巨大。有随意翻看旧书的老爷爷,有询问她该如何看书的女生,还有眼神不敢停留在书籍的陌生人,有问这问那但还不太识字的好奇宝宝...... 父母担心她,专门出门买水果,其实是在偷偷看她摆摊。 「当我和朋友喝着小酒,吹着夏夜凉爽的晚风时,我感觉摆摊交换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无关金钱,而是一种人与人真实的连接互动。」

「走地鸡」特邀作者秋晨开设的「漂流书摊」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2023年圣诞节,「走地鸡」的线下团建选择了位于上海西北角的共青森林公园。共青公园的草地广阔,四周都是郁郁苍苍的绿树,即使在冬天也不寂寥。成员们带着充气沙发和便携茶具,坐在草地上喝茶、交换礼物。充气沙发是在成员的搬家派对上捡过来的。那一次搬家派对,也是一次大型的物品交换活动,朋友们带来自己想要交换的物品,又一起过了一个不花钱的周末。

陈菱怡说,这些活动和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 开心并不仅仅因为购入和拥有而获得,共享的过程往往带来更长久的快乐。

12字「箴言」最后4个字是「主动创造」。陈菱怡说,创造这个词似乎总给人带来莫名的压力。「好像我只有做出一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才叫‘创造’。」所以她希望从反面思考,在生活里鼓励一些「破坏性行为」。所谓「破坏」,就是打破日常生活的惯性:提前一站地铁下车、冲进广场舞和大爷一起跳舞,这些都属于「破坏性行为」。陈菱怡说,回到最初的问题 「如何不花钱过周末?」,不花钱过周末本身已经是对消费主义风潮下生活的最大「破坏」。

「不花钱过周末」系列工作坊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不花钱独处: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系列本身,也是一个打破商业常规的操作。这本小册子无稿酬、不售卖,只在特定的地点免费借阅,印刷成本全部来自于工作坊筹款。「我们破坏的是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雇佣制的劳动关系。」在创作的过程中,所有「走地鸡」成员都无偿付出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也清楚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非营利的。27个成员,每个人都「不鸽」,陈菱怡开始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看到真的美梦成真,她除了惊叹,还有一种感动。「这个不靠钱维系起来的组织,它的信任基础是多么难形成。」

日常工作中,陈菱怡是一个新兴消费品牌的负责人,最开始,她也在「反对消费」和「制造消费」间感到矛盾,但后来她发现,商业社会给予她的经验,帮助她运营「走地鸡」这一组织,而在非营利活动中的经验,也让她思考如何用商业的资源表达态度,做更多向善的事情。如今,「走地鸡」对陈菱怡来说,也像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探索。她最近在看凯文·凯利的【5000天后的世界】,书中写道:「新的组织形式正在出现,比如在GitHub上,人们可以拥有松散的协作关系,没有人主导经营,也没有下达命令的上级,我相信未来有越来越多组织通过新的形式来创造财富。」她觉得「走地鸡」可持续的组织尝试,和凯文·凯利预言的未来很像。

杂志尾页的「走地鸡友好空间」列表

供图:The Gratis 走地鸡

在杂志的尾页,是一页「走地鸡友好空间」的列表。 所谓「走地鸡友好空间」,是一个「走地鸡」成员们自己提出的官方认证标准。 只需要满足「不消费也能喝杯水或者坐一坐」、「可持续行动的环境友好空间」、「有阅读氛围的、注意力可被放在杂志上的空间」和「有共享概念的空间」这四个条件中任意一项,就可以获得认证。

从2022年杂志第一期问世起,已经有超过八十个空间获得了这项官方认证。多少有点出乎大众意料的是,获得认证的空间不仅位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分布在绍兴、黄山、漳州这些大众意义上的小城。陈菱怡说,这样的分布也让她和成员们看到了「不花钱过周末」的观念辐射到更多地方的可能。「通过这些各式各样的空间,有更多的人阅读到【不花钱独处】这本杂志。我们也收到一些企业和公益组织邀请,希望我们能策划组织‘不花钱过周末’工作坊。」因此获得的收益,被成员们用作下一本杂志的出刊成本,让这个组织和这本小册子能够持续「不花钱」地运营下去。

排版|俞冰如

审核|王菲宇

微信订阅号改版

城市家的精彩内容无法被第一时间看到

打开城市家CITY+公众号主页

点击界面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不再迷路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