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去跟孩子们一起玩吧

2024-04-19情感

最近,我回到家和两个女儿常用的互动方式是:我双手合十,模拟手持手枪的姿势。悄悄进入房间,为发动突然袭击做准备。在见到女儿们的瞬间,朝她们大声喊:「发射」。女儿们也会做出同样的回应,朝我开枪,并且发出「biu-biu-biu-」的枪声。双方对战的结果往往是我被她们打败倒地装作晕倒。有一次,我回家较早。见大女儿房门关着,趴在门上听不见屋内太大动静,但明显屋里有声响,心想女儿肯定在房间内。我把房门猛然打开,朝屋内大声喊「biu−biu-」。这才发现是大女儿的家教老师正在给她上课,那会还未下课。她们俩大笑,我连忙尴尬地说:「抱歉」,退出了房间。

今天上午,去筱沫幼儿园参加「家长开放日」。小朋友们都很期待家长们的到来,我第二个签到进入教室。见到我的到来,筱沫开心极了。嘴形夸张但没有发出声地朝我喊:「爸爸」。喊完之后,先是做了几个和我互动的表情。然后,举起手来,做出想要朝我开枪的姿势。她已经把这个游戏,当成是我们之间的见面「暗号」了。我连忙朝她摇手示意:现在不能玩打枪游戏。她立刻坐直身板,小手放在腿上,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但是她的表情和时不时瞟向我的眼神还是出卖了她,她根本没心思听老师讲话,她的注意力全在爸爸这里。
有个别家长迟到了,从一群孩子中,你能分别出来谁的爸妈没来。有一位小男孩,眼神中带着期待又满是委屈地望向门口的方向。当他手舞足蹈起来,那夸张的表情,你不必转身便知道,一定进来了一位最爱他的人。
「幼童对别人的表扬和称赞是非常敏感的,其时间比我们想象得更早。他们发现被人尊重和看重是很快乐的,尤其是被父母和那些他们信赖的人尊重和看重时,更是如此。」——【教育片论】洛克
课堂上,老师让家长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小游戏。拿出几个道具塑料「蛋」,有鸡蛋、恐龙蛋等。小朋友们蒙住双眼,家长把蛋分散藏在教室角落,然后小朋友散开去找。第一轮,没有人找到。老师让孩子们坐回座位,让他们依次描述:刚在哪个区域找了,找的过程是怎样的,没有找到的感受是怎样的等等。一次小小的失败的寻找过程,也能够激发起孩子们激烈热情的发言。一位好的幼教老师,定有满满的爱心与细心,她们总是能那么细致地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接着,全班再一次出发寻找。这一次,家长们给了一些提示,所有藏起来的蛋全都被找到了。然后,孩子们继续把寻找的细节和心情分享出来。
如果学习能始终是快乐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快乐不应该再依附于游戏,而应该在学习给人带来的成长中得到快乐。即便这样,学习的烦恼也不应该先于青春期降临至孩子身上。这是我们的教育规则制定者与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应共同思考探索的。
「所有儿童应该学习的事情,在他们都不应该是一种负担,或者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一种任务。任何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事物都将马上变得乏味透顶,虽然在这之前幼童的心灵还很喜欢它,或者与它无甚关系,在这之后,马上就会对它产生一种憎恶。」——【教育片论】洛克
当学习、写作业成为任务、甚至打篮球踢足球也变成任务的时候,这些都容易变成孩子们厌恶的事情。洛克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您可以试验每一天到某个时间就吩咐幼童玩抽陀螺的游戏,而不管他想不想玩;只把这项游戏当作他的任务,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必须花上这么多的时间在上面,您来看他会不会马上对一切这种类型的游戏都感到厌倦?」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任务」,因为任务给人的感觉是他人分配甚至是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比如写作和阅读。如果我的写作是因为某种外力强加在身,如老板的要求、上司的指派。那么长期写下去,对我来说它就变成了心灵的负担。而若是我的自然表达,心之所向,那么写作于我而言,便是心灵的放松。
任务,往往是从外束缚,被束缚便没有自由。孩童对自由的追求,与成年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颗渴望独立的心,期待完整,期待摆脱捆绑。
去跟孩子一起玩吧!一起躲猫猫、一起剪纸、一起运动、一起阅读,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与你在一起时自己是自由的。「小时候,你是他们的玩伴;长大后,你是他们的朋友。」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若让他们感觉在父母身边像坐牢似的,他们不喜欢与父母在一起就不足为怪了。」还是洛克的这句话更为直白,我们不必将孩童看得过于稚嫩,他(她)们跟我们有同样的情感。你渴望的,亦即他(她)们渴望的。你喜欢或者讨厌跟某人在一起,一定是有理由的。孩子们会以同样的理由期待着跟你在一起或者期待着逃离你。

2024年4月19日(周五)


- E N D -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夜听

收听更多往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