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为什么遇到一点小事就要闹分手?

2024-05-18情感

那些一点小事就要闹分手,动不动就拉黑删除,时常把「分手就分手」、「你怎么不去找别人」这样的话挂嘴边的人。他们嘴上越说着不在乎,内心其实越是在乎极了。他们也并不是真的要分手,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对方去哄他、去挽留他;希望自己的假装离开,能让对方产生恐慌的情绪而更加珍惜他。

所以这些看似任性的行为,其实都 只不过是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是被爱着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在感情中太敏感、太不安、太焦虑了,而「试探」并达到自己的理想预期,则是他们获取安全感的最有效手段。但这明显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因为 即使再坚不可摧的感情也经不起反复的「无理取闹」。分手提多了,也就真的分手了。

那为什么这些人一定要通过这种口是心非的错误方式来获取安全感呢?

我之前讲过很多次,很多不安全依恋模式,都形成于一个具有创伤经历的童年。

就比如焦虑型依恋 ,他们在小时候,得到的爱就是非常不稳定的。父母时而关心他,时而又总是忽视他。那孩子就会时常陷入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里,他会认为父母对他的忽视就是不爱他了,自己是会被抛弃的。

于是,他可能就会通过发脾气、哭闹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来缓解自己那即将被抛弃的焦虑感。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只有当自己表示出极度的失望或生气时,别人才能重视我。

这种思维模式同样也会被带入到亲密关系中。当两个人发生矛盾,让焦虑型依恋再次感受到那种不稳定的要被抛弃的感觉时。他就会沿用这种应对模式,用这种极端的情绪表达来缓解自己的不安。而在他们眼里,最激烈的情绪就是提分手。可以这样理解,他们的「分手」的真正意思其实是「我现在很没安全感,你要多多关注我」。

又比如回避型依恋 ,他们则很可能在小时候经历过被最依赖的人,通常也就是自己的父母,被辜负被欺骗的经历,比如说答应周末带他去动物园,结果总是找借口没去成;又或者是,当自己考了满分,满心欢喜给父母看时,父母却很敷衍还警戒他不要骄傲…这些都会让他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并且认为,依赖就等于失望。

所以回避型在亲密关系里,不会轻易表达自己有多依赖伴侣。相反,一旦他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经常被伴侣牵引,比如,对方仅仅是和异性同事多聊了几句,就让他醋性大发。他会认为这是个很危险的讯号,因为吃醋可能代表着自己有多在意着对方,那越在意,自己就越会被辜负。所以他会率先躲起来,甚至直接提分手。伴侣不理解他怎么能因为这么小的事就分手,实际上,他只是害怕这点所谓的小事暴露了自己的内心,于是用这种方式来隔绝感情。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挫折攻击理论。是指一个人在遭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性或者侵犯性的行为。

对于那些不安全依类型的人来说,伴侣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都很有可能让他在潜意识里将其和童年的创伤联结在一起,让他感受到曾经被忽视、被辜负、被打压、被控制等等,产生的无助、不安的负面情绪。这是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于是他就会开始反击,用指责、哭闹或者分手这种带有攻击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尽管他们内心并不是这样想的,但说出来的话,就是一次次的口是心非,一次次的忍痛推开。而他们每一次提分手的背后,实则都是一种向伴侣的求救。

听到这里,如果你发现,你就是这样的一种人。请先理解那个受伤的自己,你的这些「作」的行为,只是因为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而采取的应对模式。但我们不能指望伴侣总能理解并包容自己。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看到自己曾经的创伤,并敢于直面痛苦,你才能疗愈痛苦,去填补缺失的安全感。你才不会因为无助,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将伴侣一次次的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