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题为【 】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了舆论监督报道类一等奖。
作品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写,稿件围绕在10多个城市出现的雅培母乳强化剂的质量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婴儿意外去世事件展开调查。调查采访专业客观,新闻写作严谨扎实,很好地呈现了监督报道在选题上如何敏锐洞察, 在采访上如何抽丝剥茧,在呈现上如何缜密周详 ,该文是媒体发力舆论监督、解决社会问题、守护公平正义的一篇力作。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原文)
今日,【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从选题、采写等方面为大家解析这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点评专家介绍
吴庆才,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新闻网总编辑、高级记者。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兼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五届理 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第二届委员。
曾任中新社北京分社采编部主任、中新社江西分社社长、中新社驻华盛顿记者站首席记者、中新社总编室副主任、中新社通稿中心主任。
选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舆论监督报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题问题。如何做真实而有价值的选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果,体现着媒体的职业水准和社会担当。舆论监督报道,要以问题为导向,民有所呼,媒体要有所应。
遍览最近两年的6篇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一等奖获奖作品,所选取的题材,基本都是针砭时弊,揭示并推动解决了当下社会的痛点。
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东北黑土保护调查」系列报道】和 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河北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 , 都瞄准了当 时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问题; 【向前一步】栏目 则是聚焦于基层的一些矛盾。
第33届中国新闻奖的三篇一等奖作品,【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聚焦影响千家万户的婴幼儿奶粉的质量问题,【三天38000!医院太平间「天价」殡葬费调查】是一组现象级的新闻系列报道,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的起底与治理。【315特别报道·卧底调查南昌双汇】则是瞄准了公众关心的食品质量问题。
冲突产生故事,冲突也是调查报道的起笔。以【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一文分析, 此报道涉及婴儿食品安全问题,一边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有家庭遭遇丧子之痛;另外一边是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乳业巨头,高度敏感。
记者的选题源于2022年2月1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份文书。文书称正在调查4名婴儿感染坂崎克罗诺杆菌等细菌的投诉,其中两例死亡,他们均食用了雅培公司生产的奶粉产品。因为国内也有该产品的使用者,涉及中国千千万万婴儿的奶粉安全问题,故该报道围绕国内国外两条线展开。
调查报道最终证明,此题材重大,具有极高的公共价值。
从2022年2月20日到发稿之日的4月14日, 该报记者利用55天对全国数十个服用雅培召回产品的婴儿家庭进行深入调查,最终选取11个进行深度采访 、扎实取证,了解到掩盖在雅培淡然回复下的真相,最终揭示出问题所在和根脉。
采写:专业创新,深挖细掘
媒体做舆论监督报道,要行得端、立得正、站得稳,经得起推敲和社会、机构对媒体的合理质疑,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财经方向的监督报道往往更为敏感,需要把握好采访的话术和立场。 该调查报道策划与采访周密,于看不见之处亦不惜花费精力,客观而超然地探求事件真相。 除了对婴儿家庭进行深入调查,记者还对话了雅培美国总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律师、国家食品检测师等第三方专业人士或机构,购买和搜集了市场已然难觅的召回产品等,揭示了关于婴儿夭折、产品复检等核心矛盾点,独家发布了大量一手材料,推动了整个事件的进程。
纵观本篇报道,调查扎实、深入、翔实,叙事系统、理性、客观,写作新颖、科学、严谨,内容掷地有声。报道新闻价值重大且影响广泛,勇于触碰难点、不回避矛盾,聚焦民生关切、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经此报道,一度强势且拒绝与中国家庭有效沟通的美国雅培公司正视中国的问题。雅培发公告称,逐步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雅培婴幼儿及儿童营养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援引了大量的海关、检测机构乃至国外权威机构的一些数据和证据,有效地支撑了对新闻真相的探索。
呈现:报道有力量有温度
舆论监督报道,必须要有建设性,要有力量。 该篇报道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性。对待针对事件态度强硬的当事企业,记者表现出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全方位地推动还原事件真相。
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记者靠自己的突破能力,遍寻全国十多个城市,找到十多位出现腹胀、便血、小肠坏死等不同程度健康问题的婴儿。其中甚至有一例病亡,家长们怀疑这与服用上述召回产品有关。
舆论监督报道,要有力量,也要有温度。 好的舆论监督报道须以人为本、为民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患者及其家人,要表现出感同身受的共情和同理心。报道中,记者要接近受访者,走进受访者的生活,要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记者在取证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网上聊天内容,相对于传统媒体,这是近年来比较新的报道方式,也能更直接、更真实地还原受害婴儿家长的心声。
对于受访者,尤其是一些悲情事件的受害者,进行一些保护十分必要。报道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记者在报道中比较好地处理了相关细节。染病婴儿脸部,住院费用清单中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受访者的名字甚至微信头像等,记者都较好地做了处理,表现出了冰冷新闻事实中的暖性一面。
走向:舆论监督,道宽且长
中国新闻奖连续两年推出舆论监督报道类奖项,共有16篇作品获奖。舆论监督报道奖自去年一公布推出,便受到各方的支持与好评。其定义为「揭示社会存在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时代进步的新闻作品」;要求为「应事实准确充分,报道客观全面,富有建设性,切实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实践路向。
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要认识到,媒体是社会信息上行下达的重要沟通管道,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以妙笔著写道义文章。
当下,需要警惕一些媒体对「以正面宣传为主」理解不深不全,舆论监督功能日渐弱化、式微、边缘,失位失责失声。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权威声音、真实信息缺失将导致流言四起,甚至个别自媒体将谣言包装成新闻,混淆视听。
【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是一篇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充分体现了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度,展现了新闻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道义良知的坚守。
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奖项的设立,体现了对主流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视,有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秉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舆论监督报道类优秀作品,能够全面展现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能更多地出现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中。
创作者手记
拷问真相,守护婴儿舌尖上的安全
奶粉,是婴儿的口粮。倘若这些稚嫩的生命,入口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2022年2月,世界500强企业雅培发声明召回其在中国销售的母乳强化剂,但并未提及背后原因,只称是「企业的主动行为」。这一举动彼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我们却凭借记者的敏感性,从社交媒体上捕捉到了一些家长的「疑虑」,他们怀疑自家孩子不幸遭遇细菌感染、便血甚至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与服用雅培母乳强化剂有关。
家长们的揪心讨论,让我们记忆深刻。记者的DNA动了,于是我们立刻行动,探寻事件真相:
(1)雅培的美国工厂已在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调查,主要原因就是当地有多名婴儿食用了雅培工厂生产的奶粉产品后,细菌感染;
(2)雅培在中国销售的母乳强化剂,正是出自在被FDA调查的美国工厂;
(3)令人揪心的孩子,痛不欲生的家庭,相似的「剧情」,还在我国多个城市上演;
……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完成了和数十个家庭的对话、几十个小时的录音、长达十余万字的一手材料。而另一边,我们也被一些实际的困难牵绊着:
(1)细菌众多,医生无法在一个婴儿细菌感染后对比所有菌株。所以,家长拿不出孩子感染的细菌与FDA查出的美国雅培工厂一致的相关证据;
(2)我们送检雅培母乳强化剂却四处碰壁。有的机构说,没有可以做比对的菌株,有的机构一听到雅培二字就果断拒绝;
(3)有一座城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其城市「现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这个产品了」;
……
这种情况下,舆论监督调查该怎么坚持下去?
短暂受挫之后,我们重整士气「绕道」突围。扩大采访半径、增加采访量级,我们相信采访的「化学反应」,当数量达到一定积累时,会出现质的突破。当我们把分散在全国数十个婴儿的病历档案呈递给医生后,终于找到了「曙光」:「不能让患者提供确实拿不出的证明」「病例之间的相关性,比如全国有多起相关事件,这些关联性就是共性」。
市场越大、责任越大,大品牌对食品的安全把关应更为严格,尤其是对待婴儿特医营养品的品控要做到万无一失。入口食品,攸关婴儿生命健康,决不能踩「红线」。
历时数月的深入调查,是我们记者生涯中最艰难和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但我们很欣慰,因为我们拷问了真相,守护了婴儿舌尖上的安全。这篇监督报道发布后的当年年底,雅培公告称将逐步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雅培婴幼儿及儿童营养产品」。(杜蔚 丁舟洋)
主编:刘娟
值班编辑:李磊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