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四月,军官杜海山的妻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她与杜海山离婚。
在当时,婚姻自由还没有实施到位,离婚率相当低,军人离婚的更是十分罕见。
那么,杜海山与妻子之间到底出现了怎样不可调和的矛盾?法院会支持杜海山妻子的诉讼请求吗?
军嫂李卫平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
杜海山,是昆明某军区的一名军官,他与妻子已经结婚五年了。这五年来,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心投身在国家的事业当中。
他不怎么了解自己的妻子,妻子也不怎么了解他,但是他们相敬如宾,非常的尊重彼此,也非常的理解彼此。
作为一名军人,报效祖国是他们的天职,不会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家庭里面,关于这些,妻子在与他成婚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知道。
他自问一直带着愧疚之心,在与妻子的相处当中,小心翼翼的,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从来不要求她为他做什么。
如今,他们两个小孩都已经生了,妻子为何决意要和他离婚呢?杜海山非常的疑惑,同样疑惑的还有他的同事以及领导。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会有他特定的原因。杜海山的妻子要和他离婚,他们之间就一定出现了问题。
为人民老百姓保驾护航的军人,他的身上是不允许有污点的存在的。杜海山的领导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就把杜海山叫去问话了。
领导十分含蓄地问杜海山,他是不是在外面做了什么不能让妻子理解的事情,杜海山失口否认。领导又问,他与妻子是不是发生了争执,杜海山还是失口否认。
在领导把他能够想到的方面,全都问了个清楚,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时,他开始直截了当地质问杜海山,他的妻子为什么要和他离婚?
这时,杜海山沉默了。一方面,他确实还没有想清楚妻子有什么理由与他离婚,一方面,他的脑袋里是蹦出了一些线索,但是却不能告诉别人。
当事人不说,领导也不可能撬开他的嘴,让他开口。但是杜海山在他手底下从军这么多年,他觉得自己了解杜海山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相信他不会干出什么有辱军人身份的事情来。
所以,最终,领导选择一个人顶住了压力,让杜海山离开了,并给了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可以把自己的私事给处理好。
杜海山根据法院传票上的时间,如约来到了法庭。在法庭上,他见到了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妻子,她哭得非常的伤心。
他感觉自己非常对不起她,心里特别想走上前去,把妻子抱在怀里,温柔地安慰她。但是,在这种场合,在这种关系之下,他做不到随心所欲。
他只能把自己的眼神有意无意地放在妻子的身上,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怜惜之情。
就在这个时候,妻子似乎被她自己的泪水给予了莫大的勇气,她开始向法官以及陪审员们,有理有据地控诉杜海山的罪行。
杜海山的妻子,李卫平说,她自从五年前与丈夫结婚以来,丈夫这个角色,杜海山都扮演的可有可无,她感觉自己结婚前结婚后没有什么区别,仍旧是一个人。
而唯一的区别就是,她身上又加重了负担,她不仅要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分心来照顾杜海山的父母。
李卫平认为,杜海山不是娶的一位妻子,而是请了一位不会背叛主人的奴仆回来。她与杜海山的这段婚姻关系早就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继续维持下去的必要。
金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她说的这些,虽然让她感觉特别委屈,却并不能打动法官。在法官看来,这些压力是每一位军嫂都会拥有的,它们成为不了离婚的理由。
如果李卫平一意孤行,坚持以这些理由闹离婚,那她的行为就是漠视军婚,她不但不会得到她想要的结果,还会被严厉批评。
在无可奈何之下,李卫平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肮脏」的想法,其实她是不愿意宣之于口的。
普通的夫妻,可以相互扶持,在一方自顾不暇的时候,另一方就会伸出援手。对于家里面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也会各尽其责,各展其能。
但是,他们这种军婚不一样。丈夫常年处于军营里面,家里面的事情,他不仅提供不了帮助,很多时候他知都不知道。
她只能一个人挑起家里的负担,包括赡养老人,包括抚养子女,这些负担她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料,也愿意承担。
可是做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以及时间,她不得不在家里做个全职主妇。
周围的人觉得她嫁得好,还不用工作,都对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她们不知道,她同样羡慕着她们,羡慕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她,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的,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每个月只能死死的期盼丈夫寄回来的生活费。
在最开始,丈夫只是一个小兵,寄回家的钱,只够一家勉强吃喝。她跟着丈夫,许久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其她女人爱不释手的包包,化妆品对她来说想想都是奢侈。
后来,丈夫因为获得战功,升任了副连长,是个军官了。不管从哪方面想,他的收入都应该提高了不少,可是,他寄回家的钱却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孩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丈夫此举,无疑是不顾他们死活,故意让他们过上这种捉襟见肘的日子。
李卫平再也不愿独自忍受委屈,多次鼓起勇气,向前质问杜海山。但是不管她如何纠缠不休,杜海山就是不愿吐露其他钱的下落。
这样的生活,李卫平度日如年,她感觉自己备受煎熬。她忍不住想了许多,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丈夫这么做的理由。直到她听说,有一位朋友的老公,有钱之后出轨了,才让她豁然开朗。
她觉得,杜海山肯定是在荣获一等功,升任副连长后,就得意忘形了,就被那些觊觎他权利、仰慕他战绩的人给俘获了。
李卫平把自己离婚的理由说完之后,法庭上依然保持着肃静,但是法庭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内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被告席上的杜海山,收到了无数审夺的眼光,他的尊严无形中受到了强烈的侮辱,可是他还是紧紧地抿着唇,一言不发。
在法官理好了思路,正要向他开口问话时,他居然抢先一步,声称同意在李卫平的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如果,这只是一起简单的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都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个案子就算了结了。但是这是一起军婚,事情的真相影响军人的形象。
法官不敢大意,他势必要把这件事情的真相了解得清清楚楚。而最能够解释真相的杜海山,他绝不容许他沉默到底。
杜海山没有选择挑战法律的威严,他也从未想过要挑战法律的威严。最后,他服从了法律的安排,咬牙说出了隐瞒多年的真相。
完全没有必要隐瞒的真相
原来,他从未厌弃过自己平凡的妻子,也并没有高看其他的女子一眼。他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如此艰难,全是因为当年的一个约定。
1979年,杜海山与妻子刚成婚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就收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攻取越南在谅山上的一处阵地。
这处阵地在地势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易守难攻。处在阵地上的越南人,能够毫无障碍地看清楚周围的情况,如果有人来犯,那将会受到刺猬般的打击。
这样的环境下,就算千军万马来此对战,也会损失惨重。而杜海山的队伍才仅仅只有12名士兵,他们连正面对战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完成任务,杜海山他们一行人不得不深思熟虑一番,然后兵行险招。他们决定在晚上敌人熟睡之际,趁着夜色靠近敌人,用炸弹炸掉他们的据点。
这样做,他们随时都要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不说,还很有可能在他们全军覆没之时,也未能将敌人重创。不过,这是唯一的方法。
在计划实施之前,班长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了一起,跟大家郑重其事地说:最后不管是谁活了下来,都要把牺牲战友的家人给照顾好。
如此,大家也就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舍生忘死,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国家的目标,而一往无前了。
在实施计划那一天,杜海山所在的队伍遇到的风险比他们想象之中的要大得多。敌人实在是太精明了,在眺望台上,仅仅两三个人,就在第一时间知悉了他们的动向。
夜色在专业的人士面前,没有起到一点的保护作用。12名行动队员,很快就与敌人展开了正面对战。
他们唯一庆幸的是,他们如今面对的不是所有的敌人,只是敌人当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些人只是轮流值夜的。
他们有时间,但是时间非常的有限,敌人的大部队,很快就会在枪声中惊醒过来,到时他们只会功亏一篑,还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所以,当班长看到大家被敌人打得举步维艰时,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主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来掩护其他队友偷袭。
最终,班长身中数十枪,浑身都是枪眼儿,没一个好地方,衣服上更是每一处都浸染了鲜红的血,换了一个颜色。
而他这个活靶子,成功地让杜海山他们前行了几十米远,在敌人的攻势下,拉开了炸弹的导火索,将敌人的阵地付之一炬。
杜海山以为,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是他居然获得了再次睁眼的机会,在一所医院里面醒了过来。
醒来之后,他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开始不断地追问自己队友的情况。医院的人,很不幸地告诉他,他的队友全都牺牲了。
杜海山当场愣在了那里,不知所措。他简直不敢相信,上一秒还和自己并肩作战的队友,此生竟然再也见不到了。
杜海山感觉自己的心都是痛的,呼吸都是困难的。他开始痛恨自己还活着,没有与自己的兄弟们同生共死,他想要爬起来再去找敌人拼命,为兄弟们报仇。
这时,他突然想起班长临死前的嘱托。如今,他的队友全都牺牲了,这唯一活下来的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如果他也死了,班长的嘱托再也实现不了了。
于是,杜海山决定放弃自我,为了班长而活着,为了自己那11名牺牲的队友而活着。
此后,他把自己的收入全都分成了12份,把多的那11份定时定点的寄给牺牲的队友的家人,最少的那一份寄给自己的家人。
因为这件事情,妻子要跟他离婚,他无话可说,他也并不后悔。但是,妻子李卫平在得知丈夫的苦衷之后,却是后悔了。
她第一时间选择撤诉了,她不想和丈夫离婚了,她想和丈夫一起承担这个约定。
其实,李卫平与杜海山之间这个差点引起他们离婚的误会,本来算不上误会的,只是一方有意隐瞒,一方又没能够坚持了解真相而已。
说到底,就是他们之间互不信任,一方不信任一方可以允许自己舍小家为大家,一方不相信一方对家庭有足够的忠诚。
然而,人与人的相处需要信任,夫妻之间更是需要信任。一个人能够承担的事情总是有限的。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寂寞的,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伴侣同我们一起砥砺前行。
在相互扶持,不断前进时,我们得给予这些同伴充分的信任,也要对他们敞开心扉,让他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我们不离不弃。
我们什么都不说,怎么会知道别人不支持我们?我们什么都不问,怎么会让别人知道我们想知道?以心换心,以诚换诚,才是为人之道。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