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历代帝王世系】鲁国:被周王室坑的很惨的「礼仪之国」

2024-05-17历史

鲁国是周朝姬姓诸侯国,自伯禽就国至鲁顷公身死国灭,共立国 795 年,先后传 36 位君主。

1043 年,周文王四子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代父赴鲁,成为鲁国首位国君。伯禽在位的四十余年间,坚持用周礼治理鲁国,奠定了深厚的周礼文化基础。到了后来礼崩乐坏的时代,鲁国则依然是周礼的保存者和践行者,被称为 「周礼尽在鲁」

一直到鲁真公时期,鲁国都是周室强藩,作为周王室的「宗邦」管理并震慑东方。直到春秋时期,周边的诸侯小国还经常朝觐鲁国。

鲁桓公去世后,嫡长子太子同即位为鲁庄公,鲁桓公长子庆父、三子叔牙、四子季友被庄公封官为卿,后代都形成了大家族,是为 「三桓」

鲁庄公去世后,太子姬斑即位。庆父发难杀了姬斑,另立公子启为君,是为鲁闵公。可闵公在位仅两年后,又被庆父所杀。

连杀两位国君,难怪孔子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自鲁僖公始的九位国君都面临着和三桓争权的局面。至穆公时,鲁国实行改革,三桓手中之权逐渐被收回,鲁国才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摆脱了三桓专政。

255 年,楚考烈王攻占楚国,鲁顷公被迁至下邑。前 249 年,鲁顷公身亡,鲁国绝祀,正式覆灭。

作为保存西周礼制最多的诸侯国,鲁国对稳定周王室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末年,面对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希望能够推行「王道」于天下,并以礼乐之学教授弟子,儒学正式创立。

作为礼仪之国,鲁国走出了很多名人。坐怀不乱的 柳下惠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翟 ,儒学大家 曾子 ,史官 左丘明 ,中国木匠鼻祖 鲁班 等都是鲁国人。

鲁国号称周王室 「礼法」 最忠实的守卫者 却被周王室坑得最惨

鲁国的开国君主伯禽是周武王的侄子 ,可谓 姬姓「宗邦」,诸侯「望国」 ,是周王室控制东方的重要邦国。鲁国也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可就这样一个号称 「礼仪之邦」的鲁国,周礼最忠实的捍卫者,到头来却被周王室坑得最惨。

周宣王时,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看到姬戏非常,就想让鲁武公立姬戏为鲁国太子。 天子干预诸侯立储,让鲁武公废长立幼,显然于礼法不合,更成为鲁国后来的取乱之道。

鲁武公去世后,遵照周宣王的指示,被立为太子的次子姬戏即位,是为鲁懿公。 9 年之后,姬括的长子、鲁懿公的侄子姬御不满君位被叔叔夺走,杀死叔叔鲁懿公而继位为君。

周天子钦定的诸侯国国君被杀死,这无疑是打了周宣王的脸,无视周天子的权威。忍耐不了的周宣王终于以天子之尊率兵发鲁,杀死鲁国国君姬御,重新为鲁庄公的三子为国君 ,是为鲁孝公。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 ,鲁国陷入动乱,而周王室的威信也日益下降,诸侯国弑君的事情也成为常态。

其实 即使没有周宣王的 「废长立幼」, 我们反过头来看鲁国早期的君主更替,其实也已经埋下了 「礼崩乐坏」 的隐患。

周王朝宗法制的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制」,鲁国秉承周礼,本来应该遵守嫡长子继承制,但鲁国早期的君位传承却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 「一继一及」 交替出现。

何谓 「一继一及」?从鲁考公开始到鲁武公的八位君主,并不是单一的父子相传,而是传一次子,而后传于弟;再传一次子,而后传于弟。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交替出现 ,这里面既有 废长立幼,也有杀嫡立庶,都是非正常即位

可见 号称 「礼仪之国」的鲁国其实一开始就破坏了周礼制度, 「礼乐制度」 兴盛于鲁,也衰败于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