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老天爷给别人掉馅饼,给他却掉下来一个45年的皇位

2024-07-08历史

大家都知道明世宗朱厚璁,也就是【大明1566】里的嘉靖皇帝,是天上掉馅饼白捡了一个皇位,可是大家知道他是怎么被一步步推上皇位的吗?

公元1521年(大明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之内,他的死不仅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的八卦和阴谋之论,还让当时的大明朝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那就是朱厚照没有儿子,并且他唯一的兄弟朱厚炜也早就夭折了。

大明的皇位该由谁来继承呢?成为摆在皇室和朝臣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操办朱厚照丧礼的同时,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和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对此展开了多次商讨。

文官集团提出在宗室之中挑选一人过继给朱厚照,然后名正言顺的实现「父死子继」,并且站在客观历史角度去看,毫无疑问,这个方案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既解决了大明皇位的传承问题,同时也一并解决了武宗一脉绝嗣的问题。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个完美方案竟然遭到了张太后的极力反对。

刚开始,大家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经过仔细一琢磨,大家才反应过来,一切无非都逃不过「权力」二字。

因为一旦采纳了这个方案,那么在新皇登基以后,张太后就成为了太皇太后。而明武宗朱厚照的妻子夏皇后则会成为皇太后。这样一来,张太后的权势和话语权必然会有所降低,进而影响到张太后娘家的那些外戚势力。

所以张太后才会坚决否定这个方案,并顺势提出了她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选择一名与朱厚照同辈的宗亲过继给自己的老公——明孝宗朱祐樘为子,然后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来实现大明皇位的传承。

很显然,张太后的这个解决方案是参考了土木堡之变以后,朱祁钰接替朱祁镇为皇的先例。最为关键的是,这样产生的新皇帝,名义上仍旧是张太后的儿子,张太后还会继续作为皇太后来掌控大权。

然而文官集团却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张太后一家的外戚势力在孝宗、武宗两朝已经让文官集团伤透了脑筋,他们自然要避免这种局面的延续。

在文官集团和张太后的博弈下,双方最终妥协并达成一致,产生了最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既不给朱厚照过继儿子,也不给朱祐樘过继儿子,而是选择一名与朱厚照血缘关系最近的同辈宗亲来继承皇位,就是所谓的「以小宗入继大宗」。

而在这个最终确定的方案中,朱厚璁就成为了天选之子,继承大明皇位的唯一人选。

因为在明宪宗朱见深的14个儿子中,长子和次子先后夭折,三子朱祐樘就成为了事实上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而紧随朱祐樘之后朱祐杬成为了事实上的次子。

按照宗法制度,如果朱祐樘有同母亲兄弟,那么他们的后人自然和朱厚照血缘关系最近,只可惜朱祐樘并没有。这样一来,同作为朱见深长房一脉的朱厚照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成为了朱见深事实上的二房兴王朱祐杬一脉。

而在朱祐杬这一脉中,他的长子朱厚熙出生五天就夭折了,次子朱厚璁成为了事实上的兴王长子。在正德14年朱祐杬去世以后,朱厚璁以世子的身份继承了兴王的爵位。

所以根据宗法制度,与朱厚照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就是他的堂弟,第二代兴王朱厚熜。

而朱厚熜也就此成为了文官集团和张太后最终确定的方案中,独一无二的继承大明皇位的人选。

张太后和文官集团之所以会在朱厚聪继位上达成一致,除了宗法制度意外,最主要的是双方都认为年仅14岁的朱厚璁是一个生在安陆、长在安陆的土包子,同时又没有什么兄弟可以帮衬,几乎可以说是势单力孤,很好拿捏。

只可惜张太后和文官集团全都打错了算盘,他们为了各自的私利,不顾武宗绝嗣而选定的皇帝,非但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软弱好欺,还会让他们在日后后悔的痛不欲生。

因为朱厚熜是一个天生就精通权谋之术的天才。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

自此,开始了他45年的波澜壮阔的皇帝生涯。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