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后却因政见不合愤然退党,晚年对此懊悔不已

2024-04-19历史

192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四大」,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是否要和国民党联合闹革命,两党共同举义,向军阀势力、封建势力开战。彼时共产党刚刚建立不过四载,力量十分有限,想要靠一己之力实现民族解放的宏伟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蔡和森等党组织的核心领导者一致同意和国民党合作,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然而,有一个人却对国共联合表示反对,他便是张申府。

张出身豪门世家,早年曾在北大读书、任教,期间还与毛主席有过数面之缘,1920年,为了追求更加高深的学识,他离开中国前往法国留学,期间系统学习了社会主义理论著作,并与周恩来总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又在德国待了一段时间,并与周总理联合创立了中共旅欧支部,随后发展了不少有志青年加入红色阵营。

时间来到1924年,受中共中央召唤,张申府离开欧洲返回国内,在广州协助孙先生创立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共事了一段时间。张是知识分子出身,向来比较清高,而蒋介石则是江湖出身,浑身都是「江湖气」,谈吐十分粗鄙,张因此对老蒋很是鄙视,而老蒋则对满口大道理的张申府也是很是讨厌,两人在一起经常吵架、闹矛盾,实在没办法相处下去。

最后张申府忍无可忍,索性便离开黄埔军校,转而前往上海从事党建工作。上海当时有不少国民党员,其中有不少以前都是混过帮派的,一身的匪气,丝毫没有革命者的觉悟,张申府由此对国民党愈发厌恶,他曾亲口对一位好友说国民党好似一锅「大杂烩」,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组织度和凝聚力极其低下,这样的党派根本成不了大事。

也正因为如此,在1925年,张方才在「四大」上公开反对与国民党合作,一再要求共产党保留独立性。此番言论几乎立即遭到了同志们的反对,蔡和森更是直言张太过「幼稚」和「理想」,不像是革命者,倒像是个「空想家」。张申府被蔡和森的话激怒,他随即和蔡和森大吵一架,随后拂袖离去。

眼看着事情闹大了,周总理急忙出来打圆场,总理在会场外拦住张,一再给他说好话,请他回到会场继续参加会议,不要意气用事,有什么事可以商量着解决。当时张申府是党内「第三人」,地位仅次于陈、李二人,享有非常高的威望,此事如果闹大的话,极有可能影响党内的团结,所以周总理才极力调解矛盾,希望张、蔡二人能重归于好。

可张申府是个倔脾气,他决定的事情就算天塌下来都不改!「四大」结束之后,他便公开表示要脱离红色阵营,回北平继续在大学担任教员。在土地革命时期,北平市委的同志曾两度去找他,希望他能重回中共,与党组织共患难。但张申府拒绝了党内同志的邀请,他还是无法忘怀在「四大」上的遭遇,因此拒绝恢复党籍。不过张虽然身在党外,但内心还是偏向「红色」,他曾多次营救被反动派逮捕的共产党人,尽力为红色阵营保存有生力量。

抗战爆发后,张申府前往重庆躲避日寇入侵,后来又受邀加入了国民政府参议院,但仅仅过了1年时间,他便因为数次抨击老蒋而遭到国民政府的警告,老蒋更是直接派人向张申府施加威胁,勒令他以后注意言行,不得肆意妄言。而张申府为了表达对蒋介石的抗议,选择辞去公职,居留乡野。

解放战争时期,张突然在权威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国共双方罢兵言和,不要再继续打下去。此举很快在中共引发了轩然大波,人民日报社当即发表文章回怼张,称他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另外一边,国民党也对他多有抨击之词,说他是「赤色分子」,张这下子倒成了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他此前所积累的名望也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建国后,张的处境一直很微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定义为「右派」,他的文章被全面封杀,他的自由甚至也受到限制。晚年他一直对退党一事耿耿于怀,他觉得自己实在太过意气用事,如果当初能听从周总理的劝告就好了。1986年,这位历经波折的老同志因病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