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戚继光凄凉的晚年

2024-06-28历史

防失联,敬请关注备用号:

人们在说起韩信时,通常认为他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某种意义上说,戚继光和韩信有些类似,他是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

戚继光是山东人,也算是个小官二代,在他成年后,就继承了祖上承袭下来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佥事,就类似于助理的意思,所以戚继光的这个官职,就相当于是登州卫指挥官的助手,正四品的官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民兵副团长职位。

当时,戚继光主要是负责屯田事务,也就是后勤工作,并不负责前线带兵作战。恰好当时山东遭遇倭寇之患,面对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却不能上阵杀敌,所以悲愤之下他写下这样一句诗: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不过,好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时,25岁的戚继光有幸攀上张居正这层关系,当时张居才刚进入翰林院供职不久,还在内阁重臣徐阶这棵大树的庇护下成长。在张居正的推荐下,戚继光被调任为都指挥佥事一职。

这都指挥和上面的卫指挥类似,只不过一个负责屯田和后勤,一个负责上阵杀敌。戚继光被调任为都指挥的助手后,从此也开始了他上阵杀敌的军旅生涯。

两年后,在张居正的推荐下,27岁的戚继光因作战勇敢被调任到浙江担任参将一职,负责平定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的倭寇之患。也就是这段时间里,戚继光创建了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

其后十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先后参与了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大小十三战,取得了十三全胜的记录,先后斩杀倭寇六万余人,将福建和浙江省的倭寇一扫而空。由此,戚继光也成为名震天下的人物。

而就在这个时候,嘉靖皇帝去世,他的儿子裕王即位,张居正作为裕王府的旧臣,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并正式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于是,在张居正的推荐和支持下,戚继光得以胜过俞大猷[yóu],被调到北方担任神机营副将,负责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戚继光由此又引来了新的辉煌。

这一年,戚继光40岁,他在前往北方的路上,一边骑在马背上驰骋,一边看着周围的风景,不由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这样一首【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此后,戚继光在北方镇守的黄金十年,恰好也正是张居正担任大明首辅的十年。

因为有张居正在财政和用人调度方面的全力支持,戚继光得以多次击败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的进犯,还差点活捉董狐狸,最终让北方蛮子势力不敢再侵犯蓟门。

戚继光呢,也因守边功劳,升为左都督,官阶正一品,其后他又因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后进封少保。此时的戚继光,终于走到了明朝武将所能达到的巅峰,可以说当时的戚继光,是大明朝最风光无限的武将。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就在戚继光风头最盛之时,张居正突然病逝,随后朝廷开始掀起大规模的清算张居正的运动,很多原先受到张居正重用的人都因此受到冲击。

作为和张居正交好,并且还张居正最得力助手之一的戚继光,自然也免不了被清算。

于是,在张居正刚去世不久,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发配到偏远的广东驻守。两年后,戚继光再次受到弹劾,说他曾经和张居正勾结图谋不轨,于是戚继光直接被朝廷罢免掉一切官职。

这一年,戚继光58岁。被罢免掉官职的他只好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山东蓬莱居住。

虽然戚继光为官多年,但因为他的俸禄大都用来资助军队,或者用来上下打点,包括给张居正送礼,而他本人又不是个大贪官,所以晚年的他,身上并没有多少积蓄。

对此,史书上特意用了这样一段话来形容:

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镞,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由此也可见戚继光的贫困潦倒。两年后,戚继光在贫寒交迫中的病逝,享年60岁。

可悲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为大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在其死后两年,朝廷都一直没有任何表示,直到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到北京请求恤典,万历皇帝感念其功,这才下诏予以祭葬,并给予了他一个「武庄」的谥号。

凄凉的晚景,不是因为戚继光不好,而是这不可救药的晚明,配不上这么好的戚继光。

往期精彩:

更多资讯,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