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老师为何不主动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代价实在太惨烈了

2025-01-04历史

引言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 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已经十分了解了。

赵国的蔺相如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赵王的重臣,他聪明机智,行事大胆,能与强大的秦王有来有往。每每看到这, 我们总是钦佩蔺相如 ,也不免为他松了口气。

(完璧归赵)

然后语文书上的寥寥几句,却不是历史的全部,看似辉煌,可对赵国来说,这只不过是一场赌上身家的对决。 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不曾讲过 那是因为对赵国来说,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惨烈了,甚至令赵国失尽了气数。

为什么老师从不告诉我们真实的后续呢?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蔺相如崭露头角,秦赵二国针锋相对

蔺相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而他最出名的成就莫过于完璧归赵。

而他最初其实是宦官缪贤的门人, 事情的开端还要从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好玉说起

此玉名为和氏璧,也是稀世珍宝,原本是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向找求亲,于是和氏璧到了赵国。

(和氏璧)

秦国想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赵国进退两难,毕竟秦历代几乎不讲信用,害怕赵国既得不到城池也拿不回玉。

最终是在蔺相如出使秦国时,与秦昭襄王设计周旋 ,最终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让秦吃了个哑巴亏。

(秦昭襄王 剧照)

「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名震天下 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他一身正气不被诸侯所扰,然而秦赵两国之间,也开始由此较量。

(蔺相如)

其实秦昭襄王利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一行为,也有试探赵国国力的因素在内中。

秦短期内连下赵国多座城池,秦赵双方的攻守之势停止之后,秦国决定坐下来谈合作,于是秦昭襄王宴请赵王,共商讨楚大计, 当时楚国实力不差,秦想与赵联手灭楚。

然而对赵国而言,此事绝不如秦国作为战胜国那样轻松,这场仗赵国落下方, 赵王便生出了不去之意,想回绝秦王。 而蔺相如却劝说赵王,如果不去的话,世人都会说赵国胆小。最终赵王赴宴, 然而秦昭襄王也的确给了赵王一个下马威。

等赵王来到席上,他边说素闻赵王爱音乐,请他弹一弹瑟,赵王无奈值得弹了几下,而这时秦国的记录官立马上前记录,称几年几月,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而这样的记录下,对赵国而言无疑是极大的侮辱 ,一国之君被如此,于是这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

(渑池会盟)

「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音乐,不如请您击缶,我们互相娱乐。」然而却遭到了秦王的拒绝,蔺相如见状又向前送上击缶的器具,然后跪下请昭襄王演奏,秦王依然不答应。蔺相如说我距离你不过五步之内,想要见血还是很容易的。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做状上前,却被蔺相如怒目圆睁吓退,见状秦昭襄王无奈击缶,蔺相如当即让赵国的记录官也记录下来,说是秦王为赵王击缶。

随后两国打嘴仗中,蔺相如再次出言让秦国把咸阳拱手相让 ,两国剑拔弩张,秦国也没站什么便宜。

而蔺相如果敢机智的形象,却留在了后世人的心中,在秦赵的数次交锋中,其实我们便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深了。

尤其是在完璧归赵一事后,赵国逐渐被秦国报复性打压 ,而这段原本称得上美谈的故事,也为赵国带来了更深的灾祸。

二、秦吞赵,长平之战彻底打压赵国

关于完璧归赵的后续,我们很少有人提起,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这场代价对于赵国来说,实在是太惨烈了。 我们只知道「秦奋六世之余烈」,却没看到在秦背后的其他国,秦国对于他国的虎视眈眈,早就是昭然若揭。

(秦昭襄王)

索要和氏璧的那一年,秦国攻破魏国都城 ,而当时的赵国则在攻打齐国的战争中,拿下了九座城池,直取都城。

两国的实力相差无几,又都同时成为霸主,其实对于秦国而言,他究竟是真的想要和氏璧,还是借着和氏璧打探赵国的实力呢?

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这本身就不是秦昭襄王的风格 ,所以是假要玉实为打探,而借由和氏璧,蔺相如来了一招完璧归赵,既戏耍了秦王,又隐藏了赵国的实力。

所以在这之后,才会引起秦国的不满,随后进攻赵国。

公元前282年,秦国突然出兵攻打赵国 ,拿下了两座城池,第二年又再次对赵国发起进攻,抢占了石城。而这一切对于秦王来说,还远远不够,既然已经连续攻下多座城池,那就继续「斩草除根」,也算报了和氏璧戏弄之仇。

(秦攻打赵国)

公元前280年,秦王手下大将白起奉命攻打赵国 ,秦军来势汹汹,赵军根本无力迎接。白起军事风格快准狠, 两国交战时赵国被秦斩首两万多人 ,赵国的代郡也被秦国攻占。秦步步紧逼,甚至同年还攻占了楚国城池。

而正是这几场与赵国的战役,才有了与赵王的会面,然而这次会面对于秦王来说,自然也是受到了屈辱,不过秦国懂得利弊,如果真的和赵国正面开战,就怕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其他人坐收渔翁之利,于是秦赵算是达成了合盟。

但秦对赵心中自然还存着一股怒气, 而接下来的这场战争,让赵国从此元气大伤 ,再也没有和秦国斗争的实力。

如此惨烈的代价,对赵国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秦国的君主依然稳稳当当是秦昭襄王,而赵王已经换了几波人了。而白起也成为秦王手中最得力的武将,接连征战多国,战功赫赫。

公元前262年,白起在进攻韩国时 ,上党通往都城的路被切断,而韩国君主则表示,把上党郡直接给秦国算了,避免亡国。

(上党位置)

然而上党的郡守不愿意,于是 私下里寻求赵国的帮助,表示自己愿意投降赵国 赵国自然欣喜 ,甚至欢天喜地的去接管上党,派出了老将廉颇驻扎长平坐镇。

而秦国这边的将领王龁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率兵出击。

廉颇布置防线拦截,然而秦军终将是计胜一筹,连连胜利,而赵国这边却是节节败退。随后廉颇发现秦军漏洞, 两军开始了长久的拉锯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

而对于当时最强的两国而言, 赵国几乎是以举国之力投入这场战斗。

可是论农业发展,赵国粮食产量只有秦的三分之一,秦国能拖,而赵却无法一直拖下去。于是赵国更希望快速解决,而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老将廉颇可是一块硬骨头,在他的指挥之下,赵国才能与秦国僵持许久,于是秦国决定先把廉颇解决掉。

(廉颇)

赵王突然要换主将,人们纷纷震惊。原来是赵王认为廉颇失败多次,还一直僵持着,其实生出了二心,所以将廉颇召回了。而这也有秦国在中间挑拨离间的作用, 而赵国新派的大将名叫赵括,也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位。

赵国换主将,秦国也换,秦王派出了白起,白起暗自来到战场,消息不曾透露。 就在赵括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龁时,却没想到白起已经来了。

白起先佯装秦军不敌赵军,赵括命令赵军一路追击,竟然跑到了秦的大本营,但赵军发现竟然怎么都无法攻占大本营。

一支两万多人的秦军队伍突然出现,将赵军一分为二,又切断所有的退路,赵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秦国加大了拦截赵军援军的兵马, 而赵军在足足断粮了四十多天后,军中的情况可想而知 ,以人肉为食,早就丧失了斗志。

(长平之战)

赵括率兵突击,却被一箭射死,而余下的四十万赵军,原本是俘虏。 但白起认为赵地多勇士,如果现在不把他们杀了,下次就会卷土重来,于是 白起下令将四十万的赵军全部活埋, 只留下了几百个年纪小的回赵国复命。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损失惨重,也无法和秦国对抗, 而这一战后,紧接着的邯郸之战,则是彻底的拖垮了赵国 ,还是在其他五国的相助之下,才反击秦国。

而赵国也在短短几十年内,失去了自己的东方霸主的地位。

三、赵国损失惨重,后续惨烈

一场长平之战,让赵国认清了现实,而赵国之所以走到这个结局,和他们的每一步都不分不开。阵前换将,听信谗言,而 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廉颇、蔺相如也在这个时间段死去。 可以说,赵国把自己一步步推入了深渊,注定了走向下坡路。

(秦赵邯郸之战)

而源于最初,是秦国的设计与试探,是昭襄王两次被戏弄。

所以说课本上为何没有出现和氏璧的后续,因为看似美满的背后,是赵国的覆灭。是秦多次攻赵,坑杀四十万军队,是赵国再也无力反抗秦国。

这样惨烈的后续,不得不引人深思, 如果没和氏璧一事,赵国还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吗?我认为还是会 ,毕竟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和氏璧只是一个幌子,秦国自始至终想要的,就是吞并赵国。而赵国明明有那么多名臣,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赵国被灭)

历史总是残酷的,人们总想记住美好的一面,忘记残忍的一面。我想这也是语文课本上,不曾提到过和氏璧后续的原因之一,对蔺相如而言,这样的结局或许他从没料想到。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