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前言
在革命时期红军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才换来了现如今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其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件最是令人印象深刻,当年红军战士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夺取了泸定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要知道飞夺泸定桥可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斗,红军的胜利也标志着蒋介石想要围歼红军的企图彻底被粉碎。
要知道红军在渡过大渡河之后,面对只剩下被国民党强拆得只剩下十几根铁链的泸定桥,前进更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在红军的努力之下,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还是被一一克服了。
不过我们也不免产生好奇,要知道根据现如今的资料来看,当年的泸定桥被敌军拆的只剩下13根铁链,而这些铁链加起来的总重量就高达40吨。
而泸定桥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被建设完成,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辅助的清朝时期,这样庞大的工程又是怎样建设完成的呢?
01
环境险峻
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修建桥梁,怎么着听起来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当时清朝根本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和帮助,这样工程量巨大的桥梁建设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根据资料显示在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前,这座桥梁就已经存在了三百年之久了。也就是说在康熙帝时期,这座桥梁就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了。
不仅如此根据当时的资料来看,这座屹立在大渡河上的桥梁虽然只有13根主要的铁链,但是总重量加起来就达到了惊人的40吨。
我们很难想象在清朝那个没有大型机器的时代,是如何依靠人力建成这样一座横跨大渡河的桥梁呢?
这40吨的铁链,放在现如今发达的社会自然算不上什么问题,可要是放在清朝,性质就不同了。
02
修桥原因
当年康熙帝花费大把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这座大桥,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军事行动。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两地人民实现贸易和往来。要知道当时汉区和藏区被大渡河所隔开,导致两地想要通勤十分困难。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两地人民实现贸易和往来。
再加上藏区和汉区两地接壤的地区时常发生动乱,这就造成了局势的动荡不安,这样不安的局势令康熙帝也是感到十分头痛的。
为了围剿这些叛乱,康熙帝也是在第一时间下令派出了清军大队前去围剿,维护地方的安定。
索幸这些地方势力并不能够与朝廷势力进行抗衡,因此在清军进攻之后没过多久,这些地方势力也就被全部剿灭了。
虽然说这次动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是这次的事情还是给康熙帝提了个醒。
经过这次的叛乱事件,康熙帝心中萌生了收复藏区的想法,当时为了警示藏区以及蒙古部落,康熙还专门在当地设立了衙门,衙门当时也是归中央管理的。
因此衙门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也在监视提醒着那些地方势力不能够肆意妄为。
随着衙门在当地的设置,当地的治安也逐渐稳定了起来,但是很快康熙帝就发现了一个影响藏区和汉区进行往来的难题。
当时两地想要实现通勤只能够依靠山路,可以说交通十分不便利,这也就导致了两地的交流大打折扣。
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两地之间的往来和通勤贸易越来越少,肯定不利于康熙帝收复藏区。因此康熙帝决定从根本问题出发,解决这一难题。
于是康熙帝决定在两地接壤的地区修建一座桥,以此来便利两地居民的往来和贸易。
但是,这件事情可并不容易,因为大渡河横插在两地之中,想要在大渡河上修建桥梁,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大渡河水流十分湍急,在这么湍急的河水之上修建一座桥梁,放在当时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当时又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辅助,只能够依靠人力来完成修建工作,因此修建桥梁也成为了康熙帝心中的一个执念。
虽说两地居民平常会乘坐着羊皮筏子或者是木筏来过河,但是这样的方式终究不是最简易的方法。
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使用这种方法过河还是可行的,可是一旦碰上大风浪的天气,利用这种方式来过河就是十分危险的了。
交通的不便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区和藏区两地居民的贸易和往来。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出发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在大渡河上修建一所大型桥梁。
修桥这件事情又谈何容易,虽说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批准了要修建桥梁的提议,并且也向地方官员拨了款。
但是修建桥梁的工程却是迟迟没有动工,对于这座桥梁的修建也是困难重重,因此负责修建任务的官员们更不知道从哪下手解决这些难题。
03
困难重重
朝廷已经拨了款用来修建桥梁,但是官员们迟迟没用开始动工,只因为要想修建桥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难题,否则根本无法动工。
在清朝时期修建桥梁一般都只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独木桥那种。
独木桥这种也是最简单且最牢固的桥梁了,但是独木桥这样的搭载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独木桥只适用于两地距离较短的情况。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汉区和藏区怎么着也相差着几百米,很显然这样的距离已经不适合修建独木桥了。
因此,很明显第一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这第二种方案,也就是修建拱桥,虽然说拱桥在某些方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也是十分牢固可靠的,但是想要在水流如此湍急的大渡河上,修建拱桥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接连两个方案行不通,当时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方案,那就是在大渡河的上方修建铁索桥。铁索桥无论从材料上还是承重上都跟拱桥和独木桥有着很大的差别。
经过官员们的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下来了修建桥梁的最终方案,那就是修建一座铁索桥。
随着方案的确立,官员们似乎并没有松了一口气,因为接下来等待他们的还是一个个难题。
如果想要修建铁索桥,经过官员们的计算得出,最少需要13条铁索才行。
而铁索又是由铁环之间连接而成的,那么13条铁索经过初步计算,至少需要用到接近一万个铁环。
确定下来初步的用量之后,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上哪去弄到这么多牢固的铁环呢,古代炼铁技术可没有现代发达,光是这些铁环对于当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了。
不过在困难面前,聪明的中国人总能够想出来解决的办法,一位熟悉当地环境的官员表示,在距离大渡河几百里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只要在当地将铁矿开采出来,并且完成冶炼工作,将铁环做好再运输过来,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了。
面对这位官员的提议也是很快被通过了,不过这个时候也有不少官员站了出来,认为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也极大程度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铁环的问题。
但是谁又能够保障这些铁环的质量问题呢?万一这些铁匠偷懒耍滑,那么铁索桥一旦建成,也充满着各种危险。
于是为了方式铁匠们偷奸耍滑,官员们决定,在这些铁环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刻上制作者的姓名。
这样一来一旦铁环被检测出来质量问题,那么制作者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铁匠们偷奸耍滑的问题了。
一段时间之后,铁链陆陆续续都被制作完成,并且运输到了大渡河边,原本以为铁环制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将会简单一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铁索实在是太重了。
如果依靠人的蛮力根本无法将铁索抬起来,又怎么能够将这些铁环制作成铁索呢?
也有几个大胆的人率先尝试了起来寻找办法,他们几个人将铁索的一头放在了渡河的木筏上,想要借助木筏到达对面。
但是设曾想因为河水的湍急,再加上铁索的重量巨大,人们很难掌控木筏的平衡和移动方向,最终这个方法也没能成功。
这个时候一个当地的工人站了出来,说了一番话给了大家运输铁链的灵感。这个工人表示,平时人们能够靠着藤索缓慢过河,那么这些铁链也同样适用。
正是工人的这段话给了大家很多灵感,最终利用藤索过河的原理,人们顺利的将铁链运到了对岸。就这样在劳动人民的经验之下,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铁链运到对岸之后,距离完工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那就是将这13根铁链全部固定好。
只有将铁链们都固定好,才算是顺利完成桥梁的建设工作了,而铁链的固定也是修建桥梁之中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了。
铁链的牢固程度直接跟铁索桥的稳定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要是铁链固定的不牢固,那么之后的铁索桥也会出现晃动等等安全隐患的存在。
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索桥晃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那么到时候,这座桥就成为危桥了,依旧不能够使用。
因为本身这13根铁链就几十斤重了,因此对于固定铁链来说,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麻烦。很明显普通的固定方式是用不到这13根铁链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人们选择在两岸向下挖深井,并将这些铁链放置于深井之中,最后用生铁完成浇筑。
这样一来等到铁水冷却之后,自然这13根铁链将会是十分牢固的。
在完成铁链的固定工作之后,铁索桥的建设也随之竣工了,在得知铁索桥竣工的消息之后,康熙帝也是十分愉悦,因此便亲自为这座铁索桥提名为「泸定桥」。
这就是泸定桥的修建历史,在清朝时期虽然没有工业机器的帮助,但是聪明的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现如今泸定桥成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景区,泸定桥的顺利建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同时也是红军飞夺泸定桥,也是长征中取得的胜利果实。
结语
除了泸定桥是由康熙帝亲自提笔之外,还能够看到当年康熙帝在泸定桥钱提笔的「一统山河」。
短短四个字表示了康熙帝修建这所桥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实现对于统一大业。
现如今泸定桥仍旧被当地的居民所使用着,百年前中国古人用智慧,在湍急的大渡河上建起了这座桥梁。
百年之后红军完成飞夺泸定桥,取得了万里长征之路的阶段性胜利,泸定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资料
泸定桥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铁环铸工匠标记按记问责 310岁泸定桥「青春常驻」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