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91年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一人参会,亲自到门口站岗迎接

2024-05-07历史

1991年的一天,一场特殊的聚会正在北京拉开序幕。说它特殊,不仅是因为参会人员全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功勋卓著的开国英雄,有很多还是脍炙人口的著名将星,其中就包括曾担任过我国国防部副部长的开国上将杨得志。彼时的杨得志已80岁高龄,论功勋、论年龄他都应该在聚会厅上席就座,但来到聚会现场的杨得志却并没有直接进入大厅,而是站在门口往外翘首以盼,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魔力竟能让杨老将军在厅外站立静守?


随着一辆汽车在聚会厅门前驶停,一位老军人从车上缓缓而出,等候多时的杨得志一见来人赶忙迎上前去激动地说:「老首长,终于又见面了!」来人见到杨得志也激动不已,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位让杨得志专门迎候的老军人名叫李聚奎,曾是当年杨得志担任红军团长时的师长,同样也是一位战功不凡的开国上将。李聚奎为人非常低调,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所经历的战斗很多却家喻户晓,他的一生也因此充满传奇。

革命初期,屡建奇功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化西坪村一个农民家庭,二十四岁那年(1926年)恰逢国民革命军北伐,血气方刚的李聚奎投身革命队伍,被编入湖南独立第5师,成为彭德怀的直接下属。在彭德怀直接领导下,李聚奎从普通一兵到班长、排长、中队长(连长)……一路成长,革命素养和战斗素质不断提升。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窃取了北伐战果,国共合作破裂。时任独立5师9大队中队长的李聚奎跟随彭德怀等人,于1928年7月发动平江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发出了我党官兵愤怒的声音。平江起义后,起义队伍撤退到白沙,彭德怀为鼓舞士气,将战士们召集起来进行政治动员,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被敌人策反的一大队队长雷振球突然冲到主席台,一把夺过彭德怀身边警卫员的手枪,准备向彭德怀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坐在队伍前面的李聚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纵身扑向雷振球,狠狠地将他扑倒在地,另一名战士也及时上前,开枪击毙了这名险些酿成大祸的叛徒。由于李聚奎反应迅捷,这起突发的恶性事件被快速粉碎,保护了彭德怀,避免了中国革命历史被改写。(注1)


1928年12月,李聚奎随红五军大部队在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一份子。在根据地期间,李聚奎历任纵队长、团长、师长等职,一步步成长为我党的中高级军事指挥人才,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接下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针对根据地的「围剿」战役中,得到充分展示。1930年12月,蒋介石任命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集结10万兵力对苏区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


我军部队在得知敌人「围剿」信息后,先敌一步在王竹岭布下埋伏,当敌军先头部队戴岳旅进入埋伏圈后,作为27团团长的李聚奎带与兄弟团相互配合,从不同方位向敌人发起猛攻。敌军凭借强大火力进行反击,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我军其中一个团团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李聚奎主动承担起指挥两个团的责任,最终全歼戴岳旅和张辉瓒派来的增援团。随后李聚奎又与兄弟部队一起,直扑张辉瓒作战指挥部,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实现了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


待到1933年国民党第四次反「围剿」时,李聚奎已是红1军团第9师师长。接到作战命令后,李聚奎带领红九师部队赶往大龙圩阻击来犯之敌,在快接近目的地时,李聚奎用望远镜向敌人所在方位进行观察,他看到有一个指挥官模样的敌军正带领一小股部队勘察周边地形。李聚奎意识到这可能是条大鱼,他果断命令部队迅速包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这股敌军,活捉了那名敌军官。经过审讯,此人竟是敌25师师长李明,我军又一次取得重大战果。(注2)


出色的战场表现使李聚奎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将他从第九师师长调任主力第1师师长,而杨得志那时正是第1师第1团团长,二人的革命缘分就此开始。刚上任的李聚奎紧接着就迎来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 2 月,李聚奎指挥杨得志所在的1师1团在福建战略要地三甲嶂展开防御阻击战,经过一昼夜艰苦鏖战,以1个团的兵力挡住了敌军3 个师的进攻,创造了战场奇迹。(注3)

万里征途,开路先锋

在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我军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李聚奎所在的第1师专门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当时敌人在湘江以东对中央红军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第1师必须赶在中央机关前面冲破封锁,打通前进道路。李聚奎在一军团首长林彪指挥下,通过快速穿插接连攻克新田、城口、宜章三道防线,最后在湘江与国民党大部队正面相遇,双方主力展开激烈交锋。第1师直面敌军两个师进攻,战士们以鲜血和勇猛向敌军发起一次次冲击,经过3天时间的浴血搏杀,第四道防线终于攻破,中央红军得以继续前行。越过湘江只是危机四伏的长征之路的第一步,紧接着长征队伍来到贵州天险乌江。乌江对岸是贵州军阀部队,他们沿江进行军事布防,对红军主力严阵以待。


而红军后方还有国民党中央军两个纵队的追兵,必须要在敌军对我形成夹击之势前渡过乌江。第1师依然是乌江之战的首发,而杨得志率领的1团更是首发中的先锋,他们先是挑选了8名水性好的战士进行偷渡,但没有成功。随后他们发起强攻,在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冲锋下,强渡成功,大部队顺利通过。渡过乌江后,红军中央总部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中央领导地位,也对红军下一步战略方向作出新的部署。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安排,李聚奎带领的红1师参与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与主力部队一起以运动战摆脱了国民党十万追兵。


长征队伍进入四川省后,又遇到另一座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河面宽阔、水流湍急,对岸同样也有国民党部队重兵把守,又一场硬仗摆在红军面前。红1师再一次挑起了攻坚克难的重任。李聚奎还是安排战斗力最强的1团负责强渡,接到任务后的杨得志组织起17人的渡河先遣队,登上渡船在我方炮火掩护下向对岸驶去,渡河勇士们顶着汹涌翻滚的河水,冒着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终于抢滩成功,再一次为大部队进发打通了咽喉。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次年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军会师,长征终于胜利结束。在这场困难重重的万里征途上,李聚奎带领的红1师一路披荆斩棘,功不可没。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对周恩来夸赞过李聚奎:「这是个开路先锋的好角色。」(注4)而对于红1师下属的红1团,毛泽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红1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注3)

西北受挫,痴心不改

在长征途中骁勇善战的李聚奎并非常胜将军,他也有战场落败,折戟沉沙的时候,在红军长征结束后不久,李聚奎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次大败仗,但这次败仗也让他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传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蒋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又集合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发起「通渭会战」,妄图将红军主力绞杀于陕北。党中央经过多方考虑,提出了「宁夏战役计划」:将多支队伍合并成一支西路军,向西渡过黄河,在宁夏、甘肃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通道。此时的李聚奎已是红9军参谋长,而红9军正是西路军的组成之一。


1936年11月,西路军开始陆续向西北进发,李聚奎等几支部队先行渡过黄河进入甘肃。但此时战略形势发生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对原来的「宁夏战役计划」进行调整,未过河的部队将不再西进,由已渡过黄河的近两万人队伍,完成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和「打通远方」的任务。刚过黄河的西路军在面对国民党地方武装时,也是节节取胜,李聚奎带领红九军快速攻占了甘肃土城、永昌、梨园等地,和大部队一起不断向河西走廊挺进,但由于部队规模不足、后继乏力,此时的西路军也将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盘踞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敌匪首领马步芳和马步青看出了西路军的弱点,他们带领自己的「马家军」,利用熟悉地形、擅长马战的优势,向孤军深入的西路军发起围追堵截,西路军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部队人数从2万人锐减至3千人,而敌人的包围圈却在不断缩小。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将剩余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几个支队开展分散游击作战。但游击战还未有效组织,各支队就被凶悍的「马家军」所冲散,李聚奎也在战斗中和其他人失去了联系。


此时李聚奎面临的状况非常凶险,他孤身一人面对着四处搜捕红军落单人员的「马家军」,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遭遇不测。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李聚奎将手中的枪拆散,分散丢弃到不同地方,然后用自己的羊皮大衣和农民换了一身满是窟窿的当地「皮筒子」,找了一根棍子,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他身上唯一留下的就是一个指北针,他要靠着它重新找到革命队伍,找到党组织。靠着对党和革命的坚强信念,李聚奎一路向东,艰难跋涉,忍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惊险,终于在2个月之后,他在一个叫王家洼子的地方找到了红军28军团。一路的风餐露宿,一路的担惊受怕,都没让李聚奎掉泪,但此时他握着战友的手却泪流满面,因为他终于找到亲人,找到了家……归来后的李聚奎在根据地见到了毛泽东,面对主席,他对自己没能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而深感自责,但毛泽东却大手一挥,道「你是虽败犹荣啊!」。(注5)

抗美援朝,巧避敌机

其后的李聚奎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的革命足迹从晋东南到鲁西北,从松辽平原到海南岛,踏遍全国各地,而他的革命传奇也在一次次战斗中不断延续。最终,李聚奎和众多革命将士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我党将重心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但由于美帝霸权主义的存在,我们国家依然面临着重大军事威胁。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入侵朝鲜,还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帝国主义军事威胁已迫在眉睫,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发起一场「抗美援朝」作战。跨越国境作战对我军来说前所未有,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后勤保障问题,毛泽东以「急如星火」为比喻,要求聂荣臻马上从全军中选出一位能担负起后勤重任的「粮草官」。


聂荣臻经过仔细筛选,最终选择了曾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出色完成过后勤保障任务的李聚奎。经过向毛泽东请示,李聚奎毫无争议地被定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重点负责我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后勤保障虽然不是在前线直接与敌人搏杀,但这项工作意义更大重大,尤其在朝鲜战场上,这更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


和以往战争相比,「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不仅难在运输路途遥远,更重要的是我方没有制空权,在几千公里的运输线上,我军的补给物资赤裸裸暴露在美军飞机之下,仅这一点来说,似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抗美援朝」总指挥彭德怀找到李聚奎,当面问他:「你能不能保证志愿军过了鸭绿江之后有弹药用,有饭吃?」李聚奎心里没底,坦白回答:「从目前情况看,不知道能保证到什么程度。」这位当年的老上级严肃地对李聚奎说:「如果保证不了,我找你算账!」


战争开打后,李聚奎担心的状况果然发生了,还不到三天时间我军就在敌机轰炸下损失了400辆运输车,补充物资仅能有百分之六七十到达前线,心急如焚的李聚奎昼夜苦思应对之策。后来他偶然发现,有个别下属分部自行设置了信号站,用来监视敌机活动情况,这一下子打开了李聚奎的思路。他决定将这一方式全面运用到交通干线上,李聚奎将想法汇报给彭德怀,彭德怀非常支持,直接调来9 个团兵力,建立起1568个防空哨所。有了这些防空哨所,2800多公里的交通干线就像长了眼睛,敌人的飞机动向时刻都能被我们捕捉到。敌人的飞机还没有飞过来,地面运输部队就提前得知消息,立即进行伪装隐蔽,敌人很难分辨出静态伪装的运输队伍,因此汽车损失率大大降低,由之前的百分之四十几一下子降至百分之零点几。美军指挥官非常纳闷我军后勤运输为什么突然停滞了,但前线部队依然战斗力不减。美国远东空军副参谋长达尔·阿尔其尔准将将我军后勤保障称为「奇迹」,他说:「我非常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见见志愿军的后勤部长。」

结语

通过李聚奎革命生涯不同阶段的故事,我们大致能够勾勒出这位革命军人闪光的人生轨迹,他的一生有惊涛骇浪、也有智谋无声,有快意杀敌,也有曲折低回……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缩影,能够感受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李老将军已于1995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会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他的传奇故事也会在后辈人口中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