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一缕残魂敬上苍,大汉最后一个忠臣

2024-05-28历史

他是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曾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之谋帮曹操破局起势,又以「固根本而治天下」之策帮助曹操统一北方。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可同时,他也是大汉王朝的最后忠臣,不仅身怀仕人之风骨,更是万代文臣之所向。即使身处举世浑浊、一片枯木败草之世,也仍旧能做到「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正可谓是」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萤为腐草,不因昏昧而不耀「。他居中持重数十余载,一心辅佐曹操,誓要扶大厦于将倾,还天下以汉统。

可就在曹操即将登临天子之位的时候,他却选择了与曹操分道扬镳,真正做到了不求有功于社稷,但求无过于本心。

他就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出身于名门望族颍川荀氏(始祖为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他这一生都忠心于汉室,但却亲手培养出了一位封王篡汉的乱世奸雄。

他本以为曹操是伊尹、霍光之流,可曹操自己却想做王莽、董卓之辈,这显然是荀彧低估了曹操的野心,可同时曹操也低估了荀彧对大汉的忠心。

公元196年,汉献帝重返洛阳,此时的东汉朝廷已是千疮百孔,而那朝廷之外更是混乱不堪,各路诸侯都在争先恐后的抢夺着地盘。唯有荀彧真正的看透了世道,他建议曹操此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同诸侯们死战,而是应该立刻迎献帝迁都许昌——奉主上以存民望。

于是便有了之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那以后,曹操便手握朝政大权,号令八方诸侯,不仅以风卷残云之势吞没了雄兵百万,更是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荀彧。

因此,曹操大为赞赏荀彧,说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而,荀彧的才能还远不止如此。

其一,他远见卓识,总能在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为他敲定决策,化天险为通途。曹操之所以能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而统一北方,靠的全是荀彧力排众议,劝谏曹操坚守迎战,不可有丝毫退却之心。

其二,他更是独具一双辨识英才的慧眼,为曹操举荐了锺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说如果没有荀彧,就没有曹魏的鼎盛之势。

随着荀彧的倾心扶持,曹操的势力快速壮大了起来,但与之一同壮大起来的更是曹操的野心。

慢慢的,曹操开始违背起了当初的本心,他不再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是一心想要封公爵、并且要求皇帝赐九锡。本来以荀彧对曹操的贡献,以及曹操对荀彧的器重,若是曹操没有违背本心,一心携手荀彧匡扶汉室的话,那荀彧绝不会少了封侯拜相之位。

可在这俗世浊流之中,也就只有他这一位忠臣了,敢在曹操封王篡汉之时,公然站出来反对,甚至在殿堂上怒斥那些曹营诸公、碌碌汉臣们。

但结果可想而知,他还是看错了曹操的为人。

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孙权,这次曹操让荀彧随军出征,在曹军行至濡须(无为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时,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就忧虑而亡。

可是关于荀彧的死,在【魏氏春秋】、【后汉书】中则记载着另一种说法,说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 食器,见食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

历史本就没有对错。再重新回顾荀彧的一生,为什么说自古乱世多有像荀彧一样的慷慨悲愤之士?

因为时代造就的恶,永远也泯灭不了人性残存的善,可能有人笑他们迂腐,嘲他们愚忠,但也总会有人去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不为别的,为的就是给后人照个亮。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