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古人称它为「仙草」,煮水滋养肝肾,嫩叶还是美味野菜,你认识吗?

2024-02-23乡墅

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存在着众多被赋予神奇疗效的草药,它们常常被统称为「仙草」。例如,在一则脍炙人口的传说中,「彭祖」因其长寿而被誉为寿神,据说他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寿,得益于长期食用武夷山所产的灵芝。因此,灵芝便在后世流传中被尊称为「仙草」。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能够确保人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的仙草,那些超凡入圣的描述多为夸张之辞。尽管如此,这些被誉为仙草的植物确实各自蕴含独特的价值和功效,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在某些健康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效果,这也是人们给予它们高度赞誉的原因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源自农村的野生植物,这种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古人冠以「仙草」的美誉。它的嫩叶不仅可作为一道美味的野菜,而且通过煮水饮用,据说还具有滋养肝肾的良好效果。

提到这种野生植物,我个人相信它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它常见于水沟、稻田边缘、河岸以及湿润的土壤环境中。实际上,这种野草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鳢肠」。

尽管「鳢肠」这一学名可能对部分人而言不够熟悉,但其在民间拥有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别称,如旱莲草、墨旱莲和墨汁草等,这些名称都与其独特的生长习性紧密相关。鳢肠属于菊科鳢肠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通常较为矮小,高度大致在30厘米上下,最高可达到60厘米的高度,因此,在众多野草中,它算是相对低矮的一种。

鳢肠的叶片形态并无独特之处,通常呈现为长圆状披针形或单纯的披针形结构,与众多野草叶子相似。然而,其花朵却别具一格,形状酷似莲蓬,颇具观赏趣味。此外,鳢肠拥有一种独特的特性,不同于大多数野草,当你轻轻搓揉其茎叶时,会释放出如同墨汁般的黑色汁液,这也是它获得「墨旱莲」、「墨汁草」等俗称的原因。

鳢肠是一种生命力旺盛且繁殖能力强的野生植物,一旦生长,往往能迅速形成大片群落。它偏好在农村水田周边繁衍生息,因此,在许多农村地区,农民们常视其为有害杂草。但实际上,鳢肠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并非仅仅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农田害草那么简单。

鳢肠草在古代中国享有极高的声誉,甚至被赞誉为「水畔的灵草」。【本草纲目】这部典籍中详实记载了鳢肠草的特点与功效:李时珍指出,因其茎秆折断后有如乌鱼肠般的墨汁流出,故得此名,民间又称其为「墨菜」。其细小果实形似莲蓬,因此又有「莲子草」之称。鳢肠草性平味甘酸,无毒性。

据古书记载,它对血痢、针灸后伤口出血不止等状况有显著疗效,外敷即可迅速止血;将其汁液涂抹于眉毛和头发上,可促进毛发快速生长且浓密茂盛,同时具有乌发和滋养肾阴的作用。此外,鳢肠草还能用于止血排脓、畅通小肠,并可用于治疗各种疮疖肿痛,其药膏点涂鼻腔还可益智醒脑。

简而言之,鳢肠草全身均可入药,尤其在滋补肝肾、止血消肿方面卓有成效,对于改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等症状颇为有益。而其简易的使用方法是将鳢肠草煮水,然后用煮出的药汁洗头,这样就能促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且繁茂。

实际上,在我国民间,很多人都会使用鳢肠煮水来洗发,但往往并不清楚其确切功效。现在读到此处,一些读者或许已经有所领悟。

除了药用价值外,鳢肠还被证实是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将鳢肠作为食材,并在长期食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它的养生效果,因此赋予了它「仙草」的美誉。

追溯至唐代时期,有一位以「虚无子」自称的采药老者曾言:「切勿以为只有生长在高山之巅的灵芝才堪称仙草,水边同样也有这样的神奇植物。当鳢肠长至约6英寸时,便可考虑开始服用。在其嫩叶时期,可以当作野菜食用;夏秋两季,新鲜茎叶可用于煎煮饮水;而到了冬季,则适宜采用晒干后的茎叶煎汤饮用。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收获显著成效。据说坚持食用鳢肠之人,有望达到百岁高龄仍保持乌黑头发和敏锐视听。」

当然,古代文献中对鳢肠的描述尽管略显夸大,但无疑从侧面印证了其内在价值不容忽视。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鳢肠在滋养肝肾方面确实具有显著的功效。

既然鳢肠兼具药用和食用特性,那么如何合理地将其融入日常饮食呢?通常的做法是在春季时分采集其鲜嫩茎叶,经过仔细清洗后,以热水稍作焯烫以去除其中的黑色汁液,接着捞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切段。

这些处理过的鳢肠可以与肉类一同炒制食用,或者将焯烫过的鳢肠用于熬汤,增添风味。另外,也可在煮大米粥接近熟透时加入洗净的鳢肠菜,继续烹煮至完全熟软,最后添加适当的调料便可供食用。

总结来说,鳢肠虽外表平凡,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此我们不应低估它的重要性。同时,建议大家增进对鳢肠的认识与了解,或许在未来的生活或健康调理中,鳢肠会成为一种实用的选择。

朋友们,你们是否熟悉鳢肠这种植物呢?又是否知晓它所具备的这些益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共同探讨分享关于鳢肠的知识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