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创业故事:「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2024-03-29乡墅

「90后」帅小伙留学归来,化身家乡蔬菜「经纪人」,研发8项专利,助上百户农民增收,一年出口蔬菜超过10万吨,销售额上亿元。

留学归来,仍是农民

「为什么品质一般的蔬菜在国外都可以有那么好的价格,而在国内,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却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对于这个问题,唐宇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唐宇从十六岁就到新加坡留学,因为出身于农家,他格外关注农产品市场。他发现,在新加坡这个岛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蔬菜供应一直依赖进口,并且蔬菜还不够新鲜。而另一边,在他的老家云南昆明,却有一个天然的蔬菜种植温室,可以常年提供新鲜的蔬菜。

把家乡蔬菜销往海外的主意浮现在唐宇的脑海里。瞅准这个商机,2018年,唐宇放弃了留在新加坡的发展机会,毅然返回云南昆明晋宁,创办了云禾农业合作社。于此,学计算机的唐宇正式开启了一条「接地气」的海外蔬菜经纪人之路。

对于非农专业毕业的创业者唐宇来说,农业这条路全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机农业怎么做?合作社要怎么合作?什么技术都不懂的唐宇「被迫」积极地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合作社培训、前往各个蔬菜基地拜访参观、向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请教,想方设法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了「蔬菜经纪人」。

在「情怀」的激励下,唐宇几乎是飞速地成长。海外留学的经验,也为他的农业发展之路增加了更多新技术、新经验的「智慧」。

海外蔬菜经纪人的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从种植户手中收来蔬菜,然后通过自己走通的销售渠道将蔬菜销往海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

因此,对 于外销蔬菜的选品, 唐宇始终坚持高要求,种植的蔬菜不光卖相要好,而且蔬菜品质也必须达标。为了保证蔬菜品质、降低农残、提高产量,唐宇每隔半月便会给合作社的农户们举办一次「田间大讲堂」活动,从选种、种植、防病虫害到采收等,只要农户们有问题,都会一一解答。

在不断汲取农业知识的同时,唐宇及农业技术团队也积极致力于研发各种新型种植技术。近一年时间, 已经申请8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我们通过先进的管理体系,在不降低产能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既紧握农业经济发展之剑,又不放绿色生态环保之盾。」唐宇说。对于合作社生产蔬菜的品质与产量,他信心满满。

种出了高品质的蔬菜,如何包装也是关键

产量、品质跟上了,蔬菜的包装和品牌效应也要跟上来。一颗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进入海外,被摆放在菜市场或各大超市的柜台中任消费者挑选的过程,离不开海外蔬菜经纪人的作用。

「蔬菜不像一颗螺丝钉,它是大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但是,我们如何让他具有商品属性,更好地去进入市场?这就要把它变成一个标准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体系和流程。」唐宇说。「我们要把没有办法做成标准品的东西,无限的接近标准品。」

在云禾农业基地里,分拣工人们正在蔬菜分拣区忙得不亦乐乎。唐宇介绍,目前这里共有120户合作农户,工作人员每天会把农户们送来的蔬菜进行 预冷暂存,再由分拣工人们进行挑选,把蔬菜分为超小号、小号、中号、大号四个等级。

在包装成成品之后进行装箱、粘贴商标批号,经过再次真空遇冷后,改头换面的蔬菜就可以坐上运输快车,走向海外市场。

「标准化的蔬菜销售渠道也更广。农民的收益高了,大家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如此,才能进行良性循环。」唐宇说。

产销一体化,带上村民齐走致富路

解决了品质、包装问题,可如果按传统的销售方式对农户种植的蔬菜进行售卖,一年忙到头也不见得会有多少收益。

「农产品有个特性,它不耐长期储存,没有办法及时卖掉的话,为了快速抛货就贱价去卖,像这样很容易让农民受损失,种出来的东西卖不上好价格。」唐宇说。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蔬菜配送供应链业务,唐宇创新发展了「订单模式」,即先有了订单,再来计划生产。蔬菜的品质、供应量、产品价格全年恒定。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就可以做精准农业,而且不存在滞销,让蔬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在唐宇的带动下,昆明晋宁的120户合作农户户均每亩净收入7000元,销售蔬菜品种达十多个, 总销量合计每年10000吨以上 ,远销中国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过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除晋宁的合作农户外,唐宇先后在嵩明、安宁、宜良成立了三个占地2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农场,三个农场基地每天的出货量大约有30吨。且公司的生产工人基本都来自周边的村镇,在这里上班,他们每个月都能有5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做农业并不容易,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乡村振兴不能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这是一群人的事业,需要一群人接续奋斗和努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返乡创业这个选择,唐宇感慨万千。

如今,在唐宇的影响下,已经有不少年轻的「逆行者」回到家乡创业,跟着唐宇发展蔬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