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开花一股臭味,但叶子用来做豆腐是一绝,俗称「神仙豆腐」,春季别错过

2024-03-05乡墅

豆腐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食品,在口感多样性和营养价值上均表现出色,深受大众喜爱,其主要原料为黄豆,通常呈现白色或淡黄色。然而,您是否尝过与众不同的绿色豆腐呢?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种独特的豆腐品种,其色泽翠绿如翡翠,异常诱人。这种绿色豆腐不仅可作为凉拌菜享用,亦可搭配糖分品尝其甜美,或是与辣椒相佐,体验其热烈风味。

无论是何种食用方式,都能展现出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妙滋味,因此在民间被亲切地冠以「神仙豆腐」的美誉。

神仙豆腐的制作工艺区别于我们日常所熟知的豆腐制作方法,因为它并不依赖任何豆类原料,而是选取了一种名为「臭黄荆」的独特植物作为基础材料。

臭黄荆属于马鞭草科牡荆属的灌木种类,尽管被称为树,但实际上其高度通常仅在一米至两米之间。这种灌木在开花时节会释放出一种独特的臭味,正因如此,并且由于其叶子可用于制作类似于豆腐的食品,所以在民间,人们形象地称其为「臭黄金」或「豆腐树」。

臭黄荆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相当广泛,除了西北地区相对较少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在湖南、贵州、江西以及湖北等地的乡村地带,无论是荒山野岭还是田间地头,都能轻易发现臭黄荆的身影。

(采摘的臭黄荆叶)

在民间,「神仙豆腐」又被称为「观音豆腐」,并流传着一段引人入胜的起源故事。据传,在久远的古代,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旱横扫人间,饥荒肆虐,哀鸿遍野。天神目睹此等悲惨景象,深感怜悯,遂派遣一位仙人降临凡间,以探查灾情并解救万民于水火。

一日,这位仙人化身为平民,在途中偶遇一名乞丐,心中顿生慈悲,决定启示他去寻找山中一种独特的矮灌木。乞丐遵照仙人的指引,在山林中找到了这种灌木,并按其传授的方法将其制作成色泽碧绿的豆腐。正是这种豆腐,帮助人们熬过了那场灾难,因此,人们满怀敬意地将之称为「神仙豆腐」。

(将臭黄荆揉碎)

尽管具体的起源故事各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神仙豆腐确曾作为一种日常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实际上,我国食用神仙豆腐这一独特美食的历史相当久远,据传早在汉代时期,它就已开始被民众享用,并且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时至今日,神仙豆腐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在多个地区演变为一种标志性的特色小吃。每逢春夏之交,许多资深的农民会遵循古老的传统,亲自前往山区采集臭黄荆树叶,用以手工制作这道独特的神仙豆腐。

(滤去杂质,留下臭黄荆叶汁)

由于各地饮食习俗各异,制作神仙豆腐的方法也各有千秋。我已掌握多种不同的制作方式,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臭黄荆树叶细细揉搓后,混入纯净的草木灰,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即可完成神仙豆腐的制作。

另一种方法则更为简便快捷,同样是首先将臭黄荆树叶研磨破碎,但随后将其浸入淘米水中,再经过一段静置期,同样可以成功制出神仙豆腐。

(注:若有知晓其他独特制作方法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加入草木灰,静置)

臭黄荆树叶之所以能够被用来制作豆腐,关键在于其蕴含丰富的果胶成分。这些果胶尽管能够在水中溶解,但不具备自然凝固的能力,因此需要借助碱性物质来促进凝结过程。在过去,最为常见的辅助凝结剂便是草木灰和淘米水,这两种材料在寻常百姓家中唾手可得,极大地便利了制作过程。

神仙豆腐不仅口感美味,其营养价值同样不可小觑,并且还兼具一定的药用功能。在民间传统观念中,食用神仙豆腐有助于清热解暑,因此,在春末夏初以及整个夏季期间,人们尤为喜爱将这种豆腐作为餐桌上的佳肴享用。

(做好的神仙豆腐)

如今,在我国南方诸多地区,神仙豆腐仍备受食客喜爱,但其主要原料——臭黄荆树叶的来源,大多依赖于自然界的野生资源,人工培植及开发利用的程度相对有限,多见于乡村地区的长者将其新鲜采摘的树叶带到市场上出售。

随着三月中旬的到来,正值臭黄荆新叶蓬勃生长期,若您在山间偶遇此树种,切勿错过良机,不妨适量采摘一些嫩叶,带回家中尝试制作神仙豆腐,其独特的风味定会让品尝过的朋友们赞不绝口,从此为之倾心。然而,在享受这份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请大家务必注意保护树木,确保可持续采摘,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您是否了解臭黄荆这一植物呢?又是否曾有幸品尝过由其叶片精心制作而成的「神仙豆腐」呢?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分享您的经历与感受,一同探讨这一独特美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