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初衷是好的,但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2024-02-22乡墅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制度设置 ,其初衷旨在强化村级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通过统一领导层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方向,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制度设计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并引发了对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性的深度思考。

弊端一:决策集权与民主缺失的问题 ,当村书记同时担任村主任时,容易形成权力高度集中,导致村级决策过程向「一言堂」模式发展,原本应发挥积极作用的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的角色被淡化,他们参与决策的机会和作用受到限制,本该体现集体智慧与村民意见的「四议两公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监督制约功能,使得决策过程透明度和公正性降低。

弊端二:农村监委会职能弱化及监督失效 ,由于村书记身兼两职,成为村两委共同的核心领导者,这无形中给农村监委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在面对需要对村两委进行有效监督的关键时刻,往往因惧怕影响工作关系或承受来自上级的压力而难以积极履行职责,从而导致监委会的存在变得有名无实,无法真正替代对村两委行为的独立监督作用。

弊端三:看似岗位精简,实则加重工作负荷且潜在风险增大 ,实行「一肩挑」后,虽然表面上减少了一个职务,节省了部分行政开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双重责任全部压在一人肩头,极大地增加了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在素质参差不齐的村干部队伍中,一些勤政爱民、能力强的村支书或许能够妥善应对,但更多情况下,这种过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可能会吸引那些能力不足、缺乏责任心的人选,甚至可能为地痞、懒汉等不良分子提供了钻营空间,这样一来,「一肩挑」制度原期望带来的高效执行力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加剧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风险。

董叔认为,「一肩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未来,我们需要在保持政策执行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监督有效性,比如加强农村监委会的独立地位和权威,确保其能切实发挥监督职能;改革和完善村级决策机制,保障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充分参与决策过程,防止「一言堂」现象滋生;同时,科学合理配置村干部资源,减轻个人工作压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一个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农村实际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农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治理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农村治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农村治理人才积极参与农村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总之,一肩挑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通过加强民主监督、优化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大投入和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提供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农村治理的顶层设计,明确农村治理的目标和方向,加强农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推动农村治理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