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中深情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房子也很慢,没有急急忙忙、一天天拔地而起的高楼,只有十几年都不变的院子。
院子,陪伴着我们长大,成为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后来,我们独自远行离开故土,无论在他乡在远方,挥之不去的院子记忆成为心中牢固的情结,催促着我们去找回、去重新寻觅院子的那份美好。
大多数人都是在院子里长大的,不管是村庄小院,还是城里的家属大院,院子对我们而言都是无比亲切的故乡。
记忆里的院子,是白墙灰瓦,墙头树枝摇曳;是孩子们追逐打闹,欢声阵阵;是邻里来往,端着好吃的走进院门的情谊。
院子里,常有麻雀来访,叽叽喳喳的鸟鸣都是常态,巷子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在院子里抓蛐蛐,玩溜溜球,夏天还有知了趴在树上,常常因为贪玩留在邻居家吃饭,家家户户都有院子,街里巷邻亲如家人。
春来,足不出户便能坐拥一个春天,闲卧院中,即可将风月揽入怀,把明媚的时日,用来负暖阳,沐清风,赏春花。
夏夜如梦,拿把蒲扇,躺在摇椅里,摇时光慢慢,望满天星辰,今夕何夕,见此良景?
秋天来了,泡一壶红茶,捧一本闲书,看茶烟氤氲,看秋叶飘零,诗意的流光惊艳了岁月。
冬天的院子里,有枯树,闲人和懒猫,也有风雪,故友和好酒。围炉煮酒,再饮一杯无?
那时的情形是如此美好,成为我们此后永远都走不出的记忆。无论活得平凡,还是成为了人物,内心都有一个地方将生活的梦想交给院子。
余秋雨的【千年庭院】写道:「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太知道的某个层面,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
院子,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原乡,是我们所谓理想的发源地,当我们将记忆化为理想,院子便注定成为我们骨子里的向往。
冯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里这样描述:「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每年花树开花的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从记忆到理想,我们理想的生活也大抵这样:一座院子,一家人,四季春秋。有前庭后院,可侍花弄草。闲坐品茗,去南山采菊,去田野里摘果子,过一种田园牧歌的生活。
——结伴乡村,抱团田园。 私家菜园订制、农房租赁 ,加微信xhgzwx1 , 成为 开放型、移动式、自助化 「田园养老社区」 的社区会员 ,定能达成所愿。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视频来源于互联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我们对文章的观点保持中立;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 「田园养老社区」 关注本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