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码农

专业机房建设都有哪些内容?值得收藏学习

2024-04-27码农

弱电学习圈VIP群8群已经建立 ,欢迎大家进群后讨论技术问题,设计方案,投标、施工,工程合作,产品对接等方面,都可以。其中 VIP群 里大部分人员都是工程商,施工分包商,设计院设计师,公司老板,技术总监、厂家、甲方等。

专业的机房建设都有哪些内容呢?相信很多弱电朋友都有相关的疑问, 机房项目 是弱电行业最频繁的项目之一, 很多弱电朋友都有可能会遇到, 在我们这么多弱电VIP群中, 机房建设相关的方案 也有不少朋友在问起。

机房中安装了信息技术设备 (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等)、低压配电设备、UPS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安防设备、消防设备、动力及环境监控设备等。 其环境必须满足设备和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电气安全、电源安全、防水、抗震、防雷击和接地等要求, 本期我们来看下。

一、机房建设内容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要求建设对机房装修环境、电源环境、照明环境、电磁接地环境、温湿度、机房洁净程度的要求。包括: 机房装修系统、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动力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微模块机柜系统、屏蔽系统、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等。

二、机房装修

建筑装修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保证机房环境达标的作用。对机房平面作整体规划,并进行相应的装修设计。机房装修不同于普通装修 ,要求防尘、防水、防静电、防鼠、保温、防结露、阻燃并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场干扰性。

1、天面

机房棚顶装修多采用吊顶方式。标准机房吊顶应选择微孔金属铝扣天花。铝板及其构件应具有质轻、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尘、不吸尘等性能。

2、墙面

机房内墙装修的目的的是 保护墙体材料 ,保证室内使用条件创造一个舒适、美观而整洁的环境。内墙的装饰效果是由质感、线条和色彩三个因素构成。

3、地面

机房地面多 采用防静电地板。 陶瓷防静电地板敷设前期需要需要进行场地清理及找平工作,并按标准在地表面做多层多次处理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三、机房配电

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由 配电柜、线缆传输、UPS等环节组成。

1、配电箱

机房采用市电配电箱及UPS配电箱,市电与UPS电做双电源切换,方便客户依据数据中心的IT 负载以及企业发展需求, 灵活配置、升级和管理配电系统。

2、UPS

UPS主机就是不间断电源,是将蓄电池(多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 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 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 应。

四、机房消防

机房是每个企事业单位重要部门, 机房IT系统运行和存储着都是核心数据 ,由于IT设备及有关的其他设备本身对消防的特殊要求,机房灭火系统禁止采用水、泡沫及粉末灭火剂,适宜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无管网气体消防

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又称 无管网七氟丙烷装置 ,是一种预置的以全淹没方式灭火、独立成套、可移动的灭火设备。

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又可以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连接, 由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器驱动实施自动灭火,该装置不需要设置专用的设备间 ,整套灭火装备均在保护区内。火灾发生时,本装置可直接向保护区内自动喷洒药剂,方便快捷,一个保护区设立一套系统, 几台装置连用可以保护较大区域。

五、机房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系统是弱电精密设备及 机房保护的重要子系统, 主要由雷电接受装置、引下线、接地线、接地体(级)、接地装置、接地网、接地电阻组成。

(1)雷电接受装置: 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

(2)引下线: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3)接地线: 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4)接地体(极): 埋入土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5)接地装置: 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6)接地网: 由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7)接地电阻: 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同时接地电阻也是衡量接地装置水平的标志。

六、机房新风

新风系统就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系统。

从按照安装方式,新风系统可以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中央新风)和无管道新风系统。 其中管道式新风系统主要由风机,管道及风口三部分组成 ,主要分为吊顶全热交换新风机和轴流风机两类;而无管道新风系统主要分为立柜式新风机和壁挂式新风机。按照不同通风原理,新风系统可分为单向流和双向流两大类。

七、机房承重

设计机房承重时,如果要符合机房规范,就要考虑在机柜下做散列承重支架,把承重支架底面接触面积增大一倍的方式来实现分散楼板承重力, 当由于机柜、空调、UPS等设备重量较大 ,超过楼板荷载时,为了保证建筑物本身结构安全和出于一般机房抗震要求时,这时你需要对机柜、空调、 UPS电池柜及精密空调制作承重散力架了, 散力承重支架能分散楼板承重力满足楼板地面承载力设计值要求。

机房承重散力架加固一般用钢梁,根据设备位置加。比如槽钢,角钢,支撑在两端承重结构梁(墙)上。比如在机列位置贴地加两根横向 贯通的50*5角钢 ,或者10#槽钢,这列位置承重可以达16000~18000N。

八、机房动环监控

机房环境监控包括机房动力、环境及安防的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智能电量仪、 配电开关、UPS、精密空调、温湿度、新风、漏水、门禁、视频、消防等,实现7×24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 ,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九、机房照明

机房工作照明平均照度大于等于500Lux;保证灯源之间在离地0.8M处无「死区」的原则来实施。灯管采用节能日光灯管,灯具开关分组集中控制。 同时安装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便于市电停电后的照明。

应急照明保证人员做应急处理和能安全快捷地沿通道向出口或应急出口疏散。照度大于50LUX,采用UPS给部分灯具进行供电,眩光限制等级要求达到I级。

机房照明灯具 采用600mm×600mm照明灯具。

1、普通照明

设计中对机房照明的均匀度、稳定性、光源的显色性、眩光和阴影等指标也要认真考虑。整体机房设计一般采用光源的色温为3300K,是最接近日光的颜色,工作人员在机房内即使长期工作,眼睛也不会感觉疲劳。

机房原有照明按照机柜布局改造,照明布置在观光走道和列走道正上方。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又称事故照明,是在正常照明因故障或停电熄灭时提供的照明按照招标文件要求:通道向出口或应急出口,照度大于50LUX,其他部分参照相关标准要求: 主机室及已记录的媒体存放间中距地面0.8米处的测量照度不低于10LUX。

整体机房方案设计为: 大数据云机房、基本工作间、辅助工作间及办公室不小于规定照度的10%;机电房不小于规定照度的50%;楼梯及出口指示灯为100%。

十、机房建设内容

1、系统的整体性

所有的系统设计应在建设时统一规划。基于国标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设、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的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2、系统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 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 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上升的需要。

3、系统的可靠性

对于各系统 应采用高可靠性设计标准。 应具备在现有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有长期可靠和稳定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合理的容余能力及灾难备份能力,为信息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目标要求提供匹配的基础环境设施条件。

4、系统的安全性

应具有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手段来保障信息机房用户运行系统基础环境实施的安全。 从防火、防水、防盗、接地、防雷、防电磁干扰、降噪等 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考虑地面承重能力等特殊技术措施。

5、系统的可管理性

各系统应具有较强的集中式管理加分布式实施的可管理性逻辑。

6、系统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各系统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在系统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7、工作的舒适性

机房内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要保持空气新鲜、 温度和湿度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需保证噪声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高标准设计和建设,中心机房成为港区机房建设的标杆,具备绿色环保、智能、安全的特点。

十一、建设原则

1、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 数据通道管理、节能环保等管理手段,充分考虑综合布线、电力改造 、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接口和配套,使机房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确保机房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2、可靠性

采用质地优良的材料、性能优越的 设备及规范的施工工艺技术, 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的抗干扰性和快速补充性,保证各个环节都安全可靠。

3、标准性

严格按国家技术场地的有关标准设计,图纸文件规范齐全,采用国标通用的符号、标记,力求通用性、可调整性、维修便利,并具有详细的文档资料。

4、实用性

实施后的 计算机机房分区合理,工艺流程最简;系统配置周到、全面、方便、灵活, 根据各功能区的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等级的材料,在充分考虑电子计算机机房系统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使其性价比达到最优。

5、扩充性

本系统不仅能支持现有的系统,还应在 空间布局、系统电网容量、网络设备端口 等方面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便于系统进一步开发以及适应未来系统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