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码农

20天血跌100万:汤小韭卖房记

2024-03-17码农

有【许三观卖血记】,今有【汤小韭卖房记】。 我从房价一个月暴跌100万的泥潭中,鲜血淋漓地爬了出来,个中经验,以飨读者。

回光返照

依然记得北京买房的2015年,虽然买的是刚需小两居,但却非常开心,从之前苦逼的租房,到有了自己的家。装修置办各种电器投影智能家居,再到全国楼市暴涨,再到结婚生子一切进入正轨,这套房子虽小,但却见证了我太多的大事小事。

小区地理位置非常好,望京核心地带,两条地铁线交汇,出门就上地铁。而且周边商场超市密布,各种餐馆每天两家两三年吃不完。而且配套非常齐全,甚至连办护照都不用出小区。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学校,在朝阳区还都算不错的。中间还有一大片广场和绿地。

可是孩子大了,我特别希望能给他一个自己的房间。想换房的心思已经动了好久,2021年就曾在大冷天里看了好几个月, 奈何预算不够,喜欢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最终作罢。2022年紧接着是口罩时代,所有人蛰伏在口罩里,我们也不例外,虽然知道交易冷淡,先不折腾,等天亮了再说。

那个冬天,突然在某个时间点,病毒席卷全北京。我在几乎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跑步。很快大浪过去,真的天晴了,在2023年跨年夜,国贸商场比肩继踵,久违的人群在各个餐馆门口排队。我对老婆说, 赶紧买消费股,2023年大家要报复式消费啦!

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心态,大家几乎一致认为经济会在2023年触底反弹,迎来爆发式增长。2023年的2-3月份,小区里看房的人络绎不绝,中介小哥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对我说,最近行情真是好啊,价格也还不错。

当时早就做了决定要换房,只是在当时听了这些话后,我却无动于衷,就没想过挂出来试试。但是,谁都没法预测未来,不论是楼市还是股市。大家都觉得在疫情后,大放水,经济复苏,配合小阳春,会迎来新高潮。

谁也没想到,北京楼市在热了这么两三个月后,马上就变凉了,我就这么完全无意识的错过了逃顶的时间。 很快地,五月份我坐在东城和平里中介小哥的电动车后座上对他说,「当时要能卖了可就太好了。现在看房的人大大减少,房子已经从之前的高点跌了30万,而且还不好卖。」

小区里的中介也少了很多,我问了问中介的意见,他们觉得目前不是个卖房的好时机,可以再等等。我说行,先插个眼,等到合适的机会,你们跟我说。大家对当时的行情,整体判断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向好的趋势。毕竟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事情。

杭州战役

2018年,我长期在杭州工作,于是想半投资半自住买一套房子。而此时,心想着同时卖两套房子太费心费神了,而且总觉得北京的需求比杭州多得多,稳的多。那就先抓紧卖掉在杭州的房产。

之所以要先讲杭州的卖房故事,是因为它的成功经验,反而造成了北京后续的滑铁卢。因此必须要先说。

相比北京,杭州楼市的寒意已经传递了很久了。四五月份相比2月份,价格也已经下来二三十万了。那段时间,接了无数个杭州中介压价的电话,非常愤怒和无奈,终于有一个客户说有兴趣但却又不约我谈判,那我主动约一个吧。

谈判前,我在酒店里研究了无数的谈判套路和技巧,看了大量的买房卖房视频,四处打听中介关于买家的基本情况。对这次谈判还比较重视,毕竟咱还是第一次卖房。

同时,我还让中介小哥带着我逛了附近的竞品小区。发现一方面杭州小区的品质,至少在外立面和园林上比北京好太多,望京的保利中央公园在这边就是个普通偏上的楼盘,结果却在北京受到热捧,北京人民太惨了; 另一方面,因为杭州的新房次新房实在太多了,价格又没比我们的房子贵多少,我们也没什么学区。除了旁边的风景和地理位置,似乎找不到看上我们房子的理由。这种竞品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看完后一阵冷汗。

这是一对中年夫妇,全款,我单刀赴会。当时买卖双方的报价差异并不大,也就20万,和现在动不动一两百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谈判时,那边出的价格比最开始报的价格还低,磨了半天,那边死活不加钱,连中介都觉得对面太过分了,遂谈崩。

难受了几天,我都快忘了这事儿了,在北京的某个晚上,那边中介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买家已经加了10万,再加所有费用全包。说在对面的谈判桌上,问我们是否考虑,要快。

这个价格离我当时的目标价格还差了五万,但想着这段时间的卖房经历,我认为战术要服从战略,好不容易有人看上这房子呢,拿到钱到北京来砍价呗。同意,签约,中间还发生一些小摩擦,不过整体来说还算顺利。

七月份交房过户前,老婆专门赶到杭州,两个人一起走过之前逛了很多次的小街,在房子里四处张望,摸摸这那:我真的很喜欢这套房子,当时看房第一眼就看上了。然而明天,这里就不属于我们了,甚是唏嘘,最后拍了一段视频留作纪念。

不过虽然当时买的不贵,但五年过去,价格几乎平进平出,算上利息还是赔钱的,还错过了很多机会,否则就能在731之前买单校划片的学区房了。这套房子让我对房地产的增长信仰崩坏掉了一大半。

拿到全款,在北京看房的腰杆瞬间就硬了。当时学区房价格一片死水,德胜大量抛盘。2021年能卖小1000万的小两居,现在已经到700多万了,令人唏嘘,可是我怎么都没有接盘的兴趣。在德胜那块,人多楼多,当时看的一套学区房,小孩子没地方写作业,只能在灶台前面加块案板当桌子,60多平的房子挤了五口人,我在里面站了1分钟就出来了,受不了,实在受不了,我不太能接受未来十几年处在这样的生活里。

七月份情况继续变差,卖完杭州房子后,我把重点集中在了北京房子上。反过头来看北京的小区,五六月份看房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小区大户型的价格被砸的非常厉害,掉了上百万。只不过小户型如我们,价格似乎还算坚挺,基本上能维持在600万左右。经过这些数据,我得出了「在刚需小区里,中小户型更能满足这里的人群,所以价格更稳定」的推论, 我还认为整个市场已经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不会再下跌了。

殊不知,只是寒意还没有传递到小户型而已。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认知付出代价。

急转直下

七到八月姑且平静,我们陆陆续续看了很多新房,但一直没有特别合适的, 直到九月份,认房不认贷来了,中介和售楼小哥沸腾了,对我们鼻孔朝天爱答不理,收回所有折扣。当时特别心水的楼盘房型,差点就交了意向金,后来仔细算账,资金风险有点高。现在想想还在后怕。新房的故事后面可以再开一篇详细去讲。

国庆节回老家回来, 新房先不买了,就在那一两天,我们八月底挂牌的北京房子,在1个月后的10月第二个工作日,终于迎来了第1个谈判的客户。难就难在定价上,以前中介费都是买家出,现在则一人一半。那之前的成交价,是不是都要减掉我们的成本?我们把之前的成交价加上中介费,就是我们的底价。

谈判场上,小哥哥一脸真诚,想590买。一方面,我看着价格从年初的630掉到600到现在的590,另一方面,却还有接近六万的中介费。我自己下不了决心,横算竖算都觉得低了,就差这五万块钱,你加上来我就卖你。

我的另一个判断是,现在已经从4月的下跌一直跌到现在。经过了这么久的拉锯和博弈,价格已经稳定,同时认房不认贷这种利好降临,我没必要非要在这里妥协。毕竟才是我北京谈判第一单嘛,毕竟还能参考杭州,让买家冷静冷静再加上来一点呢?我淡定地对对面说,房价已经稳定了,如果跌了,我也认,真的一语成箴。

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当时我还不知道北京的挂牌已经猛增到15万套,市场的下行趋势已经在很多小区开始了,我却迟钝地没有感受到。我的维护人也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并不说什么,我们两大眼瞪小眼。在当时应该再问一些没有利益关系的中介朋友。 看着买家不谈了走出门店,我不知道滔天的巨浪已经在路上,错过了那次最好的逃顶时机

那天我彻夜未眠,总觉得哪里怪怪的。那天我走回家的时候,应该跟那边去个电话啊,接着回来谈啊。过了两天,小区里突然出来一套砸盘价的房子,只报560,让人目瞪口呆。维护人很直白的说,他的价格一旦成交,后面再想卖560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几天非常痛苦,觉得一下子亏了20万,还自信满满的认为570万能卖得出去。可是很快情况便不受控制了。当时和我们谈判的小哥哥以540成交,大家都蒙了。听人说,「卖家报价一泻千里,降价别人拦都拦不住」。难受得不行,那个周日,晚上出去跑了20公里。

后来有点麻木,后来有两周我没怎么关注成交。在去杭州的高铁上,我忍不住问了我的维护人, 才知道小区里已经有500万的成交了,才知道现在买房人的报价都变成了490,500。 我第一反应是中介忽悠我,但经过我多方面的求证,还真的属实。

这意味着, 在短短20天之内,接近100万就这么蒸发了 。不是没有机会,机会给到眼前,没有抓住。少卖了20万我非常痛苦,而少了100万,反而没什么感觉了。可能我的认知已经很难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么大的数字。指责也很快出现在饭桌上,不过怎么办呢,自己做的选择,就如同在谈判桌上那句「如果跌了,我也认」,你不认也不行啊!
后面连续几套500,505,直接把价格压实了。好了,现在没有人说是特殊情况的低价房了,而是你这小区这个户型就值这个价了。小区里竞品房源受不了中介的各种游说,纷纷调价,整个小区,在这1个月时间内被砸下了一个深坑。

一百万是什么概念,买iphone足够堆起一座墙,能买5辆C级车,够在五六线城市买一套150平的大四居,买的粮食足够一个村的人吃好几年。就这样,就没了,就没了。

我错误地将杭州的成功经验应用在了北京上面,杭州房子所在的小区只有四栋楼,几百户,在售竞对房源只有两套,也没有我们优质,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拖延和battle。 但所在的北京小区不然,挂盘实在太多了:大体量小区碰不得, 管理混乱,竞品太多。业主之间很难形成哪怕一点点共识。涨价涨的慢,下行周期又太容易砸盘。就像 黑暗森林,你不知道哪个房主已经订好房焦急出售,不断新的低价房源出来,一旦再砸盘,就变得更加被动

大小区的中介多,就更加剧了卖房踩踏。去了其他小区,那边中介还会护盘,称「我们这房子没怎么跌,业主心态都很好」,因为他知道没人跟他抢。这里不然,小区里有不止一家中介门店,绿中介就有三家,他们互相是竞争关系,一切以促成交为目的。谁都争先恐后地讨好买家,我来帮您使劲砍!

从博弈论的角度,中介太了解客户心理了。而业主又太容易被中介拿捏了。一旦有一个卖家绷不住了,其他卖家想出货就必须跟着降价。中介明里暗里拿着成交数据让你降价,你不降没关系,别人都降了,再问你降不降?

虽然在这里住了八年,但我对它却没什么感情。只记得永远都挤不上去的电梯,找不到的车位,所有有能力的人看到机会都立刻置换。房子的分化不可避免,不同品质房子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巨大。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对这个小区彻底失望了,我还是下定决心离开。

割肉离场

当时确实有点慌,不知道未来价格怎么走。我们的房子位于小区中间位置,而且装修也很好,属于相对比较有竞争力的。可是,总觉得这样被别人牵着太被动了。

我也在看其他房子,我太了解大家的想法了。被流氓拖进地面战,即使你再膀大腰圆,都没有用。因为本质上说,在买方市场,买家出价才是关键,否则你挂的再高,也是空中楼阁,没什么用。买家就看着谁的价格先撑不住掉下来。 如同木桶效应, 人们只关注最低价,一个低价房源,顿时被打得流血千里。

为什么不先下架,后面再卖呢?这虽然也是个思路,但不看好这个小区,长期来说我也不看好楼市,明年小阳春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再这样被动下去是不行了。于是问中介,中介说报538,有信心在两三天之内完成交易。调完价后结果后面几天,来看房的人快踏破了我家的门槛, 连续几天有上百组客户。家里人都要被搞得烦死了。但是出价的人报价还是很低。

从大行情上,我聊了不少的刚需客。他们对未来都普遍很悲观,不敢上过高的杠杆。手上也确实没多少钱。想让他们再加20万成交,除非市场重新火爆,否则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我要改善的房子,却又涨得更多。

改完价第三天,就迎来了第二次谈判,也是一对年轻人,他们看着老成很多,但加到505便怎么也不往上加了。这价格我肯定是不卖的,不过也会 表现 得非常痛苦,和家里人纠结到很晚。因为当时不知道后续的行情,难道还会在下一个月再降100万? 不过仔细想想,觉得还是太低了,回家了。

那边的中介使劲儿想促成我们的交易,他做了半天客户的工作,最后才加了三万块钱?!我原本想着再谈一遍,让他再加点,临到谈判前,心想算了,价格太低,作罢。

这么多客户,让我认识到刚需的数量其实并不少,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反而变得淡定很多,只要能卖出去,再跌一点其实也无所谓,反正一百万已经没了,现在数字就只是一个数字了。

第三次谈判,我们本来在三里屯闲逛,刚有一套518成交。维护人叫我回来谈,我明确地跟维护人说,低于530不卖。结果这边加到505就怎么也没动静了,于是刚坐了20分钟就出了店。回家吃饭。

第四次谈判,维护人明明说530对面可以谈。对面的买家小哥人很nice,哥们先报490,再报505,我累了,我直接贴着底价报了个数字。结果大家友好的谈崩了。

第五次谈判,正好凑成了两边中介一起谈,我老婆和我各在一边。价格互相PK,当我知道老婆那边的报价更高时,我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这边的门店,去跟那边汇合。买家不错,出价到了5XX。纠结再三,思前想后,认了,卖了吧。

最深的夜,最冷的冬天,我爸说,今天是12月XX号,8年前,也是在这一天,你买的这套房子。我特别惊讶,怎么可能这么巧?一翻压箱底的购房协议,嘿,还真是,记得当时签字写的手疼。八年一个轮回,也不知道是否是命运的安排。

这次依然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不过,总是要做决定的,总是要再次起航的。我看了太多的数据,听了太多的故事。这个小区的下限太低了,我觉得和他们纠缠下去没有意义。这些想法,后面的反思会再次提到。 决断决断,避免决而不断,想想590那个夜晚。有个朋友说得对, 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是成本。

信仰破灭

再后来,在签完字的第三天,1214新政上台,普宅线调整,可贷额度大幅增加,特别利好刚需改善。我刚收到消息时后背出了一身汗,心想这下完了,真是翻跟头了。和其他城市的中介朋友聊了,他们说类似政策出台时,交易量上去了,但价格纹丝不动。我这才舒了一口气。你看,在利益面前,信仰什么都不算。买了就想涨,卖了就想跌!

尽管我不知道卖的对不对,但心态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之前一到了周末,好不容易周末有点时间休息,就会有各种人来看房,这卖房,简直堪称一种修行。怕人看,又怕人不看。正常的生活全被各种血淋淋的成交数据,其他人的挂盘打乱了。

现在想来,在8年前,当时买这套房子的时候, 走了那么多个楼盘,看了那么多套房,已经是老司机了,我也算是自诩房产大师,已经能通过自研工具熟练地抓取和分析所有房源,做详尽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发文章,甚至给别人当起了选房顾问。殊不知,从8年后来看,当时的选择还是有一些失败的。

我胜在买房买得早,2015年12月份签约,赶在了暴涨前一夜,这一步就已经胜过了太多人。2016年刚过春节,房价就像野火一样窜了起来,那会再去选房子,更是慌得一批。

不过,当时看上的房子,从望京老破小,从酒仙桥的风景线亮马水晶,甚至当时觉得已经非常惊艳的太阳国际公馆, 当时能买得起的,现在的涨幅依然赶不上大盘,依然非常拉胯。这就是刚需的局限性,甚至叫阶级的局限性。不论是从感性上,还是理性或量化上,社会分层和所谓阶级固化越来越明显,体现的房价上,则是贵的越来越贵,而海量的老破小却涨幅寥寥,甚至大幅度贬值。

当时的观念和现在有巨大的不同。

当时是地段为王:一环套一环,越往里越贵;而现在清河,亦庄,太阳宫和望京的次新还是更坚挺;当时人们对老破小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一起涨跌是普遍行情,次新和刚需之间的价差没那么大,可能在1.5倍左右,而到如今就是两倍甚至三倍的价差。

当时万众创业全民创新,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预期,是尽可能地上高杠杆。而如今没有人再愿意贷那么多的款。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年轻人,要花双倍的钱,却享受不了房价增值的预期,甚至对未来的工作都充满怀疑。那种对「既得利益者」的愤恨,对已涨房价的厌恶,可想而知。

我踏对了时间,基本买对了地段,却买错了小区。没错,2015年正是望京迅猛发展的阶段,起飞的前夕。回想起来,当时应该再加上100万的预算,到400-500万这个段位,选择一下子就打开了太多,且不说清河橡树湾两居这种妖房, 当时就能拿下一些海淀和朝阳次新的两居了,当时应该宁愿挑选一个面积小但品质高的房子,其涨幅,保值远比现在强太多。 可是,谁又能当这种事后诸葛亮呢?否则早就去当股神,去炒比特币了。但如今,再去买次新就一定对吗?我看未必,这些也留到一篇文章中讨论吧。

2021年,我一方面错过了历史能卖的最高点,但却也避开了买进后大跌的坑,要是21年或23年上半年买了德胜或中关村的学区房,或者是买了崔各庄的新房,那就又是另一个悲惨的故事了。市场瞬息万变,我们能看清现在的形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想判断后市,难上加难。

那我怎么看待后市呢?

先不论涨跌,虽然我也算是吃过房产小红利的那波人。可经此一役,我的楼市信仰已经彻底破灭,不相信现在的房子能带来多少财富。老婆担心房价会涨,我问她,你买了以后,担心房价会跌吗?房价涨了,你可以随时买入,因为是纯散户市场,反应远比股市慢,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可房价跌了,你想卖却又卖不出去了。这就是其严格的不对称性。而且房子本身的流动性太差了。

流动性太重要了,即使在横盘阶段,钱也要比房子值钱。因为钱可以买任何东西,北京所有的买得起的房子随你挑。而房子却是不动产,似乎是必进中介口中的肥肉,是买房客户的单向选择。所谓房价,所谓一个楼盘的总市值,皆是虚妄。不要过分追求纸面财富,卖不出去的流动不了的,就没有意义。

我还问了8个北京中介朋友,只有1个说可能涨,其他人说横盘或接着跌。大家都被九月份那次狠狠地闪了一次老腰,买家也变得非常淡定了。再之后的同户型的几单,价格也基本平稳,且低价房源还是不断地冒出来,依然成交寥寥。再后来,杭州的房子在我们卖的基础上,又跌了几十万。我们所在的北京的小区,出现了面积大了10来平,户型朝向楼层都比我们好的房型,成交价比我们还跌了好几十万的情况。

对于要买房的同学来说,建议先等待,不要去接盘。等到经济向上拐点重新出现,名义GDP开始重新超出实际GDP,公司营收重新开始增长,通胀重新回来,这时候再考虑买房,是一个确定性更高的做法。

我们在8年前签下这一单,8年后又结束了这一切。半夜醒来躺在床上,还是有些失落的。脱离苦海,割肉离场,现在准备渡江南下了。我们重新站在十字路口上,能做怎么样的选择,为自己规划下一个八年的人生,就看此时了。

这就是2023这一年来,汤小韭的卖房记。10月份的剧变现在想想都心惊胆战,时代的一粒灰,就是普通人身上的一座山。只能期待明年形势能好起来吧。

全文完。以上价格和时间全部做了隐藏。

欢迎关注沙漠之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