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码农

不必事事「尊重」孩子的想法

2024-02-27码农

都说要尊重孩子,特别是被原生家庭专权迫害过的父母,不想让孩子受到同样伤害。

但,尊重也是有限度的。

无底线地尊重,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讲两个生活中心塞的小事,有一天早上送弟弟去上学,他想我抱抱走。

我说:「下着雨呢,妈妈得撑伞,抱不了。」

他理直气壮地回嘴道:「你可以淋着啊,回家后换套衣服。」

这种情况,我的极限也只能做到不骂他不动怒,坚定地往前走,任由他一边叨叨一边赶上来。

尊重?做梦吧!

场景二:从超市回来,我和队友手上拎着大包小包的,眼看着一提纸巾拿不了。

姐姐无动于衷,一心摆弄她带出门的小贴纸。

这个时候,还要问她愿不愿意帮忙?或是想要拿哪个吗?

不,就是直接分配任务,「安宝,过来把纸巾拿上楼。」

还有,放学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要不要喝牛奶补充蛋白质?一桌子菜,是不是需要询问孩子喜欢吃哪个?快吃饭了,却偏偏闹着要吃零食?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是不是必须立马去抱孩子?

生活中,这大大小小的事,不必事事「尊重」孩子的想法。

因为,家庭是船,父母才是船长啊。

尊重再好,也得讲科学,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否则为什么还需要监护人呢?

我们作为父母,不单单是让孩子吃饱穿暖,顺利长大,更重的责任在于榜样和引导。

即,在孩子具备完全行事能力之前,家长要在尽到帮助提醒纠正义务的同时,去兼顾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理解的尊重是:

一、真正的尊重不是行为层面上,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感受、思想、差异和成长节奏。

二、 不是所有事都需要问孩子的意见,家长把控好适应尊重的场景和范围。

三、也不要过多地压制和讲道理,多示范、鼓励和帮助。

四、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但不妥协的地方坚决不妥协。

五、非选择性问题,请尽量使用陈述句。

举个例子,孩子写完作业想要玩手机,但看电视的时间并没到。

我自以为有理有据地拒绝了,她却又哭又闹。

如果这时候,我执行「尊重「原则,而把手机给她,这叫妥协。

但我不会批评她,而是告诉她,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只要是不允许玩的时间任凭她哭闹耍赖都不能玩。

至于,她因为失望而难过,这是她属于她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感受,我尊重,所以我不会剥夺她难过的权利。

吃饭时边吃边玩就收走食物,这一顿不吃但要等下一顿开饭,到了睡觉点就得上床,不允许碰电线...等等事情,都是同理。

值得注意的是购物或者上陪训班等有关消费的行为,应遵循价值体系。

简单说,就是 家庭是一个整体,孩子只能享受她股份内的利益和权利

打个比方,家庭的月收入是五万,要支付房贷车贷、生活开支、医疗养老储备,还要先满足家庭的长远规划诸如置换大房子,剩余可支配的部份为仅剩五千。

一家四口大家均分,大宝二宝各报一个培训班就没了。

这个时候,培训班说花一千块可以参加文艺汇演,要执行尊重孩子的原则而询问孩子意见吗?

答案是不,因为明显家庭条件不支持嘛。

面对类似的情况,家长要时刻清醒,别说什么我穷谁也不能穷孩子,也别感到愧疚遗憾。

毕竟,家庭这艘船平稳航行更重要‼️。更何况,家庭整体发展的更好,收益人也还是孩子。

眼前有父母情绪稳定,家庭和谐,耳濡目染中给予孩子的金钱教育和人生教育,长远的有家庭更上一层楼,带给整个家庭的居住生活升级。

除此以外, 还有没有不适宜尊重孩子的场景呢?

有。

比如说家长有工作要忙,孩子非要闹着陪玩;家长生病了,孩子还要抱抱...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必妈妈们经常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实话讲,安宝小时候,我也曾「圣母」过的,得到的结果就是越尊重,孩子越黏妈妈。

所以,我建议大家趁早做好课题分离。

就是说清楚地分辨到底是你的事,还是孩子的事。

妈妈要上卫生间、妈妈要喝水、妈妈累了想先休息一下、妈妈有工作电话要接、妈妈今天要加班...

这些都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和孩子商量,只需要通知孩子就好了。

请统统使用陈述句,直接点告诉孩子我要去做什么。

而不是尊重孩子,询问她的意见得到她的同意。

与此同时,孩子因为没有心想事成会有不开心,我们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这个情绪。

但行为上不妥协,语言上稍作解释。

一串又一串地道理说教呢,其实用不着,一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二是过多的纠缠会给孩子以希望,会让大人积攒出更多的无力和崩溃。

拉锯拉锯着,又爆了。

我的经验,就是去做,再说一遍温柔而坚定,坚定的是信念和行为,温柔的是态度和语气。

当孩子一次二次体验到,世界的规则原来是这样子的,她就会明白妈妈不是围着她一个人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情。

反过来讲,属于孩子的事情,交给她自己去完成。

比如上幼儿园、自己擦屁股、穿衣服、写作业、系鞋带、整理自己的床铺、收拾书桌、作为家庭一份子承担自己那份家务等。

家长也不要过度担心,肆意代劳。

即便孩子喊着说,妈妈你帮帮我吧,也尽量鼓励他自己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责任和担当,更加独立自信地成长。

贯彻始终,互相尊重和课题分离就形成了。

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什么时候都不需要批评孩子】,有人问孩子非要碰插座呢?

今天,来补上这块积木。

怎么说呢?就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规矩。

我们按规则执行就是了。

譬如说 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威胁或者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行为绝不允许。

那就有犯必罚,请去「冷静毯」冷静,用小尺子打手等。

在我们家,撒谎、暴力、威胁大人...这些错误的后果确实是有体罚这一项的。

虽然说,这个后果非自然发生的,但是作为监护人必须严格执行的。

换句话讲,我的尊重还是仅限于孩子被打疼了而哭泣的权利。

绝不是尊重她什么事都要尝试一下,什么底线都要挑战一下的自由。

坚决落实,她将来到了学校、到了社会上,才能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最后,该如何处理松弛感和尊重、规则之间的关系?

加前置条件,加特定范围。

周六的晚上,父母想要出去吃个夜宵带上孩子,可以吗?

可以。

朋友带孩子到家里玩,孩子作业没完成,先痛痛快快去耍,事后再补,可以吗?

可以。

孩子生病了,食欲很差,有些挑食粘人,可以吗?

可以。

只有一家人在,孩子直呼父母大名,引用网络语言,可以吗?(脏话不行)

可以。

出门旅游订错了房间、走错路、孩子要💩离服务区很远只能先下高速...

统统可以。

责怪不埋怨不上纲上线。

有人说,做父母的黄金时间只有十年。

从出生到3岁,我们只需要考虑自己的体力和经济,放心大胆地呵护好宝宝的成长。

3岁后,到青春期之前,父母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所知所想传递给孩子,用爱浇灌,以尊重为辅,教育孩子。

再往后,支持、建议、陪伴、目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担起自己的角色和使命。

规矩与爱并行,有尺度地尊重,合理地投资安排,把孩子养成独立、自信、优秀的样子。

关于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妈妈, 家有两娃安宝和小满,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经验反思; 成长,持续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