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职场

金钱凌驾职业操守?员工离职后拒绝交出微信号引发巨大争议!

2024-04-06职场

老话说"金钱往往能解决一切问题",但遇上这起案例,却把职场操守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名离职员工拒绝交出工作期间使用的个人微信号,理由是里面有私人通讯记录

然而公司却视之为公司财产,声称上面有价值几百万的客户资源。双方为此大打出手,谁也不让谁,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执僵局!究竟谁才是理亏方?

2018年,小张入职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按照公司规定,员工应使用企业微信号开展工作。但小张表示自己的私人微信号用着更顺手,于是经理虽然建议过,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6年来,小张利用这个私人微信号拓展业务,与上百名客户保持着密切联系。直到去年年底,小张突然递交了离职申请。人事经理当时并未多想,按部就班办理了离职手续。

岂料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小张离职后数月,公司突然打来电话,要求她交出之前一直使用的那个微信号的账号密码。原因是他们发现,上面存有大批公司珍贵的客户资源信息。

小张当即拒绝了:"那可是我的私人微信号,里面有我的家人、朋友的隐私信息,我怎能交出去?再说了,当初公司也没强制我们必须使用企业微信。 "

人事经理却理直气壮:"不管是不是你的私人号,但你用它开展了公司的业务,上面的客户资源都是公司的,你有交接的义务!"

就这样,双方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微信号,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僵持,谁也不让谁。小张坚持要保留隐私,公司却盯上了上面价值或许数百万的客户资源。

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公司的内部管理说起。很多公司为了方便,常常允许员工使用个人社交账号开展业务。表面上看,确实简单高效,但殊不知隐藏着严重的职业操守和知识产权风险。

一旦员工离职,手中掌握着公司大量宝贵的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公司就会利益受损。再者,员工私自使用个人账号牟利,本身就已经涉嫌违反职业道德和劳动合同的规定。

可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公司与员工并非总能按部就班执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就拿这家公司来说,虽然有着明文规定,却从未严格要求员工使用企业微信工作,长期造成了管理真空。

究其原因,或许是员工使用私人账号更加方便高效,公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又或许是领导们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没能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总之,这种任由员工使用个人账号办公的做法,无疑是导致了这桩纠纷的根源所在。如今事到临头,公司自然是要控告员工违反了职业操守;而员工也有理由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双方为此陷入了冲突的困境,谁也理不直气也不壮。

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我们当然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毕竟,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其实都有一定失察之处,坚持对簿公堂无疑是最糟糕的结果。

但现实往往往往很骨感,协商解决并不容易。作为公司,如果轻易放弃上面几百万的客户资源,无疑是掉以轻心;作为员工,如果交出微信号,个人隐私权益也难逃侵犯。

这样一来,围绕客户数据的归属、谁是当事人、双方责任大小等问题,双方必将进入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届时,无论是釜底抽薪的法律纠纷,还是无休止的舆论口水战,都将铸成双输的局面,没有赢家。

当然,笔者并非号召大家放下双手让渡,而是再次呼吁企业和员工都应审视自我、反思自身,尽力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必须高度重视软硬件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CRM等系统,确保客户数据能够得到高效、专业且安全的管理。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界定员工在工作中使用工具的范围,以杜绝知识产权流失等风险。

对于员工而言,无论采取何种工作方式,都必须遵守职业操守,自觉维护企业利益,恪守劳动合同。切不可存在私心或试图"占便宜"的想法,更不能以个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事业有成就了再说,先要做人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所有人警醒:一味追求"捷径"固然容易上手,但收效甚微,且必然会埋下安全隐患。小事渐渐会变成大麻烦,一旦爆发就难以收拾。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不如静下心来重塑互信关系,坦诚相见、包容理解,携手构建职场新秩序,用智慧化解分歧,才是上上之策。

总的来说,一个小小的微信号竟然就演变成了一场骂战,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当下职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主体责任心缺失、利益至上主义盛行等等。我们当有一番新的认识:金钱固然重要,但更不能让它凌驾于职业操守之上!

相识便是缘,

多停留2秒,觉得有收获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

点「 在看 」的大吉大利,点「 转发 」的鸿运当头!

最后2024年祝大家在单位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