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职场

武汉「萝卜快跑」网约车事件,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什么?

2024-07-11职场

赛博时代已至。

01

时代的发展,

好像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

02

这几天最火的,

无疑是无人驾驶出租车。

当许多人还停留在:

网约车抢了出租车的生意时,

无人驾驶出租车,

已经悄然测试,抢占市场。

就拿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来说,

已经在全国11个城市测试,

累计订单量已超 600 万。

其中武汉投入了400辆车,

现在每辆每天

峰值可接 20 多单。

已经和很多出租车、

网约车司机持平了。

它能获得如此欢迎,

一是因为价格太便宜,

10 公里仅需 7 元,

和公交地铁差不多。

二是:它比人更遵守规则。

行人都得让车的城市,

「傻萝卜」傻就傻在太听话,

固定路线,匀速行驶,

不超速不让路

不超车不抢灯。

坚持礼让行人。

急的后面出租车司机直跳脚,

下车吵架都找不到人。

无人驾驶时代,

好像真的来了。

我们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出门就是车在等你,

大部分人都不需要车,

车就一直在路上跑。

可以理解成所有车

都变成小型的高铁,

人人都是乘客,

没有插队,没有酒驾,没有拒载,

车和车之间都是相互联通的,

你走哪条马路,

用什么速度行驶,

都在出发的时候会设定好,

机器会开得比人更好。

这样会有更少的交通事故,

更少的堵车,

更少的汽车损耗率,

甚至在将来

连红绿灯都不需要,

这就是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

我们在有生之年,都会看到。

科幻电影里的一幕幕,

很快会成为现实。

03

不仅是无人驾驶出租车,

无人驾驶公交车,

无人卡车,

也已经在多个城市路测。

今年8月,

特斯拉也即将推出Robotaxi

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业务。

之前我们都有一个畅想:

自己的车子

把自己送到公司上班之后,

让车子再去接客赚钱,

下班时候你的车子再来接你,

它还带给你一天赚的300块钱。

你在上班时,车在帮你赚钱,

这个畅想不再是梦想了,

买了特斯拉的一百多万车主

只要接上特斯拉的软件,

很快就可以让自己的车

出去给自己赚钱,

100多万辆特斯拉进入市场,

真的是很恐怖的事情,

科技进步的速度

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五年前新能源汽车刚出现时,

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替代油车,

但现在满街都是新能源汽车。

三年前万物互联的概念提出来时,

很多人觉得不可能,

那现在的智能驾驶,

智能家居已经初见端倪。

04

新事物的出现

总是伴随着争议,

就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兴起时,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就是拒绝和抵制,

点开相关新闻的评论区,

其实很多人都在反对、担忧。

已经有出租车公司发文:

要求国家出手封杀无人驾驶。

因为无人驾驶一旦发展普及。

出租车司机怎么办?

网约车司机怎么办?

卡车司机怎么办?

对于企业来说,

每天赚多少钱只是一个数字,

但对那些司机来说,

他们的工作

是一个家庭的支柱。

很多人会失业,

多少栋梁会倒下?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

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这一幕既心酸又无奈。

时代巨变下,

总有一群人会成为「炮灰」。

有血有肉的人,

无法像机器一样

做到24小时不停歇,

无法做到一点错误都不犯。

和越来越先进的机器人相比,

人的竞争力似乎越来越弱。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即使他们强烈反对,

但能阻挡科技的快速进步吗?

05

前几天看到一张图,

是国内首批

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

首批是什么意思?

就是还有第二三四批,

智能驾驶正在进入加速阶段,

这就是大势所趋。

我们可以放弃无人驾驶科技,

但别的国家不会放弃。

前几天看到新闻:

特斯拉无人驾驶的FSD,

在硬件和成本上都领先,

北美测试的结果很好。

马斯克前段时间来到中国

谈的就是FSD

落地中国的相关事宜。

无人驾驶不只中国在研究,

各个国家的科技公司

都在抢占先机。

如果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大势,

那技术

是掌握在别的国家身上更好,

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更安全?

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科技向前的脚步不会停歇。

对于普通人来说,

当然可以抱怨、焦虑,

但现实来看好像没什么用。

因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它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犹记得

无人看管的高速ETC出来的时候,

收费站的工人们极力反对,

认为它抢了自己的工作,

但他们阻挡不了ETC遍布全国。

当年电商网购刚出现时,

也有无数实体店店主大喊:

不能纵容电商发展,

会让实体店没有活路,

结果现在电商已经成为主流,

中国成为了世界领先的电商大国。

再早一点,

当年纺织机刚出现时,

也有人无数纺织工人大呼:

机器让她们没有活路,

可是现在落后的纺织机都要淘汰了,

一座座高科技的无人工厂拔地而起。

AI机器人出现,

写稿不需要记者了,

虚拟形象人诞生,

播报新闻不要主持人了.....

据麦肯锡相关的统计,

十到二十年的发展,

全球将会有一半的基础工作

将被机器取代。

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

抵挡不了时代的浪潮。

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学习,

不断适应,不断奔跑。

不然时代的车轮碾压过来,

你只能断臂求生。

06

做公众号之前,

我其实在传统纸媒

待过一段时间。

当年公众号兴起,

我有很多朋友不肯离开纸媒。

那时还是纸媒的「主流时代」。

所以面对新媒体,

很多人嗤之以鼻。

一方面他们觉得新媒体很low,

门槛太低,没有价值。

另一方面也看不好盈利价值,

觉得这种模式赚不到钱。

可随着公众号、短视频的发展,

纸媒开始进入衰败,

广告业务大幅降低,

最后只能关门裁员。

此时他们 要求封杀公众号、

封杀短视频,

不能让新媒体

抢了传统媒体饭碗。

可是为时已晚,

他们阻止不了,

互联网趋势的发展。

我认识很多做得好的

MCN机构老板,

他们都是纸媒出身的记者,

当初新媒体刚出现时,

他们没有排斥新事物,

立刻顺应趋势去学习、尝试。

他们是最早一批

入局新媒体的人,

也因为在纸媒的经验,

里面的传播知识是相通的,

他们更快更好的

把帐号做了起来,

成为了行业的头部,

影响力完全不输以前的传统媒体。

其实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

都会带来双重效应——

一方面

淘汰那些未能适应变化的人,

一方面

也给拥抱变化的人带来机遇。

就看你是愿意呆在原地去抵制,

还是主动去学习和拥抱。

张泉灵说过一句话:

时代抛弃你,

连一声招呼都不打。

可其实或许早有征兆,

只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其实最怕的不是没有打招呼,

而是打招呼了,

时代已经在抛弃你了,

而你还假装看不见。

07

还记得

唐山那位收费站的大姐吗?

在被淘汰的那一刻,

她高喊着:

「我36了,把青春都给了收费站,

现在什么都不会。」

可她的哭喊没换来同情,

就像当初甲骨文公司裁员维权,

那些工程师拿着横幅哭喊着,

自己还要养家,

不能失去工作时,

可是真给了他们机会

去其他公司面试时,

很多人连第一轮面试都没过,

因为他们这些年

一直都原地踏步,

连最基本的技术能力都丢了。

诺基亚倒闭的时候,

大量裁员进行维权,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

当年都是从各大名校

毕业出来最顶尖的精英,

可是最后没有学会别的技能,

离开诺基亚就没人要。

一个人

一旦变成了机器上

一颗非常机械化的螺丝钉,

当整个机器失去价值的时候,

螺丝钉也失去了意义。

熊猫直播破产后,

它的一位经常过舒服日子的管理人员,

重新出来寻找工作,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想过39岁找工作会辛苦,

没想到会这么残酷。

这个时代,

人很难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

要有危机意识,

要主动学习别的技能,拥抱变化。

为什么我很佩服义乌的那些老板娘?

因为她们很多人已经四五十岁,

身价千万、上亿。

但还能每天坚持早起,

在开门前去英语角学英语,

晚上关门后,还要去上夜课,

只为多学一门语言,

多学习跨境电商的知识,

只为更好地与国外的客户做生意。

其实她们不愁自己的生计

却能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

但有多少人现在,

正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下班之后,

打牌、喝酒、刷直播、看视频,

不愿走出舒适区,

不愿再去学习。

如果突然间,

时代的大刀砍下来,

有多少人能真正躲过?

真正能让一个人被彻底淘汰的,

不是年纪,

而是退化的能力,

是浑浑噩噩的长久混日子,

不再愿意去学习。

10

写这篇文章

并不是为了要引发焦虑,

更多的

是想要引起大家的警醒,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有个央视主持人说过一个故事,

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有一次他遇到邓亚萍,她刚刚退役,

他问她还打乒乓球吗?

她说不打了。

问她为什么?

邓亚萍说出不了汗,

(已经练到了极致)

现在在学打羽毛球。

过了几个月,

他问她还打羽毛球吗?

她说又不打了,

因为又不出汗了

(羽毛球也练习到了极致)。

为什么半年的时间

邓亚萍能够把羽毛球玩转了?

因为她的学习能力太强了。

常年打乒乓球过程当中,

基于对手的分析

和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

以及出色体力,

让她从一个最初的羽毛球菜鸟,

迅速成为一个羽毛球高手。

所以,我们用心想想,

其实那些核心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现象,

在一个行业做到极致的人,

在另外一个行业

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极致,

因为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

只要你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心态。

新时代来临,

一味地焦虑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你必须去提升自己的内核。

11


我们已不再年轻,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

从不等待犹豫不决的人。

你可以选择停留,

但其他人会选择奔跑,

而世界就在他人的奔跑中

改变了模样。

现在很多人,

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死了」。

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生活,

躺在床上,心如死水,

抱怨大环境、抱怨公司,

或许这是一种自我慰藉,

但没用。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科技,

我更希望大家能活在现实里。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

红皇后说过一句话:

想要停在原地,

你必须奋力疾跑;

想要突破当下困境,

那得以两倍速度前行。

这个时代是很残酷的,

没有人可以一直留在原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