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由读者分享、从喜闻乐见的问题切入、用切身经历分析形式主义的文章,我转载过来。
「领导为什么总是不能发现真正干活的人? 」
这是认知误区。
一般人认为,领导要干事创业 必须 要识人用人的。 哪怕身边有拍马屁跑关系的,但总也要有实打实的务实者。 否则谁来干活儿呢? 不干活儿哪来实绩呢? 没实绩领导自己怎么晋升呢?
所以,对于这些实干家,总要给予一定的发现、任用、培养、甚至提拔的吧。 以上,便是一般的认知逻辑。
但大家没认识到的是。
我们一天天说忙忙忙,但真正干实活的时间,可能不足一成。
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干实活」的人。
我回顾一下,从四月到五月底这近两个月,几乎忙得飞起。
先是 接待了一个省级领导的调研。
有人一听觉得,你这么牛逼,你有资格接待省级领导?
很好笑,这个世界其实是个草台班子。
别看省级领导高高在上,其实她的调研任务会派到厅里,然后厅里会派给处里,然后处里会派给某个普通工作人员。
可不就是我了么。
然后,说是说调研,其实调研哪里、看什么、要怎么样都不知道,都要你来提供。
换句话说,是我提供了一个调研安排让领导来调研我,然后我拼命筹备接待,小丑竟是我自己?!
调研行程、调研方案、每个点的简介、每个点的点位、每个点位的讲解人、每个讲解人讲的内容、它的意义、它的亮点,都得我来提供。
所有的所有,草台班子最后都会叫你去设计、去联系、去落实,因为你是管这块业务的。
然后,参观后要坐下来座谈,座谈就涉及到汇报稿,那就是大材料,还有PPT。
懂得都懂,这些东西整起来可以褪一层皮。
然后,大领导的行程还老变,一会儿说上午,一会儿又下午,一会儿说要延后,突然又提前了。
他每动一次,我都要去一家一家调研点打招呼,稿子有时候也要随着调研要求不断改。
就这样折腾半个多月,终于调研了。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领导调研确实廉政,它规定,只有一把手可以陪同,严禁前呼后拥。
关键,草台班子都是草搭的,你只让一把手一人陪,一把手啥都不清楚啊。
于是,一把手要求处长得跟着。
可规定说不能跟啊,所以,处长只能远远的藏在草丛里,跟做贼似的。
然后,同样,这草台班子,处长其实也不清楚细节啊,所以,要求我也跟着。
那我就只能躲在更远的草丛了。
这画面,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鹰更在后。
到处都是草丛人,有意思、真有意思。
——————————————
好,省刚搞完,马上又说有部领导要来。
部里比省里更夸张。调研要求一日三变。一会儿说A来、一会儿说B来,一会儿又说都不来了,C来。
然后,要说廉政也是廉政。
饭按规定只能接待一顿,那第二顿怎么办,让大领导自己觅食么?
所以是自费请,自行解决。
这个调研麻烦在,得从接机开始,吃喝拉撒送,再加调研开会,人全扑进去了。
事后还得写宣传稿什么的。
又半个多月搞进去了。
领导刚送走,五月上旬起,又是一个大型会议。
我真的呼吁,省以下地区不要搞大会,真的搞不动。
你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上级办秀的。
你办秀场其实不专业、内容又假又硬,既没精力、又没水平,办好了也没有实务。
但架不住领导要办,花钱买光彩呗。
体系内一切的资源,最后都被领导用去买光彩了,无一例外。
大会好不容易开完后,又来了个高级领导重要批示。
这种批示必须大动干戈的回复,光汇报稿就写了十几页。
又是委办局开会,又是做方案订举措,还要印发文件,作为「闻令而动、扎实出招」的投名状。
在这里,作为草台班子里的那块底座,我可以和大家说一句。
这个业务领域,所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形式或实务,说到底都得我来做,就我一个人。
我组织了很多会,写了很多汇报,制订了很多措施。
这些东西,最后都需要我自己来落实,我不落实,就没得落实了,那所有汇报、方案、措施其实都是假的。
但,我特么天天忙得起飞、各种接待、搞大会、写汇报,我哪还有精力干其他什么啊。
既然我别的什么也干不了,那汇报里的十几页东西,也都只是瞎扯淡用来交差的。
这里面的悖论是:
我在写,就没空干;一直写,一直没空干;写都不够时间,还干个屁;如果要干,就不能写。
写比干更耗时,写一个字,就要耗两分时间。
干和写是冲突的,而这个冲突,甚至就是开篇提到的「零和博弈」的根源。
说到底员工是想干的,而领导却要求你写。
很扭曲的情况就是。
领导平时和你的互动基本都是围绕着要怎么接待调研、要怎么准备会议、要怎么写发言稿、要怎么突出写措施亮点。
对于具体业务,几乎不真正关心,仿佛是会「自动完成」的,仿佛会自动按照发言稿实现的。
有时,被审计查出问题了,领导还会很惊讶地表示,你们不是做得很优秀了吗?
怎么说好呢?领导究竟是活在现实世界还是活在梦中~?
————————————————
总之,两个月了,做了很多「漂亮事」,然后——啥也没干。
啰啰嗦嗦了那么多, 你会发现,在这个逻辑下,你都找不到什么叫真正干活儿的人。
我忙了两个月,我算干活儿的人么?
既算又不算。
算,是因为,我接待了调研、搞了大会、写了大稿。
我干的都是领导关注的事,我当然是「干活儿」的人;
不算,则是因为,我干了那么多,每一件都不是本职业务上的事。
本职业务基本上是停滞了。
我本人是搞政策研究、出政策文件的。
结果呢,政策一点儿没研究,一点儿没动。
为什么有些事业发展慢、更新慢,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我又不算是干活儿的,我已经两三个月「什么活儿都没干了」。
当然,最后,我们结合问题,反过来说:
假如真有那么一个人,他既不接待调研、又不召开大会、还不汇报批示,专心致志关起门来研究政策做业务——是真正意义上「干实活儿」的人。
那请问,领导还能关注到他么?能发现到他么?
你们说呢?
不发现还好,发现了,说不定还会被认为是在「偷懒」哩~
————————————————
好,我们继续这个话题, 进入第二个更深层次的讨论维度。
诚然,我干的这些事,虽然不是实务,但也算是领导心目中的大事、也算尽心尽力了。
那么,我是不是就能像题问所述那样,被关注,被提拔么?
以前我觉得应该是,现在我告诉你,不是。
还是看我这两个月。
接待各种高级领导调研,举办大型闪光会,还有针对上头批示、回应的超级汇报稿。
这些是什么, 这些说到底,是领导对于更高级领导的一种邀功。
高级领导要调研了,咱这里充分展现亮点,接待圆满丝滑;
请高级领导参会了,咱这里会议高大上,组织保障水平特别到位;
领导批示意见了,咱这里雷厉风行、轰轰烈烈,措施一大堆、极其重视。
这种邀功,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日日有、天天有。
单位里有无数个这样的我,在重复着无数这样的故事。
对我个人来说,天天整虚的;对领导来说,则是天天有各种虚的报告、虚的材料、虚的会议、虚的调研,提交到他面前。
他也忙得飞起,到处露脸、读漂亮话、高大上展示,在更高级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刷好印象、刷能力强。
他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实务。
但在所有同级干部纷纷「狂刷」的时候,你不刷,你就out了。
一样干两年,人家闪了两年的光,提了。
你呢?做了实务?夯实了基础?让这个领域真正的强基了?
然后继续原位不动,看着别人变成自己的上司?你甘心?
所以,几乎不会有领导会选择做什么「基础实务」,一定会要求霓虹炫彩。
领导一定要在非常短的生命周期内,不断地往上爬。
年轻的领导,差几个月就有可能「一步错过、步步错过」。
大龄的领导,最后关头也希望再上一个台阶、或者落个好的结局安排。
我刚才说两年,其实两年都已经长了,巴不得一年、大半年就能挪一挪。挪,就是提拔任用的先兆啊。
—————————————————
于是,在这个逻辑循环下, 领导终于出现了一种晋升模型——西游取经模式。
你只是要去经历那些「难」,你只是要去到如来宝殿前,你只是要过完那个过程、在那个过程内完成那些既定动作(讲话、开会、报告、闪光),就行了。
这时候,这事业、这业务究竟是不是更加强基,群众是不是真的方便了多少,本质上领导不关心。
而由此引申:
那些个在此过程中,为了报告、为了会议、为了调研、为了亮点而绞尽脑汁的工作人员。
虽然是做出了贡献,但也只是历程中的一个要素而已。
——孙悟空是干得很好,完美的完成了拳打脚踢的任务。但是不是一定得是孙悟空,无所谓的。李悟空、赵悟空都可以。
李悟空也好、九戒也好、石悟净也好,是谁都无所谓。
他们只要拼命写材料、组织活动,闪光就好了,两三年把我送到西天就行了。
身后事谁还管得着。
所以,我一直讲,现在的上下关系很冷漠了。
尤其是越大的领导,她越不会为你们的拼命去背什么书、去承诺什么东西。
一将功成万骨枯,难道还要一个一个去抚恤么?有空额。
所以,对于你们这些闪光人,不过就是彩带上的一个个小电珠而已。
你们必须一直闪,但闪完,领导高升,电珠关领导什么屁事,谁还来关注你?
逻辑讲完了,最后小小复盘、总结,强化一下逻辑结论。
在一个正常(应当)的体系下。
领导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这个事业的方方面面,为服务对象也就是群众的利益,而工作。
领导发现和提拔做实事做得好的人,以继承事业的衣钵,让实干家更好发挥,让目标更好完成。
但现有机制下。
领导成为西天取经者,需要在短期内压榨「徒弟们」的所有资源来为自己闪光。
自己快速达成目标后,晋升佛陀、赶赴下一轮回。
八十一难本质上是个「局」,徒弟是谁本质上不重要。
不存在要真正夯实业务基础的问题。
也不存在要培养谁、提拔谁的问题。
领导和员工的目标出现了本质性背离,产生了零和博弈。
甚至领导提拔下属都不那么积极了。
最典型的:
过去,在某部轮岗等于重点培养,部长亲自背书发掘,后期提拔重用到关键岗位去闯干。
现在,在某部轮岗等于小电珠,发完光电就扔回原单位了,谁还管你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