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生活

【人间草木】:任它尘世喧嚣起,闲看人间草木情

2024-05-08生活

文 | 有书Grace · 主播 | 一凡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在文学大师汪曾祺的眼中,草木山川皆有情,人间烟火暖人心。

他将每一处角落的勃勃生机都写进了【人间草木】里。

在他的笔触下,悬于井中的西瓜,一刀下去,会沁出宜人凉气;

戴着小花帽的苗族女子,一声娇柔的「卖杨梅」,婉转悠扬。

他写过自由自在的栀子花,写过令人动情的昆明雨,也写过抱膝闲看「活庄子」的闹市闲民。

莫言曾说:

「他的那颗童心蓬勃跳动着,使他的作品洋溢着天真和浪漫。」

这份天真与浪漫,让汪曾祺的文字,得以在漫长岁月中,绽放出温润柔和的光芒。

翻开【人间草木】,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在汪老的笔下,既有人间烟火,也有诗与远方。

若你正处于忙碌焦虑的生活中,渴望给心灵寻得一份短暂的安宁,那么,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便是一处极好的港湾。

一草一木中,探寻生活的乐趣

汪曾祺对草木的深情,在他的言语中流露无遗: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口的花坐一会。

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在【人间草木】中,花园是一个无限斑斓的世界,它像万花筒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多姿多彩。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汪老常常将巴根草绕在手指上,用缓慢的力量慢慢扯断,只为了听那种独特的断裂之声。

他也格外喜欢逗弄含羞草。

用手碰遍叶子后便低头看书。

待叶片合起来再张开,他便猝然又来一下,乐此不疲。

园中的龙爪槐,是他一个人的小天地。

他爱在树枝上躺着,观望周遭一切有趣的事情: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带点甜味的叶子……

冬天,他会顶着清晨的寒风,摘来冰心腊梅再去上学。

表姐妹们来访时,他总是兴致勃勃地攀上枝头,亲手摘下海棠、碧桃、丁香等各色鲜花,让她们带回家,或是沿途赠予路人。

人间草木,看似平平无奇,却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汪曾祺用灵动的笔调,把葡萄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描写得丝丝入扣、生动有趣。

面对许多人将梨花与飞雪作比的现象,他有理有据地反驳:

明明是苹果花像雪,梨花花瓣则是月亮做的——何等巧妙的构思!

他看不惯有些人贬低栀子花,只因它香得浓郁,便替栀子花说话:

「我就是要这么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一草一木,平中有奇,淡中有味,自有通透之趣。

在汪老笔下,自然如画卷一般,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

让被尘世锤得灰头土脸的人,得以获得片刻喘息,感受治愈。

平凡琐碎间,汲取生命的力量

汪曾祺有许多兴趣爱好,唱戏、写字、画画,尤其是对美食的热爱,几乎人尽皆知。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汪老爱吃,也擅做。

比起百货商场,他更喜欢提着菜篮子逛菜市场,看那热闹的吆喝与叫嚷,认真地挑选瓜果蔬菜。

在与友人朱德熙的信中,他认真地将自己发明的菜教给对方,正是那道著名的「塞馅回锅油条」。

招待法国客人时,他端上五香茶叶蛋、盐水毛豆,清爽适口,令对方大为赞赏。

端上一碗人间至味,灵魂便有处可栖。

除了擅长做菜,他笔下对美食的描述,也总是让人食指大动。

一提起咸鸭蛋,许多人的心中定会想起「高邮」两个字。

那正是汪曾祺笔下【端午的鸭蛋】中,蛋黄通红、蛋白细嫩,筷子一戳便噗呲冒油的家乡美食。

写杨花萝卜,脆嫩清甜,是童年的味道;

写鸡枞菌,味肥鲜美,无可方比;

穿心红萝卜、荠菜、马兰头、虾子豆腐羹、咸菜慈菇汤……

最简单的炒米,他也能写出细致的门道。

描写这些美食时,汪曾祺还能将感情细密地编入文字中,让读者们欲罢不能。

一句「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写尽了他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在他笔下,美食不仅仅是能果腹的食物,也是热腾腾的人间烟火。

令人回味,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勃力量。

除了美食,汪老笔下的生命缝隙,也总让人惊喜。

那一年,他想去上海谋一份工作。

一路辗转,几乎用光了身上的钱,到达后又举目无亲,没有一点着落。

那时的汪曾祺极为失落,自觉前途渺茫。

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却无意间看见了阳台上的一处奇迹——

一堆煤块中,竟然长出了一颗芋头!

他几乎着了迷地观察。

那堆煤块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植物需要的营养,只有偶尔的落雨能给芋头一些滋养。

而这个路人随手扔去的芋头块,却机缘巧合地在那里扎了根,还长出了硕大的叶子。

一颗小小的芋头,竟让他获得了再次面对生活的信心。

尽管命运不尽宽容,但汪曾祺总能凭借着对美好的感知力,将平凡琐事从灰暗处打捞出来,在阳光下晒出温暖香气。

不断汲取力量,也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

身处困境时,修炼松弛的从容

许多人向往汪曾祺那般乐观豁达的心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都是在磨难中历练出来的。

【人间草木】中记录了他曾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那时正处于艰苦抗战时期。

当时,日军的轰炸机时常突袭昆明,如乌云般在头顶上空盘旋。

每当警报声响起,校园内的师生便需紧急疏散至郊外避难。

而他却偏爱躲进松子林中,戏称自己是为了「做一只吃饱了的鬼」。

随着次数的增加,他甚至开始兴致盎然地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创作出了【跑警报】一文:

带着零食和古诗词逃难的马同学;

怀揣情书的哲学系金先生;

在警报声中谈情说爱的青年学子……

汪曾祺认为,在猝然而来的灾难面前,需得用「不在乎」的态度去面对。

因为越是「不在乎」,越是无法被征服。

这正是汪曾祺温和外表下,坚韧的精神内核。

这份坚韧,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被下放到张家口沽源劳动期间,荒凉的绝塞、远离家人故友的孤独接踵而来。

对常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或许寂寥不堪。

但对汪曾祺而言,却是一种无人打扰的「怡然自得」。

他很会给自己找乐子。

去溪边垂钓、去采摘野外的蘑菇、亲自下厨,享受一顿自给自足的美味。

百无聊赖之际,他还会就地取材,采摘田间的马铃薯花,将它们插入玻璃瓶中,绘出马铃薯各种生长状态的图谱。

随着花朵的凋谢,他将薯块放入牛粪炉中,烤熟后又是一顿佳肴。

在汪曾祺的生活哲学里,人生虽偶有困境,但却不存在绝境。

「漫不经心」的豁达,让生命的苦难永远无法超越生命的宽广。

即使面临灾祸的打击,也依然能够向上生长,毫不动摇,满怀希望地继续前行。

这种淡然,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应对当下高压生活的最佳心态。


有人说,【人间草木】是汪老写给生活的诗。

跟随他的笔触,我们得以感受到万物有灵、草木有情;

能够追随他的文字,品尝各地美食,让烟火气熨贴凡人心;

目睹了他在困境中的泰然自若,后知后觉人生或许并非如想象中那般艰难;

在悠闲的时光里,阅读汪老的文字,无疑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读着读着,仿佛能看见他笑眯眯地对我们说: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从自然的花香到四季的变换,从日常的三餐到生活的点滴;

我们总能从中汲取美好,酿造出内心的欢喜,以温柔的力量化解世间的苦涩。

生命短暂,不妨像汪老一样,去真切地热爱这个平凡而真实的人间。

有书君说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

汪老的散文 流淌着诗意与雅趣

字里行间弥漫着文人的情调

充满了生活中的各种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