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
6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宣誓就职,正式开启他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政府也已组建完成。本届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结束后,由于NDA获得293席,相比2019年大选减少60席,而莫迪所在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仅获240席,未达独立组阁所需半数(272席),「莫迪光环不再」「印人党虽胜犹败」的说法开始在国际舆论中流行。然而,印人党及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的基本盘实际并未被削弱,印人党在以莫迪为首的新政府中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莫迪新内阁成员名单公布后,其第三任期内外政策走向也已现端倪。
2024年6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 宣誓就职新一届政府总理, 开启他的第三个总理任期。
印人党基本盘未变
虽然国际舆论认为莫迪与印人党在本届大选中「虽胜犹败」,但这更多是针对选前印人党期望单独拿到370席以上的目标而言,印人党若能以空前的压倒性优势单独组阁,那随后其将更容易修宪,实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宗教、一场选举」(「五个一」)的宏大政治目标。实事求是地说,在以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发动空前动员、绝地反击,而印人党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在大选的前几个阶段并未倾力支持的情况下,印人党仍能拿到240席(国大党为99席),且得票率为36.6%,只比上届的37.3%稍有下降,这说明印人党作为印度第一大党的根基并未被动摇。而从包括国大党在内的其他反对党在选战中多次运用带有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口号,并在胜选后大多绝口不提印度穆斯林在此次大选中的贡献来看,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社会盛行的趋势也难以扭转。
从公布的莫迪新政府要职名单来看,在71名内阁成员(除总理外)中,有61人来自印人党。同时,内政、外交、国防、财政、交通等关键部门也全由印人党把持,原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原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原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原外交部长苏杰生及原交通部长加德卡里全部留任。而在组阁谈判期间,被印度舆论称作「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造王者」,即同属NDA阵营并在大选中获得16席的泰卢固之乡党(TDP)与获得12席的人民党(联合派)(JD〈U〉),在新内阁中仅获民航部长、渔业与畜牧业部长等非关键职位,这说明莫迪及印人党在NDA乃至印政坛中仍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2024年5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北方邦坎普尔市参加竞选集会。
骄傲自满下的策略性失误?
印人党在本届大选中的收获之所以未达预期,与其吹嘘虚假经济发展成就吸引选民,但忽视了民众对日益恶化的失业、通胀与贫富分化的不满密切相关。据世界银行数据,在过去莫迪执政的十年中,除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年份外,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不到6%,低于1991~2013年间国大党执政时印度经济增速。同时,莫迪政府明显未能履行其大力发展「印度制造」的承诺,未能促进印度制造业实质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外,过去十年,莫迪政府所推崇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伴随着惊人的经济不平等现象。据【世界不平等报告】(2021),2012~2020年间,占印度人口1%的最富有人群所拥有的财富份额从30.7%增至42.5%,而占印度人口50%的最基层人群所拥有财富份额从6.4%降至2.8%。
但问题是,在上届大选前夕,这些问题也基本存在,但印人党当年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对巴基斯坦发动跨境「外科手术式打击」,作为对2019年2月印度准军事部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普尔瓦马遭遇恐袭的「报复」,成功转移了大选辩论焦点。而在本届大选前夕,莫迪与印人党也曾试图转移印度选民的关注焦点,但成效不大。其原因在于,除经济问题外,莫迪与印人党在选战中也存在因自满导致的关键性策略失误。
首先,因急于求成过早暴露了最终政治目标。莫迪与印人党在宣传上追求「五个一」的修宪目标,企图将印度变成一个以印度教为基础、更加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选战策略激起国大党等反对党的求生欲望,促成了反对党的大团结。在反对党的宣传下,大选成为所谓「民主与独裁」「宗教与世俗」之争。反对党联盟与印度穆斯林群体暂搁分歧,绝地反击,团结一致维护印度宪法、世俗主义和所谓的「民主」。
其次,印人党追求「一党独大」,破坏了与RSS及一些盟党的关系。莫迪和沙阿企图将印人党打造成不受RSS控制且独立性更强的政党,推举大量新人替换老一代政客参选,摒弃了RSS的集体决策传统,这使印人党与RSS关系紧张。事实上,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RSS与印人党的关系就渐行渐远,这在莫迪第二任期内表现得尤其明显。在2014年和2019年大选中,RSS发动基层组织为莫迪与印人党助选是其获胜的关键。而在本届大选中,RSS直到5月中旬看到印人党选情不妙才发起动员,这是印人党丢掉大量席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印人党追求「一党独大」,也破坏了其与「湿婆军」等盟党的关系。2022年,印人党为在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追求「一党独大」,采取手段分裂「湿婆军」,造成双方联盟破裂,这是今年其在马邦丢失大量席位的重要原因。
再次,印人党修改征地法等主张触动了大地主利益。莫迪和沙阿主导的印人党主要代表古吉拉特邦等地巴尼亚商人阶层的利益,其修改土地法和劳工法等法律的主张,触犯了北方邦、拉贾斯坦邦等地大地主的权益。在大地主的鼓动下,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群体不会选择印人党,这是其在印度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丢失大量席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选战前莫迪政府面对美西方表现出的「战略自主」,使美西方对其主导下印度的发展方向深感担忧。美西方并不希望印度实现真正的崛起,更不希望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美西方对莫迪政府在人权、跨境「暗杀」海外锡克教分离主义运动领导人、逮捕德里首席部长兼反对党平民党主席凯杰里瓦尔等问题上不断批评打压,这在实际上鼓舞了反对党联盟的士气。
不过,考虑到莫迪与印人党以选票为主导的驱动力,印人党若修正了上述问题,在五年后的新一届大选中仍有可能重新赢得单一多数党地位。
新政府具有政策延续性,但或面临更多掣肘
从莫迪新政府的人员任命情况来看,关键岗位人事的延续性表明其内外政策也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但同时也将有所调整。
首先,莫迪与印人党将充分照顾联盟党派的政经关切,并与RSS开展紧密合作。为维持新政府的稳定,莫迪与印人党将充分照顾泰卢固之乡党、人民党(联合派)等关键盟党的关切。例如,泰卢固之乡党要求莫迪政府在芯片、智能手机等制造业领域加大对其所在的安得拉邦的政策倾斜和投资;人民党(联合派)要求莫迪政府加大对其所在的比哈尔邦农业和农民的政策倾斜。为维持并提升在印度北方印地语核心区的影响力,莫迪政府还将改善同RSS的关系,并在该区域继续奉行强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甚至有可能会挑起与穆斯林群体的冲突,以显示其重要性和政纲的正确性。若如此,这些政策也或将产生外溢效应,对印度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穆斯林国家的关系造成影响。
其次,新政府将延续莫迪第二任期的主要经济政策,继续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但可能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印度选票政治的特质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或将充分体现在经济方面。一些直接牵动巴尼亚工商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关键经济改革,如征地法、劳工法和农业法案改革等或将难以继续推进。在这种情况下,美西方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期待将降低,外来投资将减少,从而导致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事实上,印度外来投资减少的迹象在2023年已非常明显。但为实现「印度制造」等强国目标,莫迪政府或将大力扶持西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巴尼亚垄断寡头的发展,并在后者能发挥直接影响力的邦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同时还将照顾城市买办婆罗门和农村大地主的利益。但由于一些地方邦并非由印人党执政,中央政府推行政策落地会比较困难。不过,莫迪仍然希望印度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因此或将对西方资本更加友好,而西方资本对阿达尼财团等印度垄断财阀的渗透也会加强。
最后,印度外交政策将表现出明显的延续性。在内政难以出彩的情况下,莫迪政府将会把外交作为重点。印度将继续推行其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美竞争之机,利用「印太战略」与美遏华,推动全球产供链向印度转移,实现印度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的大战略,并将继续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排挤中国影响力,与中国争夺「全球南方」话语权。本届大选结束后,美西方曾大力赞赏所谓印度「民主」的胜利,双方矛盾或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印度所处的国际环境可能会更加宽松。但由于印度人民院出现「悬浮议会」,美西方或能更加方便地利用国大党等反对党或印人党的中小盟党牵制莫迪政府,影响其外交决策,若如此,莫迪政府亲美西方的政策可能会被进一步强化。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
第13期
责编:杜文睿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本期
杂志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