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资讯

中国氢能源汽车产业全景梳理、投资盘点及洞察

2024-04-26资讯

导读

作为武汉市洪山区区属国有基金管理公司,洪山资本一直高度关注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之一的氢能投资领域。 今年两会期间,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名列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氢能源汽车产业内外部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面临了诸多变化和冲击。 一方面,2023年国内氢能源汽车销售约为5600辆,同比增长54.4%,氢能领域累计发生融资超过60起,融资总额超80亿元; 另一方面,美国拟放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英国宣布推迟禁售汽车及柴油新车时间表,奔驰宣布「燃油禁售」无限延期,欧美大国「碳中和政策」是否「转向」令人担忧。 疫情后经济复苏迟缓,氢能企业面临盈利难、投资估值高、退出难等系列问题,投资机构在资金趋紧形势下对氢能投资也趋向谨慎。 本期内容对产业现状、关键技术、投融资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精选了4家专业投资机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投资策略和观点,为产业发展提供洞察指引。

「氢风徐来"——产业发展现状

「我们刚开始接触氢能产业时,那时候无论是氢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市场购买意愿及使用成本均不成熟,氢能产业历经这几年的发展,国内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湖北佰仕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氢能专访视点

氢(Hydrogenium),元素符号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氢能来源广泛,约占宇宙质量的75%,是地球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同时,氢能的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 ,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氢燃料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氢能被视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也是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理想能源。

图1 主要国际能源机构对2050全球制氢量的预测(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Statista,毕马威分析

氢能源汽车 是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氢能源汽车产业处于政府导入期和初步商业化阶段。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4,451辆,其中中国5606辆,首次超过韩国,居于大国首位并位列世界第一,韩国4624辆,美、日、德合计约3676辆。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预测,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2030年将达到100万辆左右。

图1 全球主要国家氢能源汽车销量

01. 产业链与价值链

氢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体系纵深、产值大、重要环节多,包括「制‒储‒运‒加‒用」在内的多个各环节,上游主要是氢制取、储运和加氢,中游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包括燃料电池车辆,如乘用车、客车等。从价值链来看,上游电解水制氢、储氢以及中游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属于高价值环节。氢能源车的价值核心构成是燃料电池系统,在氢能车购置成本中占比超过 60%。按结构来拆分,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堆、氢循环系统、空压机、水热管理系统等,其中燃料电池电堆成本在系统中占比超过 60%,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最高的成本项,尤其是核心原材料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依然依靠进口。

表1 氢能源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

代表企业

规模

(亿元)

上游

氢气制储加运环节

气体

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宝武

4500

制取装备(电解槽)

中材科技、中集安瑞科、斯林达、巨化、福瑞氢能

400

储运

气态:中材科技、中集安瑞科、斯林达、巨化、福瑞氢能

液态:中科富海、深冷股份、雪人股份、亚科高科吧

1000

加注

加氢站项目:中石化、国家能源、河钢、舜华、氢枫

加氢机:国家能源集团、舜华、海德利森、华气厚普、正星

压缩机:北京天高、北京京城、恒久机械

液氢泵:林德、ACD

500

中游

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

氢燃料电池系统

亿华通 (18.8%)、上海重塑(15.5%)、上海捷氢(8.3%)、广东国宏(6.1%)、

750

燃料电池电堆

清能股份(25%)上海神力(16%)、 国鸿氢能 (9%)、捷氢科技(8%)

450

膜电极

国鸿氢能、鸿基创能、擎动科技、武汉理工新能源、上海唐峰、亿氢科技

40

双极板

上海弘枫、鑫能石墨、武汉理工新能源、大连化物所

100

质子膜

东岳集团、东材科技、汉丞新材料、中科氢能

70

催化剂

济平新能源、贵研铂业、中科科创、中自环保

160

下游

整车

国外

现代、丰田、本田

1500

国内

北汽福田、南京金龙、佛山飞驰、金龙联合、宇通客车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2. 产业链技术现状与关键技术

氢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我国在技术、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发展水平不一。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我国在煤制氢、工业融产制氢、 固态储氢 等环节领先国际水平,在甲烷制氢、气态加氢站等环节接近国际水平,但在电解水制氢、高压储氢、燃料电池技术等环节仍存在关键技术未被突破,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表2 产业链我国技术发展国内外对比

产业链环节

产业环节

国内技术现状

制氢

煤制氢

领先国际水平

甲烷制氢

接近国际水平

工业副产制氢

领先国际水平

生物质燃料制氢

接近国际水平

光伏制氢

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电解水制氢-ALK

领先国际水平

电解水制氢-PEM

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电解水制氢-AEM/SOEC

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储运氢

高压储氢

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液态储氢

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有机液体储氢

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固态储氢

领先国际水平,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加注

气态加氢站

接近国际水平

液态加氢站

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用氢

燃料电池技术

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清华大学研究资料整理

氢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技术瓶颈分布于多个环节。上游环节,绿色、低成本制氢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面临采用铂催化剂、电耗高而导致的制氢成本较高问题,突破铂催化剂、电堆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流密度、系统能效、降低投资是PEM制氢技术的重点开发方向。中游环节,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指标与国际前沿差距较大,目前国内在膜电极、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核心组件,催化剂等关键材料上,已实现小规模自主生产,未来,在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材料与制造技术方面,国产替代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

从整体来看,加强绿色低碳制氢、高效低成本燃料电池、氢压缩机、加氢机等产业链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加快设备国产化,完善产业链标准规范将是大的方向。目前各环节技术趋势日渐明晰,主要技术攻关方向整理如下表:

表3 产业技术趋势及技术攻关方向

产业链

环节

技术趋势预判

技术攻关方向

短期

中长期

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CCUS技术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 制氢技术

氢气提纯技术、CCUS技术;研发降低铂系金属载量的新型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高效大功率碱水电解槽设备;发展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技术。

储氢

高压气态储氢

低温液态储氢;固体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复合储氢技术

提高储氢密度、降低能耗成本、提高有机液体储氢脱氢效率;研发35/70MPa高压储罐、氢气压缩机、液氢泵、氢气液化装备;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等碳质储氢材料;发展有机氢化物储氢技术,探索复合储氢技术。

运氢

高压气氢拖车

管道输氢、有机液体管道输氢

研究高性能的管材,发展管材评价技术、氢的泄漏与全程监测技术、氢气压缩技术等。

加氢站

35MPa加氢站

70MPa加氢站,液氢加注站

研发高压压缩机、加氢枪等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精度等;加强在加注安全、计量、过程控制、设备、建站设计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应用

石化、化工、燃料电池、钢铁冶金;

天然气掺氢、储能、建筑、发电等

改进优化氢化工(石油化工加氢、合成氨、尿素、合成甲醇)技术,降低能耗、碳排放;研发氢冶金技术、天然气掺氢技术、高效储能技术;研发燃料电池轨道交通产品,分布式发电产品,微型热电联供系统等。

「氢春焕发」---产业投融资现状

第一,历年投资稳中有升。 当下,氢能源车是氢能产业发展最为重要、产业应用相对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从2014年到2023年,氢能投资在数量和金额总量上整体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2022年和2023年中国氢能行业融资事件数量达71和64件,同比2014年增长4倍;2023年融资金额(含测算金额)80亿元,比2014年增长接近20倍,增长速度较为显著。

图2 2014-2023年氢能产业融资金额和数量

资料来源:睿兽数据统计分析、高工氢电

第二,2023年投资轮次以早期为主。 从最新投资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融资以早期投资为主,融资轮次中,以A轮为主,占比41%,其次为天使轮和B轮融资,占比分别为21%、13%,三者合计占比高达75%,这也与产业链处于早期阶段的特征相吻合。

图3 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融资轮次分布

资料来源: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

第三,投资赛道更聚焦核心材料及零部件。 投资赛道方面,根据公号「交易咨询们」统计数据, 2023年国内一级市场氢能行业融资主要分布在氢燃料电池(含电堆)、上游制氢等10个细分领域。其中,氢燃料电池(含电堆)、终端应用、制氢、质子交换膜、隔膜和氢储运等细分赛道的股权融资交易较活跃,这也体现了机构对产业链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图4 2023年国内氢能行业一级市场融资赛道分布

资料来源:交易各方官网、财经媒体及交易er整理分析

「集体负重」---上市企业现状

氢能及燃料汽车处于发展早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公开上市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早期投资人获利退出的一种方式。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企业成功IPO上市。从已上市和拟IPO企业报表来看,虽然不少公司近年来营收规模有所扩大,但亏损和微利却是大部分氢能公司的常态,企业处于集体负重状态。

以两大氢燃料电池龙头亿华通和国鸿氢能为例, 2020-2021年亿华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6.29亿元、7.38亿元,但连续三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分别为-0.33亿元、-2.01亿元、-1.95亿元。国鸿氢能同样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且2021年一度亏损达7.03亿元,同样处于有营收、盈利艰难的情况。

表4 产业链2大龙头公司近3年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公司

名称

近3年营业收入

近3年净利润

_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亿华通

7.38

6.29

5.72

-1.95

-2.01

-0.33

国鸿

氢能

7.48

4.57

2.27

-2.80

-7.03

-2.21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造成盈利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燃料电池盈利依然是一大痛点,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还未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推高了生产制造成本,相关产品市场渗透率较低,主要依靠融资、政府补贴及其他业务的利润维持运转。第二,燃料电池系统降价速度远高于降本速度,这使得相关公司亏损扩大。因此,产业化初期给企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氢听大咖」—知名机构投资观点

目前,包括氢能源汽车在内的氢能相关领域的技术装备、人才市场、资本政策等条件已经具备,只待进一步推动。虽然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当前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企业具有较好发展潜力,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获得了资本青睐。我们对知名机构在该领域的观点进行了访谈,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和盘点。

湖北佰仕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01

投资总监宁弘扬专访

机构简介: 湖北佰仕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仕德私募」)成立于2014年4月,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资产管理和财务顾问等等业务。佰仕德私募基金专注并涉足于大健康、新能源、集成电路等等产业方向,在相关领域已设立并在管多只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氢能投资案例及投资概况: 从2020年开始关注氢能领域的企业,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材料端到下游应用端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已投资一家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苏州氢澜科技有限公司。

氢能产业视点: 关于氢能产业研究这块,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各个环节的成本现状和下降空间。氢能产业历经这几年的发展,国内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截至2023年年末,国内加氢站数量突破400座,占全球加氢站总数的三分之一;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从2020年的超过10,000元/kw下降到2023年的3,000元/kw;我们认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上游的制储运加环节,例如在制氢环节中,55度电才能产生1kg氢气,电耗成本占制氢成本的60%,电价水平直接影响制氢成本;储运环节中,目前主流仍是高压气态储氢,储氢效率低,运输半径在200km内才具经济性;加氢环节中,制氢成本、储运成本及加注站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加氢站的枪口价格,枪口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氢能汽车终端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而影响当地氢能汽车的销售量和出勤率,因而我们认为,加氢枪口价格是影响地方氢能推广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加氢成本是向上游环环相扣,所以现阶段在氢能的推广上需着重考虑各地区的客观条件。虽然氢能应用目前在制储运加环节受到的制约较多,但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均在向前推动,无论是布局离网光伏发电的制储加一体化的加氢站,还是投资建设「西氢东送」管道,亦或是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新的储氢方式,各个环节的各种降本路线均在探索并逐步落地中。

氢能投资当前及后续关注赛道: 近几年我们看过很多氢能领域内的项目,大到氢燃料电池系统,小到储氢瓶阀门,我们希望通过多维度来了解和研究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除了氢燃料电池系统,我们也关注如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储氢系统等细分赛道,由于目前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这些细分领域能否在其他场景应用和落地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氢能投资哪些坑要避免: 我们认为,任何科技属性较强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技术路径之争,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整体去看待,宏观层面看的是政策导向、产业链配套程度、技术研发周期、预期生产成本、应用场景及市场容量、使用者的使用意愿和接受程度等,微观层面看的是企业核心团队的研发思路和实力、市场开拓能力、供应商和客户反馈、成本优势、管理和运维能力等。现阶段的氢能投资有点类似于十几年前的锂电投资,处于行业爆发的前夕,但是什么时候行业迎来真正的快速增长期谁也说不准。我们更多关注于踏实稳健的企业,在保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不至于吃紧,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并在当下市场上得到过验证。

对氢能汽车的研判: 从产业链中游和下游来看,氢能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超过预期,其中膜电极、电堆和系统的产业化水平、性能水平及使用方向来看,目前国内仍以发展氢能商用车为侧重点,氢能商用车不需要像锂电商用车那样对现有车型进行重新设计,改装成本较低,商用车「点对点」的运营方式也符合现阶段氢能应用的实情,加氢站等基建投资也能更好的统筹规划。我们预计在2030年之前氢能商用车的购买成本会与柴油车基本持平,届时我国商用车将形成传统能源商用车(柴油/天然气)、锂电商用车和氢能商用车互为补充、「三分天下」的局面,氢能汽车产业发展也将会迎来一波「小高峰」,但最终氢能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市场份额仍与能源价格息息相关。

氢能投资调研的心得发现: 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例如我们在投资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氢燃料电池系统「造不造的出来」是一回事,但是「造不造的好」又是另一回事,不少业内企业有能力组装集成一台氢燃料电池系统,但是要想让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低的价格,却是需要在硬件本身的先进性之上辅以高集成度、优化设计理念、控制逻辑及软件匹配等方式而形成的一整套产品体系架构。硬件指标好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发挥好硬件的全部性能对企业研发人员的研发思路和软硬件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挑战: 我们认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上游的制储运加环节,例如在制氢环节中,55度电才能产生1kg氢气,电耗成本占制氢成本的60%,电价水平直接影响制氢成本;储运环节中,目前主流仍是高压气态储氢,储氢效率低,运输半径在200km内才具经济性;加氢环节中,制氢成本、储运成本及加注站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加氢站的枪口价格,枪口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氢能汽车终端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而影响当地氢能汽车的销售量和出勤率,因而我们认为,加氢枪口价格是影响地方氢能推广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加氢成本是向上游环环相扣,所以现阶段在氢能的推广上需着重考虑各地区的客观条件。

氢能投资理念、观点和策略: 目前整个氢能产业中,随着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以及各地政策刺激下氢能汽车采购意愿增强带来的规模效应,这两点也是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氢能产业投资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核心零部件或某一项技术指标的领先性上,而应该更全面和整体的看待最终应用效果。

02

氢能投资领域知名机构观点与投资概况

除线下采访形式外,我们也通过线上搜集调研等方式,对部分知名投资机构在氢能相关领域的投资布局和投资观点,进行了集中梳理。

「水木易德投资」氢能投资观点

机构简介: 水木易德投资,第一个提出我们「All in氢能」的机构,由北京清华工研院发起成立,专注于早期科技创新企业投资与产业孵化服务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机构。

氢能投资案例及投资概况: 团队在氢能赛道埋头十年,从上游核心材料到中游制储运,乃至下游整车、加氢站、运营平台,在10年间完成了整条制氢供应链、绿氢供应链和交通链的布局,投资与孵化了一批氢能产业龙头企业:亿华通、神力科技、重塑科技、骥翀氢能、天津大陆、国富氢能、羚牛科技、海珀特、UAC等。

氢能投资当前及后续关注赛道: 完成了整条制氢链、绿氢供应链和交通链的布局,关注的细分领域覆盖了上游核心材料、中游的电堆、制氢工厂、氢气储存运输以及下游的交通工具、加氢站、运营平台等。

氢能投资理念、观点和策略: 1、投资新机会判断。 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效率的提升,在上游核心材料、零部件里例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蕴含着新的投资机会。 2、氢能投资方法体系的选择。 形成了「精准投资&深度孵化&创新生态赋能」的方法体系,即融合科学逻辑、工程逻辑和商业逻辑对氢能赛道和企业进行研判,并通过组合配置实现预期收益水平与资金回流节奏的平衡;通过精准投资和深度孵化帮助企业实现产品价值、公司价值和资本价值增长;通过构建生态支持价值链企业在业务与研发创新方面深度协同,帮助其更快实现商业价值突破,实现快速成长。

信息来源:作者刘博,整理自投资界文章【水木易德十年:我们all in氢能】

「源投资本」氢能投资观点

机构简介: 源投资本,专注于能源行业的股权投资+融资服务,坚持专注于「源网荷储、风光直柔」的能源赛道转型投融资。

氢能投资案例及投资概况: 作为专注于能源赛道的一级市场投行,在氢能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服务一直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6月,源投服务交割的氢能领域融资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投资案例包括保时来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

氢能投资当前及后续关注赛道: 除了跟交通相关的加氢站外,跟制氢相关的AEM、SOEC甚至更加独特的甲酸制氢、甲醇制氢的角度都在逐步成熟中,关注储运相关的碳纤维材料以及液化设备、用于大型卡车轮船飞机的氢/氨内燃机、以及跟广义氢供应相关的大型海上风电以及漂浮制氢装置等。

氢能投资理念、观点和策略: 1、关于市场空间。 国内的氢气产量大约4000万吨/年,绿氢乐观估计占到4%。对于中国坚定不移的碳中和路线来讲,这个绿氢比例太低了,未来会逐步提高,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几十万吨的产能需求,所以未来的绿氢产能缺口已经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了; 2、关于市场时间节点判断。 一级市场投资的核心之一是时间节点,所以投资的重要依据就是绿氢何时放量?仅从目前制氢厂商估值来看,对于2023年的绿氢产能还是相对匹配的。但是,如若与绿氢相关的其他因素产生较大变化,目前的制氢设备产能就远远不够了,连带背后的电极、隔膜都会进入卖方市场。

信息来源:整理自源投会文章【源解析 | 氢能投融资爆发底层逻辑(序)— 以终为始】、【源解析:氢,最不可错过的一级市场投资 | 氢能投资逻辑研判(一)】

「泰合资本」氢能投资观点

机构名称及背景: 泰合资本,创立于2012年,为新经济头部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投行服务。

氢能投资案例及投资概况: 「双碳」是泰合的重点关注领域,服务客户覆盖氢能产业链、储能及能源管理产业链、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推动的新型装备与材料等领域,担任国内PEM纯水电解制氢行业龙头企业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B轮数亿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当前及后续关注赛道: 氢能产业链最值得关注的环节是上游制氢与下游的燃料电池,其中的主要机会会落在电解槽、燃料电池系统与关键材料上。特别是燃料电池的最上游,是组成膜电极的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和催化剂,它们涉及底层材料技术难度高、成本占比大,且在整体性能上非常重要,目前的国产化率都<10%,这三种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机会非常值得关注。

氢能投资理念、观点和策略: 1、制氢环节最大的机会点。 制氢环节最大的机会是电解槽设备公司。电解槽在制氢系统总成本的占比约为50%,其成本的降低是整个绿氢制取发展的关键。同时,电解槽技术壁垒深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2、技术路线研判。 目前最主流的两种技术路线是碱性水电解与PEM电解,短期内,在灰氢、蓝氢等绿氢替代场景中,碱性设备可能会有更快的收益;长期来看,PEM设备如果能够降低成本,就会在和风光电耦合的市场上有更多应用,未来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可能会出现同时能满足低成本、高电流密度、宽负荷调节、大规模制氢的技术路线出现。多种路线也将会长期共存。

信息来源:整理自泰合资本文章【氢能投资指南:终极绿色能源,投什么、怎么投?|泰合观点】

与「氢」同行—投资特点及投资观察

结合上述投资数据及机构投资情况,通过观察梳理近几年氢能领域投资,已逐步呈现出3个方面特点:

第一,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国家队进场趋势明显。 2018 年以前,涉足氢能产业的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为主,而近年来,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石化、潍柴、国电投、潍柴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成为推动新一轮氢能潮流的主力军。地方政府布局和支持氢能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也非常高,国家队进场助推,正在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投资赛道逐步扩散至全产业链,行业初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特征。 从投资机构的赛道选择来看,早期更关注制、储、运、加等中上游环节,尤其是上游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运方面的储氢瓶、长管运输、液氢储存。随后,核心材料的热度进一步升高,由于其市场确定性比较强,相关企业的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得到诸多资本的关注,尤其是燃料电池和PEM制氢用膜电极、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和碱性电解槽隔膜、电极等领域,投融资事件层出不穷。2022年下半年起,行业初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特别是部分优势的大型企业开始进行产业链布局,加快在相关环节的卡位。

第三,对被投企业质地选择更注重技术壁垒和创新属性。 什么样的企业会成为资本理想的优质标的?从近年来的诸多投资案例中可以发现,第一,研发实力雄厚,具有高技术壁垒,保持多年持续创新的企业,更容易构筑护城河,并获得资本的青睐;第二,行业发展初期建立规模化优势,并取得先发优势,盈利能力行业领先的企业,经过了市场的验证和检验,此类企业也极具吸引力;第三,面向应用端商业化前景明确以及具有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特别是能与主流车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或一体化零部件供应能力的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资金支持。

「氢」云直上—投资展望及趋势前景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基于长周期视角,展望未来的氢能及氢能源汽车投资趋势和前景,我们重点聚焦并回归到以下3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1.能不能投----投资逻辑是否仍有确定性?

从长周期来看,发展氢能及氢能源汽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氢能的几个核心投资逻辑并未改变。作为一个非石油大国,我国能源结构与美国、日本等国存在显著差异,对新型能源的依赖更为迫切。发展氢能产业无疑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落实双碳目标和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与锂电池产业链相比,氢能源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高,理论经济价值含量也更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了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政策扶持、市场长期稳定的大背景下,未来氢能产业将保持向上快速发展势头,因此,长周期内氢能发展仍然存在确定性。

2.怎么投----未来投资机会在哪里?

目前,氢能投资有从中上游环节往全产业链挖掘和扩散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开始从原始的燃料电池、电堆领域逐步扩散到氢气的制、储、运、加等中上游环节。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制氢环节的电解槽技术壁垒深厚,其成本降低是产业链降本的关键,在制加氢一体化趋势下,有较大机会;加储运环节是氢能产业链整体发展的重要环节,市场空间广阔、也是目前限制终端氢气平价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适合长期关注;氢燃料电池环节,该环节市场空间大、离商业化近,全产业带动能力强,尤其是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为产业链重点环节,特别是组成膜电极的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和催化剂等领域,存在着较多的国产替代机会。

3.何时投----投资的时机和行业拐点?

氢能投资是实践ESG投资理念的优选,产业链许多细分环节爆发性较好,酝酿多时,具有想象空间,投资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未来重点关注产业链的几个时点,第一是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基础配套成熟的时点,在氢能领域,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的绿氢路线一定是代表着未来,关注绿氢放量的时点,在成本端,假如电解水做到和煤制氢同等价格水平,整个行业正循环就能够滚动起来了,同时基础配套的成熟时点也将催动产业链的跃迁和发展。第二是重要产业链环节竞争格局明晰的时点,特别是2025年退补之后,随着商业化落地和市场化竞争不断展开,燃料电池的行业格局更加确定的时机,界时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将会脱颖而出,格局将更加明晰。

注:本文仅用于产业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朱民主编【范式变更-碳中和的长潮与大浪】、华宝证券【2023年氢能产业投融资点评】、高工氢电【剖析投资氢能产业的「正确姿势」】、东吴证券【氢能系列研究二:产业链经济性测算与降本展望】、明德投资【氢能生态布局,做接地气的产业投资者】、投资界【水木易德十年:我们all in氢能】;源投会【源解析 | 氢能投融资爆发底层逻辑(序)— 以终为始】、【源解析:氢,最不可错过的一级市场投资 | 氢能投资逻辑研判】;泰合资本【氢能投资指南:终极绿色能源,投什么、怎么投?】

来源: 洪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