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的一句话,再次引发争议。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一场直播中表示,「主动安全」的概念是华为提出的,并且还强调,整个产业界,是华为先提出的主动安全概念。并表示侧向与后向的主动安全是「华为独家」。
此话一出,瞬间引发网友与媒体的热议。在汽车领域,主动安全指的是通过预防措施和技术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尽量降低潜在事故的严重性。这些系统和技术旨在帮助驾驶员避免碰撞、保持车辆稳定,并在危险情况下提供警告或自动干预。
因此,主动安全其实涵盖了不少功能。比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十分常见的安全功能都可以归类于主动安全。
当然,相信余承东也不会认为整个主动安全体系都是华为提出的,鉴于当时的直播内容是智能驾驶,并且结合他后面提到的侧向与后向主动安全,他说的或许是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与驾驶辅助相关的主动安全功能,是华为提出的。
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AEB并不新鲜
在二战结束后的美国与欧洲,汽车逐渐成为普通人也开得起的交通工具,保有量急速增加,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事故。因此,自1950年代开始,一系列与汽车安全相关的功能就开始应用于车辆。
也正是在那个时代,一位名为Nathaniel Korman的工程师注意到了雷达与汽车或许可以有些联系。这位雷达领域的专家设想将此前用于军事用途的雷达放在车上,通过监测与前方车辆的车距从而对车速进行改变。
这听起来就像是现在的自适应巡航,也成为AEB系统的基础所在。通用、丰田、博世等公司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也都参考了这位工程师的设计。
1959年凯迪拉克推出的概念车「旋风」上,也首次出现了雷达防撞系统,当雷达检测到车辆与障碍物距离过近时,会发出声音警告并触发警示灯,就像现在的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一样。
1959 Cadillac Cyclone
可惜的是,这台车最终只停留在概念阶段。AEB真正大规模上车,还要等到1990年代至2000年以后,现如今,AEB功能再常见不过。
目光再回到国内。国家标准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对车辆的AEB功能提出了要求。而起草这份标准的单位涉及汽车科研机构、车企、供应商等。其中涵盖了一汽、上汽、广汽、北汽等主流车企,并且还出现了新势力品牌蔚来。
通常来说,如果一家企业是一个领域的开创者、定义者,那么通常都会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就如同华为在通信、科技等领域也参与了不少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一样。
因此,尽管华为的智能驾驶与AEB做得都还不错,但如果说是华为最先提出的这一概念,还是不太严谨的。
侧向后向主动安全,是华为独家吗?
去年9月,问界新M7正式发布。这款车首发了华为的全向防碰撞系统。从发布会上的介绍来看,前向、后向主动安全比较直观,车辆通过传感器监测前方与后方的障碍物,在行车时避免碰撞;而侧向则是可以实现车辆横向移动的主动纠偏,避免用户碰撞到障碍物。
但事实上,后向与侧向主动安全功能,也并非华为独家。
倒车紧急制动功能其实也不算新功能。有统计显示,早在2017年,美国就有5%的车辆配备了倒车紧急制动功能,而从2018年起,美国道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也开始对具备该功能的车型进行测试与评级。
侧向主动安全其实本质上就是紧急转向辅助功能。车辆在遭遇障碍物并可能发生碰撞时,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自动转向避开障碍,从而避免发生碰撞或减轻碰撞带来的影响。而这项功能也在不少量产车上正式落地。
比如,在沃尔沃的部分车型上,就搭载了名为「碰撞预防系统-用于避让操作的转向辅助」功能,该功能可在仅通过制动无法避免碰撞的情况下帮助驾驶员避开障碍物。在雷克萨斯的部分车型上,这项功能名为「预碰撞安全系统PCS带紧急转向辅助功能ESA」,该功能可识别前方的车辆与行人,当系统判断可能发生碰撞时,会通过预警、主动制动与紧急转向的方式,尽可能避免碰撞发生。
尽管在智能驾驶领域,传统品牌比新势力们确实慢了一步。但在主动安全的问题上,传统车企的起步更早,反而是更有经验的那一个。
写在最后
在前段时间的问界新M7 Ultra发布会上,问界官方公布了一组数据: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问界新M7主动避免可能碰撞次数超过8万次。
能看出,华为在主动安全领域,的确有一定的实力。如果说华为是主动安全界的后起之秀或是破局者,其实都比「提出者」这一概念要更合适。
明明有实力,但却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让一次宣传活动招致不少人的反感。这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这也给最近热衷直播出镜的老板们留下一个教训。尽管直播这种形式看起来比较轻松,但老板们的每一句话依然可以代表企业的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就算是在直播中,也必须遵循严谨与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