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智。
转眼,又是年底。
一大批在外工作的成年人,开始陷入新一轮 「回家焦虑症」。
有人平常工作就很累,遇上假期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有人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回家,最后却哭哭啼啼离开;
还有人明明很想家,但一点儿都不想回去……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群体。
他们毕业后回了老家发展,工作稳定,朝九晚五,周末双休。
单位可能离家不到3里地,不用挤地铁,不用等滴滴。
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去过年,他们却每天下班就能直接吃上爸妈做的饭。
这个群体,被称 为「 小县城赢家 」。
他们集齐了让所有同龄人艳羡的要素:
工资不一定高,但事少,离家近;
生活富足,不用把大笔钱花在房贷和车贷上;
家庭和睦,和家人总保持着「一碗热汤」的距离。
坦白说,下面这些场景,单是想想就让人向往:
不需要担心公司裁员,房东是不是又要涨房租;
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有父母负责家庭开支,帮忙照顾孩子,基本赚多少就花多少;
晚上朋友打来电话说,今晚要不要出去吃点夜宵?
开着车就去了,和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约约饭,聊聊最近的生活。
周末有空偶尔回乡下呆两天,呼吸新鲜空气,陪陪家里的长辈,享受乡下的宁静与悠闲。
何其松弛。
反观在大城市漂泊十几年的我们,哪怕月薪2万,最后不过从一个口袋流到另一个口袋。
要不全交给房东,要不给了银行,要不就是被高物价的生活一点点蚕食完。
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一到过年回家参加同学聚会,只能进行不断地对比和羡慕,最终只剩下一声叹息。
但即使是这样,这几年还是不断有人走出县城,选择在大城市苦苦挣扎。
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么选,赢家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
就像网友评论的:
所谓小县城赢家,特指的是父母双职工,自己体制内,在县城有车有房,还不是一套。
这样的人,其实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能过得好。
而现实中,更多的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没有拼爹的资本,没有殷实的家境。
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根本没有回去的退路。
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努力逃离原生家庭和出生地。
仅仅这样,就已经耗尽了所有。
我想起了朋友M的故事。
M在广州读书,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留了下来。
但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变化,工资不涨反降,对比越来越昂贵的生活成本,让他萌生了回老家开花店的想法。
于是火速辞职,投入到了花店的生意当中。
一开始,一切都如他预想般顺当。
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依赖散客来买花,很难长久维持。
最后还是得靠跑通酒店、婚庆公司等等,成为长久的合作供应商。
但想要拿到这样的大单子,没有点沾亲带故、没有点门路,根本轮不到。
再加上,M长期在外工作、求学,早已习惯大城市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想到要张嘴求人,就觉得尴尬、难受、别扭,总跨不过心里那道坎。
不出意外,还没到一年,M的花店就面临关门。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
更令他无法忍受的是,得知他的境况后,父亲的第一反应就是骂他「不中用」。
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父亲指责了。
从他辞职回来以后,准确来说,从他的花店亏损开始,父亲时不时就在他面前提起:
「别人的孩子如何优秀」「工作单位怎么好」,然后再一一细数他如何不是……
当晚,他就买了回广州的票。
「现在想想,想要在县城这个讲究关系、人情的江湖里站住脚,最难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
再加上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看你这样也着急,但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一直挑剔指责。
这种压抑的生活让我只想逃离。」
小县城舒服吗?
当然舒服。
蓝天白云、蔬果新鲜、街边漫步,快乐触手可及。
要是自己再「争气点」,能熟练掌握各种人情往来的技能,勇闯事业不在话下。
如果家里关系也「争气点」,认识的熟人多点的话,想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出谋划策。
但这都是建立在:
父母不作妖不吸血,还愿意给你兜底;
而你也有足够的能力。
要是家里无权无势,父母天天只会指责你。
三句离不开钱,四句走不出结婚,五句都是把你养大不容易,六句说的看别人的孩子。
再加上,熟人多管闲事,邻居七嘴八舌,亲戚道德绑架。
回小县城,无异于选择了一场精神上的凌迟。
太难了。
于是,只能选择继续在大城市飘荡着。
不是不愿意回家,而是回不去。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有一个情节。
王漫妮在上海生活不如意,决定回老家。
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也认识了条件不错的相亲对象。
可时间久了,王漫妮渐渐难以忍受:
小县城复杂的人情关系看似便利,却令人窒息;
和相亲对象,约会、吃饭、看电影,却无共同话题可言。
她不甘心未来人生,就这样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最终拖起行李箱,义无反顾地离开。
既然在哪里都不如意,那不如趁着年轻再拼一把。
这是王漫妮的选择,也是大部分留在大城市的人,最真实的想法。
「我一直很庆幸的是父母把我们,从一个小山村里面带到了大城市。」
这是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
她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偏远小县城,比同龄人幸运的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她接了出去。
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了「羡慕」。
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博物馆、科技馆,还有丰富的户外活动;
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一天泡在图书馆或书店,看着那些自己听都没听过的书;
大城市的孩子,可以第一时间见证社会的变化。
那时她心里就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要留下来。
于是她拼命读书,考了大学,进了央企,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开启新的人生。
「现在每次一回去,看到老家里的女孩早早被催婚生孩子,然后再苦哈哈的养孩子,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命运。
我的心里都会泛出一些感慨,还好我的父母努力了,现在我也必须努力,让自己站在更大的舞台上,给孩子更多可能性。」
这些年,「逃离北上广」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但说白了,很多人并不是「突然活通透了」。
而是在外面吃亏了、挨打了,借此宣泄自己的苦闷与厌烦「大不了就回老家呗」。
可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真正离开的又有多少呢?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
2023年,39.2%的人逃离了北上广深15个月后,重新选择了一线城市,成为了「回笼漂」。
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什么都贵。
可当一个人已经见过外面的世界,享受过更好的经济、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工作机会,有更多发挥能力的可能性后。
真的很难再甘心回去按部就班,平庸一生。
而我们更不愿,那些我们在成长上吃的亏,在孩子身上重演一遍。
选择安逸很容易,但是生活的残酷就在于:
你不努力奋斗,下一代就得拼命努力。
所以,你看,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的选择。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好。
生活慢、压力小,只要你不被物质欲望支配自己,大概率也能过得舒服滋润。
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坏。
严峻的就业环境、上涨的失业率、仍旧高昂的房价……
即使待得再久,也很难有归属感。
孰优孰劣,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
但我想,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自己的答案。
小编也有两句话想分享给大家。
1)家富则留守,家贫闯四方。
对于家庭普通,父母也无法托举的人来说,能尽量去大城市发展就不要留在小地方。
小县城的资源、人脉、财富基本只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没有关系的人很难出头。
大城市虽然人情冷漠,竞争关系惨烈,但相对来说更懂规范,更守规则,努力也更有机会获得回报。
如果最后混得好,留下来,那你的下一代从此就是一条新的起跑线了。
哪怕混得不好,再回家,但学到的见识和积累的经验,也会让你完成一次新的蜕变。
而对女性来说,趁着年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会知道人生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远不止婚姻和家庭。
2)不去美化没有走过的那条路,选了,就坚定走下去。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无数选择。
选大城市还是小县城;
选文科还是选理科;
选喜欢的工作,还是擅长的事业……
然而当我们做出诸多决定后,又时常懊悔自责「如果当时选那个就好了,一定过得比现在好吧」。
人总是会习惯性去美化自己没选的路,似乎那条未被我们选择的道路,才是坦途。
可生活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都会失去另一种生活模式。
作为成年人,我们能做的,在权衡比较之后,做出最优化的结果。
选了,就坚定走下去,努力让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各自的人生难题。
大城市也好,小城镇也罢,也许我们并不是害怕最后的决定。
我们害怕的是,一生忙忙碌碌,最终还是辜负了自己。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选择。
但请你记得:
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你都是在向前走。
与其在纠结、后悔中内耗自己,不如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脚下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点个「在看」,不管在哪,愿你心中有梦,脚下有路。
你觉得现在的人,应该选择大城市还是回小县城,为什么?
写在最后
最近有读者留言说,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着急。
我才发现,微信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没
☆星标☆
就容易错过。
星标公众号后,更新能及时收到,为了不让我们走散,提醒大家尽快 ☆星标☆ office研习社
© 作者: 十点小嗲。 来源: 十点读书(ID: 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