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市場就是香港樓市。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們今天就從近期的市場切入。
1
目前的香港房地產市場和內地市場完全是兩個氣氛。
香港是人滿為患——
這是香港恒基兆業計畫Belgravia Place認購現場,138套房,4400個意向登記。
內地房地產市場是 人氣低迷,偶有爆款,也是低價走量 。具體圖片就不放了,大家隨便哪個城市,隨便進個銷售中心一看就知。
造成這一局面比較表面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 香港救市政策安排的很到位。
第二個是, 香 港房地產市場體量「小」,且是面對全球的不限購市場。
先看第一點,香港救市有多到位呢?簡單說就是 政策超預期。
為何內地各大城市救市政策對市場影響,屢屢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說到底就是政策太平常了,或者太收著了,就怕稍微一用力市場大起大落。
而香港不一樣。這一點港媒形容的很生動。
去年10月,香港樓市第一次出救市政策。港媒稱之為樓市 「減辣」 ,並調侃市場對此 「不激動,大家還在等! 」。
今年3月的救市政策,港媒稱之為 「撤辣」 ,形容此次政策是 「14年來首次零壯舉!」。
港媒之所以會有如此評價是因為, 從「減辣」到「撤辣」, 二者區別是質的飛躍。
比如去年10月的 減辣政策 是——
1、買家印花稅(BSD)由原本的15%減至7.5%;
2、新住宅印花稅(NRSD)從15%減至7.5%;
3、額外印花稅(SSD)的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
關鍵詞是「減」。而今天3月 撤辣政策 是——
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
也就是說內地人、外國人、公司客等在港購房繳稅負擔與香港首次置業客戶看齊,僅需繳納從價印花稅(AVD),低至100港元。
以一套總價1000萬港元的房產為例,「撤辣」前非香港永居人員至少需繳稅300萬港元,「撤辣」後降至37萬港元。
我們知道,香港是沒有限購的。區分本地人和外來人的方式是 買入時繳納的印花稅稅率不同。
因此, 香港的「撤辣」就相當於北上深不限購。
你能想象,北京買房不限購,上海買房不看積分,深圳想買隨便買之後,樓市要瘋的樣子嗎?
大概就是香港樓市現在的樣子。
2
再看第二點, 香港房地產市場體量「小」。
這一點大家看香港的地形圖一目了然。
香港典型的山多平地小。 由三部份構成:
一個半島——九龍
一個大島——香港島
九龍北部的陸地及其余262個海島——新界
雖然有1000多平方公裏的區域面積,但750萬人口主要集中在200平方公裏的平地上。(紅圈內,主要集中在九龍半島、香港島北部,還有北面的元朗、沙田等地。)
因此,香港城區每平方公裏的人口已高達25,684人,是北京的5.9倍,上海的4.6倍,連面積狹小的新加坡,人口密度也不及它的一半。
這樣的地形其實並不適合建城。 但奈何歷史給了香港機會。
在1841年之前,香港是土地私有制。後來在英治時期,香港所有土地都屬於英國皇室,稱為官地。
早期英國人對香港的定位僅僅是鴉片的中轉倉庫。但是隨著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內地大量人口湧入香港。
這就是香港人居緊張根源之一。
當時許多貧苦老百姓選擇居住在臨時搭建的木質簡易房屋裏,但這種木屋安全隱患很大。
有香港地方誌就記載1953年-1954年,僅一年,木屋區就先後發生五場大火,4.2萬人喪失。
於是為平息民怨,1954香港開始興建安置村落和廉租屋。
在之後的10年,香港逐步形成公屋和商品房5:5的供應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截止到2023年底,香港一共267萬套房子, 其中政府公營房屋就有120萬多萬套,私人住宅只有140萬套左右。
朋友們,當我們去年提出「讓保障的歸保障,讓市場的歸市場」。其實香港早就已經實作了。
所以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底色就是雙規制。這一點很重要。
因此,香港的房價一定程度上和普通底層人其實是沒什麽關系的。
在香港有接近50%的人都是居住在政府建設的保障房中,或租公屋或買居屋。
而有錢人、中產,可以買商品房,從10萬新界,20萬的九龍,50萬的半山,以及100萬的深水灣、淺水灣,想買哪就買哪。
而真正影響並在乎、關註香港房價的也是這些人。
所以在香港,房東是一個很龐大的政治正確群體,背後是財政和稅收。 也因此,在香港「救樓市、保房價」是有大義的名分的。
這一點和內地截然不同。
內地的主流輿論是「喊房價下跌」是符合大眾口味,是有群眾基礎的。而呼籲房價上漲則是過街老鼠。
但香港不一樣。合力「救市」在香港絕對是政治正確的事情。
這也是香港「撤辣」能一擼到底的根本原因。
其實在香港房地產歷史上,這就是常規操作。
也因此,在香港,房東這個群體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香港的土地供應。
香港歷史上著名的「八萬五計劃始末」,大家可以網上搜一下,會對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供應有更直觀的認識。(恐涉敏感,不多說了。)
長期以來,香港每年新建都在2萬套左右。
以2023年為例,港府的官方統計新房庫存為19950戶。就是這不足兩萬戶的庫存,被港媒渲染的如臨大敵。
這就是香港房地產的底層邏輯,也是價值所在。 救市也是真救市,供應少是真少。
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基本面——長期謹慎供應。
這也是香港樓市最受詬病的一點。
但如果僅從供需看,香港房地產市場其實比內地一二線城市更安全。
至少香港房地產市場沒有天量供應。
對比內地一二線城市,香港750萬人聚集在200平方公裏的平地上。而內地任何一個一二線城市,隨便規劃個新區都幾十上百平方公裏。城市框架東西或者南北能拉五六十公裏,動不動就要再造一個新城,拍不完的地王,賣不完的房子。
不僅如此,香港的房地產是高度市場化的,內地資本、國際資本都可以進入香港炒房。
所以,香港的房價是市場決定的,而不是政策。
正常情況下,是真實反映香港的資金量和購買力的。
因此,我調研完香港房地產市場,我的結論反而是,目前在大中華區域值得關註城市是深圳和香港。
而香港和深圳之間,我更傾向香港。
至少香港房地產市場更市場化,搶人是真拉的下臉去搶 (目前五種拿身份方式,比北上深廣都簡單,都省錢,學歷低至大專) ,而輪到救市的時候是真沒啥顧慮,一擼到底,直接取消一切枷鎖,是真救市!
更何況香港房產還是美元資產,能對沖將來不確定的風險,沒遺產沒增值稅,挺好!
3
香港房價高不高,全球第一,確實高。
僅從房價絕對值看,深圳房價只有香港房價的50%。 但香港房價算的是套內面積,沒公攤。對於國內70%的得房率,深圳同等級地段房價,應該是香港房價的七折。
那麽香港的房子值得買嗎?
90%不值得。
但作為長線資產配置, 10%的香港房子是值得關註的。 尤其是對於內地有境內外資產配置需求的朋友。原因有三點:
1、香港資產稅率低,稅制簡單,可貸款。
香港房產持有兩年以上,不對增值部份收稅。賣出時,無需要繳納任何稅費。
香港房產沒有遺產稅,只有買入時的印花稅,最低是2.25%。
香港房產購買時,可以貸款,最高可以貸九成,一般都能貸6-7成。
2、風險對沖。
香港是美元聯席制,所以香港的房產對於內地朋友來說是美元資產,屬於海外資產配置,在當下可達到資產對沖的目的。
3、持有成本低。
對比其它海外房產,基本上相當於年1-2月的租金,這個持有成本比國內一線房產的成本還低。
那麽如果你去香港買房,有沒看房心得或者建議給你呢?
有的。
前面我們提到,香港山多,人密,供應少,所以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板塊是嚴重固化的。 (這一點和內地非常不一樣,內地新區新板塊不斷沖擊老核心的地段價值,香港不是)。 也因此,香港房價梯度非常明晰,核心區核心價值也是有高度共識的 (不需要費心思去判斷) 。
所以,在香港買房,凡是帶有投資、增值目的的,地段肯定是放第一位的。
具體來看——
1、維港兩岸是核心,離維港越近越好
2、港島>九龍>新界
3、港島中半山>港島西半山>港島南區=港島東半山>赤柱石澳等東部邊緣板塊。
4、未來10年,政府預計再建40萬套公租房,所以,買房不要買剛需房。
5、過去三年這輪下跌周期中,新界跌30%+,所以,不要買新界。
具體港島買房建議——
1、新房重點關註黃竹坑,兩站到金鐘。
2、二手房,不建議,太難選,非香港本地人根本沒時間和精力。
九龍區買房建議——
1、34和41學區、臨維港海景房,重點關註。
2、九龍區原則上不要出界路線。
3、九龍只看九龍塘、啟德、何文田、九龍站這四個地方即可。
上面的建議是基於我們米宅團隊多批次赴港調研,也基於我們在香港有本地團隊。
當然上面的建議還是比較粗糙的,更建議對香港房產感興趣朋友們能抽空親自到港看看。
另外還有很多個性的問題,比如香港的房價梯度,多少錢買哪裏?香港貸款政策?等等,均可以點選下方二維碼1對1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