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海外

花幾十萬卷競賽,到底有沒有用?聽聽錄取學生家長的大實話!

2024-07-16海外

為了增加名校申請時的學術優勢,除了穩固課內標化成績,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參加 國際競賽

參加競賽的學生越來越多,導致市面上逐漸出現了一些 「價效比」不那麽高的賽事計畫 。如果將大量學習時間放在這些計畫中,對學生個人發展及未來申請都幫助甚微。

參加競賽對申請真的有用嗎?采訪了歷年一些成功被名校錄取的學生家長,在他們看來, 為什麽要讓孩子參加競賽?又該參加哪些競賽?

01

為什麽讓孩子參加競賽?

競賽,不建議從眾 。是否要參加競賽,需要 從孩子自身出發 。就像課內基礎還沒搭建好的情況下參加競賽,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人會說讓孩子參加競賽就是為了拿獎,獎項越多越好,但其實沒有一所學校表示因為拿獎多就能無條件錄取。

參加競賽的根本目的是想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學術能力,證明自己所做出的學術探索與努力 。好的競賽成績是錦上添花,但不是參加競賽的唯一目的。

競賽題目通常難度都比較大,參加競賽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次「 冒險 」。

能夠一個人解決未知難題,這個過程可以 提高學術信心和興趣 ,不僅對當前的標化學習有幫助,對後續申請環節,如個人文書和牛劍筆面試,也相當於提前做了規劃準備。

一些賽事計畫會匯集來自各地的學生,這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平台,讓他們跨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 與同齡人交流思想、分享見解

不僅能學到各種新穎學術理念和學術成果,還能深入了解多元文化的魅力, 培養合作領導、語言交流、國際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02

參加競賽時要避免哪些誤區?

上文提到競賽拿獎可算作誤區之一,而另一點,就是 對參賽數量的追求

其實 參加的競賽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 ,申請名校要做的準備頗多,而時間和精力有限。競賽是標化的補充不是代替,拿到名校入場券首先由標化決定。其次,很多時候一個高含金量競賽可以抵多個普通獎項。

在參加的賽事計畫選擇上,有可能 缺乏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 ,只是跟風讓孩子參加競賽,沒有考慮到競賽與未來專業選擇、職業規劃的關聯性,這點也是誤區之一。

03

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參加的賽事計畫?

有著明確目標,成功規避參賽誤區,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競賽計畫即可。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未來專業方向,可以選擇與該專業相關的競賽計畫。尚未確定專業方向,可以選擇與孩子興趣和能力相匹配,或一些 綜合性強、能鍛煉多方面能力 的競賽。

優先考慮那些 有權威機構背書、歷史悠久、影響力廣泛 的計畫,重視競賽的含金量和認可度,避免參加一些商業性質濃厚、缺乏專業性的競賽。

比如可以先尋找與院校有直接聯系的競賽計畫。以物理專業為例,牛津大學物理系點名 BPHO ,在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推薦的課外賽事中也出現了BPHO的身影↓:

牛津大學物理系

BPhO(British Physics Olympaid),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 由牛津大學物理系主辦 ,行政辦公室也設在牛津大學物理系,是英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含金量超高的計畫之一。

此外,數學方向的 UKMT、AMC ;化學方向的 UKCHO、CCC ;生物方向的 BBO、USABO 都是院校直接推薦或與院校有間接聯系的知名賽事計畫。

一些相對較為小眾的賽事計畫,可以透過檢視 獲獎比例、參賽選手分布、競賽級別及舉辦方 來判斷含金量;

如果參賽學生都能拿到金獎或蕞高獎項, 無法證明學生之間的學術差異 ,側面說明這項賽事計畫價效比並不高。

在備賽過程中要 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式開始進行備賽準備前,可以先留出一定的時間鞏固課內學術基礎,提醒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同時,也要及時關註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鼓勵孩子 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競賽 ,將競賽視為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如果出現過度疲勞、焦慮等負面情緒,要及時進行疏導和調整。

暑假來襲,我們提供 一系列申請規劃服務

以未來專業為導向,幫助同學們規劃國際競賽,覆蓋 AMC BBO NEC CCC STEP EPQ 等國際競賽及科研活動,專註每一細節,精研解題思路,模擬實戰不停歇!

你將獲得:

客製講義+分類題庫+教材/課程大綱+配套書單

前測階段摸清學生自身優勢和薄弱處, 確定 個人國際賽事規劃路徑 ,走穩第一步。

模考測試+診斷報告 ,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情況便於調整學習方向。

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認真負責的課後督促

學科老師 1v1跟進學習狀況 設定賽事答疑群,定期分享學習進度,答疑解難,實作課後「保溫」,搭建與家長、學生溝通的橋梁!

科學+負責 ,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勢必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幫助大家更好實作目標,全面吸收知識點!

競賽課程完整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