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你 , 很簡單 , 看他怎麽跟你吵架的 。
花好月圓的時候你看不出一個人的缺點 , 只有在爭吵的時候 , 或者說極其憤怒的時候 , 一個人才會徹底放下偽裝 , 讓別人看見他的人格底色 。
所謂的偽裝其實在心理學上叫防禦機制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防禦機制 , 人格不同的人防禦機制不同 , 相同人格的人 , 防禦的招數就是相同的 。
防禦機制是怎麽來的呢 , 就是一個人童年經歷加上過往的情感經歷塑造的 , 所以說你了解一個人的最好的方法 , 其實就是跟他吵架 , 激起對方的防禦機制 , 然後你就能了解他的過往 , 和他的內核 。
舉個例子 , 比如說你的伴侶是回避型依戀人格 , 那麽當你們發生沖突的時候 , 他不會過度的指責你的 , 也不會糾結於你們之間誰對誰錯 , 他會迅速的關閉自己的耳朵 , 躲起來 。
不管你的情緒多麽高漲 , 你的委屈多大 , 他都不聽你啰嗦了 , 面對沖突的時候 , 回避的表現就是進入洞穴 , 關閉溝通視窗 , 這就是他的防禦機制 。 就像是自己給自己建造了一間安全屋 , 他透過關上門來抵禦外來傷害 。
當然 , 這說明在他的思維邏輯裏 , 吵架代表傷害 , 他關上門防禦的是你的精神攻擊 , 那麽由此可見 , 這個人過去經歷過很強烈的語言傷害 , 可能原生家庭裏父母給過他很多的打壓和貶低 , 這種印象內化到他的人格裏 , 就變成他本能的防禦機制 。
這種人 , 你想跟他吵都吵不起來 , 他關上門以後你們之間只剩下冷暴力 , 他關門的動作不僅隔絕了傷害 , 更是隔絕對對方的共情 , 當你把心門關上了 , 不管對方說他多麽痛苦 , 你都感受不到。
所以很多回避型的伴侶會覺得對方很無情 , 其實他不是沒有共情的能力 , 而是對方關心門保護自己的這個動作 , 不小心把你的感受也關在外面了 , 他本意是自我保護 , 但是卻無意間造成對伴侶的忽略和傷害 。
我們從他這一防禦機制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極其害怕傷害的人 , 乃至於他一刀切的隔絕對方所有的意圖 , 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 , 吵架有時候不全是惡意的傾瀉 , 還有對方渴望被看見的委屈 。
越害怕受傷的人 , 說明他受過越重的傷 , 幾乎所有回避的童年都被精神暴力過 , 他無數次嘗試溝通掙紮都沒用 , 才找到了這個一刀切的保防禦機制保護自己 。
有時候我們不要怪他太絕情 , 要知道正是這種絕情的防禦機制 , 從小到大 , 救過他一次又一次 。
與回避型相對的防禦機制是焦慮型的 , 焦慮一吵架就容易情緒上頭 , 攻擊性瞬間變強 , 他防禦的本質就是攻擊 , 我先打趴你 , 免得你來打我 , 這種主動型的防禦機制 , 其目的並不是攻擊 , 而是索取 , 他所有的語言 , 都在訴說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 , 他渴望被看見 , 被關註 , 渴望被愛 。 焦慮的情緒不過是他的表達方式 , 並不是他真正的需求 。
由此可見 , 焦慮型人格比較缺愛 , 她之所以有這樣的防禦機制 , 大機率是小的時候 , 養育者沒有關註過他的內在需求 , 只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排孩子的一切 , 導致焦慮的孩子覺得真正的自我不被愛 。 所以焦慮在面對沖突的時候 , 他的本能是不斷的去表達自我 , 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但可悲的是 , 焦慮沒有在養育者的身上學會過正確的表達方式 , 他摸索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的時候往往是錯誤的變形的。比如他說不出內心的恐懼 , 只是用發脾氣的方式指責對方不好 , 如果對方是一成熟的人 , 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她索取愛的本質 , 那麽對方會給予他包容 , 但如果遇上一個回避型 , 那完蛋了 , 回避看不透本質 , 甚至他先開啟防禦機制 , 一吵架自己先回避了 , 所以雙方會形成越來越深的誤會 。
吵架越多 , 你就越了解一個人到底害怕什麽 , 最後就能悟出他到底需要什麽 , 所以說你們不要害怕爭吵 , 敢於直面矛盾 , 敢於磨合 , 你才能最終找到跟這個人的正確相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