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古人稱它為「仙草」,煮水滋養肝腎,嫩葉還是美味野菜,你認識嗎?

2024-02-23鄉墅

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存在著眾多被賦予神奇療效的草藥,它們常常被統稱為「仙草」。例如,在一則膾炙人口的傳說中,「彭祖」因其長壽而被譽為壽神,據說他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壽,得益於長期食用武夷山所產的靈芝。因此,靈芝便在後世流傳中被尊稱為「仙草」。

然而,在現實世界裏,並不存在能夠確保人長生不老或起死回生的仙草,那些超凡入聖的描述多為誇張之辭。盡管如此,這些被譽為仙草的植物確實各自蘊含獨特的價值和功效,在實際套用中確實在某些健康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效果,這也是人們給予它們高度贊譽的原因所在。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為大家介紹一種源自農村的野生植物,這種植物自古以來就被古人冠以「仙草」的美譽。它的嫩葉不僅可作為一道美味的野菜,而且透過煮水飲用,據說還具有滋養肝腎的良好效果。

提到這種野生植物,我個人相信它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在廣大的中國農村地區。它常見於水溝、稻田邊緣、河岸以及濕潤的土壤環境中。實際上,這種野草在中國的分布範圍極為廣泛,幾乎涵蓋了全國各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鱧腸」。

盡管「鱧腸」這一學名可能對部份人而言不夠熟悉,但其在民間擁有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別稱,如旱蓮草、墨旱蓮和墨汁草等,這些名稱都與其獨特的生長習性緊密相關。鱧腸屬於菊科鱧腸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通常較為矮小,高度大致在30厘米上下,最高可達到60厘米的高度,因此,在眾多野草中,它算是相對低矮的一種。

鱧腸的葉片形態並無獨特之處,通常呈現為長圓狀披針形或單純的披針形結構,與眾多野草葉子相似。然而,其花朵卻別具一格,形狀酷似蓮蓬,頗具觀賞趣味。此外,鱧腸擁有一種獨特的特性,不同於大多數野草,當你輕輕搓揉其莖葉時,會釋放出如同墨汁般的黑色汁液,這也是它獲得「墨旱蓮」、「墨汁草」等俗稱的原因。

鱧腸是一種生命力旺盛且繁殖能力強的野生植物,一旦生長,往往能迅速形成大片群落。它偏好在農村水田周邊繁衍生息,因此,在許多農村地區,農民們常視其為有害雜草。但實際上,鱧腸蘊含著豐富的價值,並非僅僅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農田害草那麽簡單。

鱧腸草在古代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甚至被贊譽為「水畔的靈草」。【本草綱目】這部典籍中詳實記載了鱧腸草的特點與功效:李時珍指出,因其莖稈折斷後有如烏魚腸般的墨汁流出,故得此名,民間又稱其為「墨菜」。其細小果實形似蓮蓬,因此又有「蓮子草」之稱。鱧腸草性平味甘酸,無毒性。

據古書記載,它對血痢、針灸後傷口出血不止等狀況有顯著療效,外敷即可迅速止血;將其汁液塗抹於眉毛和頭發上,可促進毛發快速生長且濃密茂盛,同時具有烏發和滋養腎陰的作用。此外,鱧腸草還能用於止血排膿、暢通小腸,並可用於治療各種瘡癤腫痛,其藥膏點塗鼻腔還可益智醒腦。

簡而言之,鱧腸草全身均可入藥,尤其在滋補肝腎、止血消腫方面卓有成效,對於改善須發早白、頭暈目眩等癥狀頗為有益。而其簡易的使用方法是將鱧腸草煮水,然後用煮出的藥汁洗頭,這樣就能促使頭發變得烏黑亮麗且繁茂。

實際上,在中國民間,很多人都會使用鱧腸煮水來洗發,但往往並不清楚其確切功效。現在讀到此處,一些讀者或許已經有所領悟。

除了藥用價值外,鱧腸還被證實是一種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將鱧腸作為食材,並在長期食用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它的養生效果,因此賦予了它「仙草」的美譽。

追溯至唐代時期,有一位以「虛無子」自稱的采藥老者曾言:「切勿以為只有生長在高山之巔的靈芝才堪稱仙草,水邊同樣也有這樣的神奇植物。當鱧腸長至約6英寸時,便可考慮開始服用。在其嫩葉時期,可以當作野菜食用;夏秋兩季,新鮮莖葉可用於煎煮飲水;而到了冬季,則適宜采用曬幹後的莖葉煎湯飲用。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收獲顯著成效。據說堅持食用鱧腸之人,有望達到百歲高齡仍保持烏黑頭發和敏銳視聽。」

當然,古代文獻中對鱧腸的描述盡管略顯誇大,但無疑從側面印證了其內在價值不容忽視。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鱧腸在滋養肝腎方面確實具有顯著的功效。

既然鱧腸兼具藥用和食用特性,那麽如何合理地將其融入日常飲食呢?通常的做法是在春季分時采集其鮮嫩莖葉,經過仔細清洗後,以熱水稍作焯燙以去除其中的黑色汁液,接著撈出並用清水沖洗幹凈,瀝幹水分後切段。

這些處理過的鱧腸可以與肉類一同炒制食用,或者將焯燙過的鱧腸用於熬湯,增添風味。另外,也可在煮大米粥接近熟透時加入洗凈的鱧腸菜,繼續烹煮至完全熟軟,最後添加適當的調料便可供食用。

總結來說,鱧腸雖外表平凡,但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因此我們不應低估它的重要性。同時,建議大家增進對鱧腸的認識與了解,或許在未來的生活或健康調理中,鱧腸會成為一種實用的選擇。

朋友們,你們是否熟悉鱧腸這種植物呢?又是否知曉它所具備的這些益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共同探討分享關於鱧腸的知識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