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村的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孩子們的零用錢少得可憐,想要解解饞,就得自力更生。於是,山野間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他們成群結隊地去尋找那些大自然饋贈的美味——野果。這些野果,有的貌不驚人,但味道卻出奇地好,讓人回味無窮。
記得小時候,每當秋風送爽,我便跟著父母穿梭在山間的小道上,去尋找拐棗、金櫻子、棠梨等誘人的野果。那些甜蜜的滋味,至今仍讓我念念不忘。我們在采摘的過程中,總是邊吃邊玩,待到滿載而歸時,肚子早已被填得滿滿當當。而那些剩余的果子,則會被父母巧妙地加工成蜜餞或是泡酒,成為家中的一道獨特風味。
對於許多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采挖野果無疑是童年最難忘的記憶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美好的時光,聊聊那枚名為「腎蕨」的奇特野果吧。
在南方的鄉間山野,腎蕨這種植物可算是再尋常不過了。它與鳳尾蕨、蜈蚣草等野草長得頗為相似,每當秋風起、冬意濃時,老一輩的人們便會背起竹簍,踏進山裏撿拾那些幹枯的腎蕨莖稈。這些莖稈,帶回家便是極好的引火柴火。
但腎蕨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的塊狀根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貝。那橢圓形的根,色澤黃褐,宛如縮小版的馬鈴薯,卻只有鵪鶉蛋般大小。在我們這兒,腎蕨根有個接地氣的名字——「鳳凰蛋」,而在其他地方,人們又稱呼它為馬騮卵、圓羊齒等。別看它外表不起眼,實則能食用,且味道鮮美得很。
腎蕨根裏面有很多澱粉,洗完了直接吃,口感是綿綿甜甜的,有點像吃面粉的感覺。不過,煮著吃的話味道會更好一些,跟煮熟的馬鈴薯差不多,但是比馬鈴薯要甜一點。
在我小時候,山裏的腎蕨特別多,雖然不是到處都是,但找起來也不費勁。每次找到一片腎蕨,就能挖個幾十斤帶回家。洗幹凈後,我們就把它當零食吃。
以前聽爺爺講,腎蕨根不僅能當零食,還有更大的用處。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就會去山上挖野菜、剝樹皮(比如榆樹皮)吃。腎蕨根就是那時候很多人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之一。他們把挖回來的腎蕨根煮熟了吃,就像吃飯一樣。
腎蕨根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具備藥用功能。作為中國傳統中藥材之一,腎蕨根在入藥後通常被稱為「石黃皮」。其藥理作用包括清熱利濕、寧肺止咳以及軟堅消積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腎蕨根已不再作為主食或兒童零食,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失去了價值。
在廣西和貴州等地,腎蕨根已成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盡管野生資源豐富,但由於其生長環境的特殊性,人工種植較少,因此市面上銷售的腎蕨根多為野生采集。這使得腎蕨根作為中藥材的價格相對較高,一般在每斤20元左右,而經過晾曬的優質產品甚至能賣到30多元。
盡管現在許多人已不再食用它,但每年還是會進山挖一些。通常只需小半天,就能裝滿一背簍。挖回來後,自己留一點嘗嘗鮮,剩下的基本都拿到集市上去賣。腎蕨根一年四季都能挖,但有經驗的老農更傾向於立冬前行動。
這時候的腎蕨根數量多,個頭也大。而且,此時腎蕨植株大都枯黃了,還能順便割些回家當柴火燒,真是一舉兩得。
不知道各位朋友的家鄉有沒有人去山裏割腎蕨、挖腎蕨根呢?你們嘗過腎蕨根的味道嗎?在你們那裏,它又叫什麽名字呢?期待大家的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