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鄉村創富:養花養成「菜」,1斤能賣15元

2024-04-26鄉墅

做農業真需要一點情懷。用一句老話說,既要埋頭拉車,還要朝前看路。不能老是只盯在傳統的耕作和粗放式的經營上,需要有跨界的思維和大膽的嘗試。過去,我們在城市的街頭都能看到提著花籃按朵賣梔子花的 「賣花姑娘」,大家都知道 梔子花很香,可能很少有人想到用梔子花來作菜。

在湖北,梔子花就成市場上最貴的 「蔬菜」 15元/斤

梔子花按斤賣 單價 15元變身「蔬菜貴族」

6月13日一早,湖北武漢七裏廟生鮮市場外就有商販在賣梔子花, 但是並沒有像過往那樣按 「束」或「朵」來叫賣,而是直接喊出了「15元一斤」

「這些梔子花是我們在 自家菜園子裏種的,可以買回去炒著吃,就用五花肉來炒,香得很! 」面對上前咨詢的好奇群眾,攤主盧師傅認真地推薦起來:「當然,也可以還是買回去當做花來養,清香好聞,就是要把這些花苞慢慢養開。」

在盧師傅面前的花籃裏,在售的梔子花被分為了兩種不同的樣子。一種是已經盛開了的花朵,正常按 「朵」來賣,5朵為一紮,只要2元;另一種則是 還未開放的花苞,號稱可以用來做菜,要價 15元一斤。「 梔子花苞有營養,味道香,我們都不舍得吃 」。

在七裏廟生鮮市場裏,還沒有單價能達到 15元一斤的蔬菜。 用來做菜的梔子花搖身一變,成為市場裏的 「蔬菜貴族」。逛市場的不少市民會選擇買下幾枝「花苞版」梔子花來嘗鮮。

「之前看到過介紹梔子花來做菜、泡茶的文章,還蠻想試試,今天碰到了就買了一點,反正不好吃也可以當花來養著。」買了10元梔子花的市民陳先生說,買回家「一花兩用」也不會虧。

自種自采自食 「花苞」梔子很搶手

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林果專家介紹,梔子花又名山梔子、黃梔子,成熟的果實普遍用作中醫藥材,又叫做木丹、越桃,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等功效,可以藥食兩用。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們更多是將梔子花用來觀賞,以及透過花的獨特清香來改善空氣環境。

那麽,農戶是如何邁出 「梔子花當菜來賣」這一步的?陸師傅表示,他來自蔡甸侏儒街,所住村落的山坡崗嶺上滿眼都是梔子樹。過去夏天花季裏,梔子花主要作為裝飾品,幾乎沒有什麽經濟價值。 近幾年,盧師傅在外地聽到也看到梔子花用來做時令菜肴來吃,而且還是一道頗受歡迎的菜,這才想到,也可以在自家多多種植梔子花作為菜品賣。

2022年4月,盧師傅在自家菜園子周圍栽種了十幾株梔子花樹,不僅棵棵都成活了,而且 6月初就全部開花,每株開了十余朵,采摘了以後,過幾天又冒出來 「近段時間隔幾天就采一回,然後試著把采下的花拿到市場上賣, 沒想到每次很快就能賣完。

從賞花到吃花 規模種植增收,市場前景巨大

在新洲區潘塘街管寨村,一進村灣就能看到連片的梔子樹,每棵樹有一人多高,已經有村民正在綿延的梔子花海中采摘。

村民盧義芬說,現在梔子樹在村裏特別接地氣,不管是家養種植的,還是野生的,長得都比較好。 「其實,村裏從2013年就開始小規模種植梔子樹,這兩年擴產比較快, 種植面積已經達到近 500畝了,每年的6月就進入盛花期。」

潘塘建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目前整個合作社已建設有 2000余畝的梔子花產業園 ,成為不少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據相關資料顯示,潘塘街管寨村梔子花產業園已經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和休閑旅遊觀光產業為一體的融合發展,產值能夠達到近千萬元。

合作社還透過實行 「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增收。 在梔子花的采摘高峰期裏,整個村裏的用工人數可以超過 300人, 每位村民每天在家門口能獲得 100多元的收入。

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林果專家介紹,梔子花原產中國,全國大部份地區有栽培。在種植上根據不同需求,可采用有性種植和無性種植,即可用梔子花種子種植,也可用梔子花枝扡插種植。

生產特性上,梔子花在一年中可春播或秋播,每畝可收花苞 2000斤到3000斤,收種子2000斤左右。梔子花用來做菜、做茶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非常高。

實際上,梔子花做成菜在許多地方已是每年夏季不可錯過的美味。江西省樟樹市歷史悠久是著名的中國藥都。每年的 5、6月份,漫山遍野的梔子花是樟樹市的一大勝景。 一樹樹梔子花盛開,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贊道: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樟樹人知道,除了觀賞以及藥用,梔子花還是一種美味的食材。美麗的花朵,除了欣賞之外還能入饌滿足口腹之欲,不論是涼拌、清炒、煮湯、或是做成蜜餞都是上等的美食。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加微信xhgzwx1,成為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田園養老社群」的社群會員,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點選「田園養老社群」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