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固有印象裏,蝸居就等於生活品質低下,那如果蝸居在一個花園式獨棟的空間裏呢?
這棟形狀像靴子一樣的房屋,設計靈感來自童話故事,裏面不僅有臥室,還有餐廳和咖啡館。
它位於英國威爾斯野生森林中,主人是一個叫 艾瑪 的阿姨。
她用 1000英鎊(約8000多元人民幣) 建造了這座小屋,在沒水、沒電,甚至沒有衛生間的情況下,一住就是20年。
20年前,艾瑪和丈夫買下了整個農場。也正是這個契機,讓她逐漸愛上了農場裏簡單的生活,不想回到再回到繁忙的城市裏。
於是,她在這裏給自己建造了一棟被綠植掩蓋的小屋,一個人居住。
一開始,艾瑪根本不知道如何修房子。在接下來的20年裏,她不斷修補改建,才有了現在如 童話般美好的房屋原型。
築造房屋墻壁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墻壁外的石膏層都是艾瑪自己研制的——用馬糞等原料調配而成的秘方。
墻壁外圍還會利用粗壯的樹幹,起到支撐作用。
長滿綠植的屋頂加強了防水設計,內層添加了防水能力超強的橡膠材料。
主體結構,站在屋檐下方往上看,就像是一朵大蘑菇,充滿藝術性。
晴天,艾瑪坐在屋外搭建的小平台裏遮陽納涼,微雨天就蜷縮著腿捧著一杯熱茶在這裏看書。
走進房屋內部,不由得感嘆一句: 這種軟裝風格,就像是西域女巫的住所。
房間裏沒有座椅板凳,地上鋪著五彩編制地毯,還有奇形怪狀的貝殼石頭。
房間內的窗戶沒有安裝窗簾,這樣艾瑪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能起床,晚上也不會錯過皎潔的月色和璀璨星光。
然而,屋內這一間臥室已經是房屋內的全部了。由於占地面積狹小,房間裏沒有專門的廚房。
平時做飯,艾瑪會在壁爐內起個小竈,切菜、備菜等工序都在地毯上完成。
洗碗,只能在戶外進行,刷碗用的是剛拔下來的青草葉子。
房屋內沒有鋪設管道,日常要喝的水需要到旁邊的小溪裏面去取。
更具有挑戰性的是:小屋內沒有修建廁所和浴室。
需要洗澡的時候,艾瑪會提著一個水桶去底部有水源的桑拿浴室。
她還在戶外放置了一個浴缸,只要點燃拖肥就能給浴室和浴缸供熱。
在農場裏生活的時間久了, 艾瑪發現自己對物質的要求變得越來越低,生活的幸福感卻越來越高。
她自己在花園裏種了小青菜,在農場種了很多種果蔬,也養了雞鴨羊。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給自足,沒有什麽特別需要花錢的地方。
晚上,房間裏面不能點燈,因為屋雷根本就沒有通電。
但艾瑪已經習慣了這樣生活方式,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天一黑,艾瑪的睡覺時間就到了。
雖說農場裏不缺山泉水,但艾瑪還會用水桶接屋檐下滴落的雨水,儲存起來備用。並且房屋內除了玻璃杯,其他的東西都能夠化作拖肥或是回收使用。
因為在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生活的同時, 不破壞地球生態,才是她理想中的生活狀態。
夏天或是晴天來到這裏的人,都說在這裏生活就是天堂。
但艾瑪強烈建議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冬天或是下雨時再來一次。到那時候,森林裏的生活一定會給他們另外一種體驗。
畢竟,把美好和缺陷都展現出來,才能讓人明白什麽是真正的隱居生活。
平時只要一有空閑,艾瑪就會去收集幹樹枝,為陰雨天和寒冬天氣做準備。
以前的這種時刻,艾瑪總是守在電腦旁,現在終於能真正體會到生活豐富的那一面。
但艾瑪並不是號召每個人都像她一樣生活。
在她看來,在動輒房價上百萬的城市裏,有太多人窮盡一生只為了多買一套能庇佑自己身體的房子,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該有的模樣。
她希望自己現在做的事情,能給人們提供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只要能克制物欲,不必背負幾百萬的房貸,我們也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加微信xhgzwx1,成為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田園養老社群」的社群會員,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點選「田園養老社群」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