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這野菜見到記得連根挖,蒸熟了很美味,人稱「早春第一野菜」,可別錯過

2024-02-16鄉墅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互訪自然少不了豐富的宴飲。在這個時候,餐桌上的佳肴必然以大魚大肉和白酒為主,然而連續的豐盛飲食難免讓人感到油膩不適。因此,許多人在節後會選擇食用青菜來緩解油膩感。

但此時正值冬春交替之際,新鮮青菜供應相對較少,這該如何是好呢?其實不必憂慮,大自然自有其巧妙安排。隨著幾場春雨綿綿落下,田間的油菜花開始競相綻放,田間地頭的各種野草也在悄然萌發新綠。

在這其中,不乏一些既可食用又美味的野菜品種,它們正適宜采摘享用。這些野菜不僅能滿足養生需求,還能有效化解春節期間過多酒肉帶來的油膩之感。

在早春時節,野菜種類繁多,諸如薺菜、野韭菜、敏督利嫩苗和馬蘭頭等不勝列舉,但這些美味大多在三月時方才成熟。那麽,在更早的春季裏,是否也有適宜采摘的野菜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本期內容中,筆者將為大家介紹一種被譽為「早春第一野菜」的獨特品種——米蒿。

米蒿,其學名為播娘蒿,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民間還賦予它「麥蒿」、「米米蒿」等別名。相較於艾草,米蒿雖然在外形上與之有幾分相似,但它身材更為矮小,且葉片相較於艾草更為纖細小巧,數量也更多。

米蒿在中國的分布範圍極其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各個地區,尤其偏好於山坡、荒地以及農田之中,而在麥田區域更是常見至極,往往成片密集地生長在麥田之內及其周邊地帶,故而常被人們視為影響麥田作物生長的有害雜草。

然而,在許多老一輩農民眼中,米蒿卻具有非同尋常的價值。正值早春時節,青黃不接之時,米蒿作為一種珍貴的野菜資源,不僅易於在田間地頭隨手采擷,其口感也相當美味,深受眾多老一輩農民的喜愛。因此,每當米蒿開始破土而出之際,他們便會手持工具,悉心將其連根挖出,帶回家中享用。

對於經驗豐富的老農而言,他們深知麥田中米蒿最為常見。其背後的原因並不復雜:米蒿種子微小,易於混雜在小麥種子之中。農民在播種小麥時,往往不經意間也將米蒿種子一並播入土壤。

當小麥苗繁茂生長之際,米蒿也緊隨著小麥一同破土而出。由於兩者初期均為綠色,幼苗階段難以區分。直至2月中旬左右,隨著生長的推進,兩者的形態差異逐漸顯著,此時便成為了采摘米蒿的最佳時機。這一行動不僅能夠收獲可作為野菜食用的米蒿,同時也順帶清除了小麥田中的雜草,可謂一舉兩得之舉。

米蒿因其在農村地區的普遍性,曾一度成為許多窮苦老百姓在饑荒時期的救命野菜,也因此催生出了豐富多樣的食用方式,如清炒、涼拌和蒸食等。而在各種烹飪方法中,最被廣泛接受且口感最佳的莫過於將其蒸熟後享用。

以往,人們在制作蒸米蒿時較為簡單粗放,通常僅需洗凈即可入鍋蒸煮,主要滿足於基本的果腹需求。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和飲食文化的演變,如今對蒸米蒿的做法要求更為精細講究。以膠東地區的特色做法為例,他們傾向於將米蒿與蝦米、韭菜以及肥瘦適中的臘肉一同蒸制。

其中,選用海產的蝦米尤佳,臘肉則需切成小丁。同時,將韭菜和米蒿切段,並均勻地拌上面粉,隨後放入蒸籠進行蒸煮,待熟透即可品嘗。

米蒿獨特的蒿草香氣加之其良好的吸油性,使得這樣精心蒸制出的菜肴風味絕佳。每一口咬下,滿嘴都浸潤著油脂的醇香,卻又不會讓人感到油膩,反而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因此,在過去的民間地區,流傳著一句「寧可不吃肉,也要吃麥蒿」的老話,足見人們對米蒿美食的喜愛程度之深。

而且,在過去,米蒿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民間藥草,具備利尿消腫、止咳平喘的功效,這賦予了它在日常飲食中兼具養生保健的作用。即使現今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許多老一輩的農民仍保留著每年早春分時前往麥田采摘新鮮米蒿的傳統。

要品嘗到最鮮美可口的米蒿,時機至關重要,特別是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這段時期,貼近地面生長的嫩苗最為適宜食用,此時的米蒿才真正稱得上是美味的野菜。

一旦米蒿進入花期,其食用價值便會大打折扣,而米蒿通常在3月下旬至5月開花,因此,鐘愛此道野味的朋友務必抓緊時機,以免錯過這一季的美食。另外,采挖時建議連根拔起,這樣還能順便幫助麥田清除有害雜草。

春季野外繁多的野菜中,有些蒿類植物與米蒿形態相似,采摘時務必要仔細辨別,確保準確無誤。

各位朋友,你們是否曾親手采挖並品嘗過米蒿呢?覺得味道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體驗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