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碼農

卷什麽都不如卷親子關系

2024-05-17碼農

舊文重發,最近後台有很多姐妹催我寫育兒文。

關註我的老粉都知道,我是半放養式育兒的。

除了,每天雷打不動的聊天講故事時間和周六閨蜜夜話。

學習上的事都交給了她自己。

因為,在我看來,卷什麽都不如卷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好了,教育會自然而然的發生。

💕💕💕

1、做一個「可愛」的大人。

想要好的親子關系,首先就是要去做一個孩子願意靠近並且喜歡的人:

有自己的事情和愛好;
願意陪孩子做一些幼稚的小事;
不要太啰嗦嘮叨;
別掃興,別事事追求意義,(比如看個電影就聊人生講道理,出去玩一圈回來得 寫遊記,)短暫地憂傷、生氣,事過翻篇說到做到,不失約。
以身作則,不雙標。
對新生事物和自己不會的東西充滿好奇。
大體上滿足於當前的生活,安穩踏實。

......

一句話總結,就是大部份時間做一個樂呵呵好溝通的父母。

讓孩子經常能感覺到你有一種松弛、自由但又鮮活、獨立的那種狀態。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小時候不敢快樂的原因,是害怕挨打,是媽媽不許我哭,是爸爸話少...

讀完幾本心理方面的書,才恍然大悟,真正讓我恐懼的是家裏的大人不快樂。

就算母親沒有開口,我也能從她的眼神、手勢、嘆息,甚至毛細血孔裏感受到那種壓抑的感覺。

就像知乎那個提問,

家庭中,壞情緒是會傳染的。

孩子就算再遲鈍再堅強,也會本能地排斥、緊張,想要逃離。

所以,咱們都要努力幸福起來,做一個「可愛」的大人。

💕💕💕

2、別那麽在意孩子的成績。

為人父母,操心孩子擔憂孩子的未來是天性。

但雞娃這個事,要學會用邏輯打敗焦慮。

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能讓孩子更自信更快適應,也會讓孩子不認真聽講,不利於養成好習慣啊;

三年級/四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年,都重要啊,人生不就是今天做完今天的事,更難的階段永遠有,直面壓力扛過去才是本質啊

學歷是就業的敲門磚,可成就一個人的是尋找和理解到自己的需求、熱情、目標和興趣啊

但凡孩子具備終身學習、與人合作、計劃復盤的能力,堅毅,開放,樂觀,這一生養活自己會是問題嗎?

理順這些,自然就不會再簡單地把人生的幸福等同於經濟階層,把經濟階層等同於出類拔萃的學歷了。

一時半會沒 開竅,不喜歡 家長索性就當成一個鍛煉,該運動運動,該帶去玩帶出去玩,該看課外書看課外書。

把孩子的品質、性格養養好,才是重心。

還有,寂靜法師曾說過,擔心是一種詛咒。

過多地擔心孩子,就會不停地給孩子不良暗示,讓孩子變得怯懦不自信,事情往往會變得更糟糕。

與此同時,家長天天盯著孩子的學習,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故意消極對抗。

時間一長,親子關系就搞壞了。

還不如交還她自己,沒有了父母的管束,還有老師、同學的壓力啊。

人嘛,在自由中才能學會「負責」,學會長大。

真為孩子好,就天天祝福她,鼓勵她,放開她。

💕💕💕

3、允許孩子放肆/無聊/做不到。

好的關系,一定是講允許的。

就像我們允許自己普通、犯錯、浪費時光、偶爾不開心狀態差那樣,也要允許孩子放肆、無聊、做不到。

比如說安寶吧,她的性子特別溫和、柔軟的,從小就是那種不會拒絕,被人拍了一下也不還手的主。

我們示範過、也幫她處理過,鼓勵過,都沒用,只能由著 她去...

心想著,大不了她真遇上「可惡」的孩子,我去幫她。

要是一直說教,你要這樣你要那樣,她又做不到,幹脆憋著忍著咋辦呢。

這不,前段時間她們班就真出了個得寸進尺的,通常情況下,別的小朋友都是我不理你、不理你、不理你,就再也不「打擾」她了。

他偏不,上廁所非繞到她跟前,揪一下她的頭發、踢一下她的桌子、或者戳戳她後背...

被我知道後,果斷告訴了班主任。

這次事件後,安寶就大膽了許多,跟要求只能和她玩的好朋友主動絕交,也和嫉妒的同學劃清了界限,坦然地接受男同學的喜歡還告訴人家喜歡到底是什麽概念。

這就是孩子,一件大人說起來很簡單的事,她得經過反復「練習」。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能做的無非是陪伴和耐心。

慢一點再慢一點, 只有這樣,家長才能聽到真話,看到孩子真實的樣子,知道如何去幫助她。

我十分很贊同【傾聽,成就孩子健全人格】中的一句話:

「懷著好奇心去傾聽,讓故事充分展開,我們就有機會在全部復雜性中,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不那麽符合自己要求的時候,先停下來,聽聽她。

給孩子機會說,讓孩子隨心所欲地說,放心大膽地說,那些所有的不聽話,統統都會變成真心話。

並時刻記住,她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生靈,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

可能會有些笨拙、單純、無助,也可能會出言不遜、慌張迷茫、喜歡亂七八槽無意義的東西...

但她沒有不正常,也沒有落後,她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時區長大。

💕💕💕

4、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需要在家庭裏,在父母跟前,活得有成就感、有價值感。

即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 她才會更「愛」大人。

相信我,除了小嬰兒,沒有人喜歡做他人的累贅、負擔,一直卯足勁報酬或者感謝他, 太沈重太壓抑了。

好的親子關系,一定是敢於用孩子的。

時不時地讓孩子幫助自己做點小事,比如倒杯水、丟個垃圾、給植物澆個水,等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怎樣做給孩子成就感、歸屬感呢?

●有事不瞞著孩子,不當著孩子的面說悄悄話,遮遮掩掩地處理問題。

適當向孩子示弱「媽媽今天心情不好」「身體不舒服,不能怎樣怎樣」「大姨媽來了,肚子疼」...

重大事情提前告知孩子,並征求孩子的意見,比如買房、搬家、添置家具等

給孩子一些做主的機會,類似換季了買什麽顏色的外套,選書包,一定金額零花錢的自由處置權等

請孩子幫忙挑選禮物,她自己的生日、同學聚會、旅遊回來的伴手禮、走親串友等

尊重孩子的物權,和空間私密權,不強制她分享,不幹涉她送人、也不把她的東西送給他人、不想說的事情可以不說、心情不好想自己呆一會就呆一會...

劉大銘老師說:生命是值得去相信的。

因為螞蟻可以托起比自身重量重幾百倍的物品,人也可以做到超越自己想象之外的很多事情,來創造可能性,來突破局限性。

前提是,他被父母好好地愛過!

關於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媽媽,家有兩娃安寶和小滿,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經驗反思; 成長,持續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