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生有著更強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尤其對於身邊親近的人。
可是,
今天南汐真心想說,「閨蜜」的吐槽,千萬不要太當真。
接下來,分享三個生活中的小事,和大家深入地聊一下這個話題。
A、大年初八開始,前同事搬進去了老公新買的別墅,一邊炫富一邊感謝男人多年來的奮鬥。
要知道,和她認識的這幾年,聽她吐槽最多的就是丈夫直男、一心撲在工作上,難得一起吃個飯,還要叫來經理給人發名片,介紹自己的業務。
不知道多少次,她哭著跟我們說,想離婚,說自己胸無大誌,只想過普通的日子。
對老公擔起了家裏的經濟大梁,讓她無後顧之憂地安心做一個人事,早早地給女兒買好了學區房,存好了出國留學或者創業的錢,還買了一棟大別墅,前前後後裝修了三年,等她拎包入住卻只字不提。
這大概就是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有所失,也有所得。
B、再來看一位粉絲前後三次的留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作為她喜歡的作者,我覺得我應該向她道歉,為我的魯莽和無知,為我的狹隘和先入為主。
作為一個號主,我希望大家看清事情的全貌,不輕易為她人的煩惱困擾。
戀愛也好,婚姻也罷,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復雜的。
遇到問題時,女孩子計較的點是這一種演算法;和好後,看重的又是另一種價值體系。
C、結識十年的好友,幾年前因老公出軌離婚了,前夫和小三過了幾年瀟灑日子,又回頭找她。
關鍵是,她同意了,嘴上說孩子大了需要爸爸。
內心深處,其實是還愛他,現在那個女孩不能接受多年的付出一朝被甩,天天騷擾她,換著方式地刺激她。
聽起來一點都不大女主,一點都不爽,對吧?
或許,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心理學說,有80%的情侶分手後會再次復合,而其中80%的人會再次分手,理由還是上次那個。
換句話說,大部份人需要在這樣的拉扯中耗盡所有希望和感情,才能真正的放下。
就像我們因為一個事情生氣,第一天生氣程度是100%,別人或者自己給勸好了也是一時的,但第二天生氣的程度會下降,依次類推,直到情緒消失。
這個過程,就是痛久了,明白無論怎麽做都改變不了事實,所以死心了,只能接受。
要不咋說 時間是最強大的 。
我曾經多次在網路上刷到這樣的提問:進入婚姻的女性好像都不快樂不幸福,是不是不結婚會更好?
讀完上面三個故事,想必大家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啟發。
與此同時,我還想告訴大家幾個事實:
一,中國文化裏有逢人不說喜事,更傾向於賣慘來滿足對方的優越感,來爭取更多利益和安全的傳統。
二,幸存者偏差,從人性的角度上來看,人們往往在自己陷入到情緒和某種困境時,更迫切地想要表達發泄出來,以找到一個出口,救贖自己。
三,很紮心地說,絕大多數人不具備長遠又系統的思維。(我也是)
就比如故事一那個女生,她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花太多在感情上就沒辦法更好地拼事業。
所以,她一股腦地沈浸在自己的訴求沒被滿足中,為此,不惜在大腦中加工自己的思想。
說什麽她喜歡普通的日子,其實,她沒有體驗過,她說的普通的日子其實是在保持現有一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她所期待事情的實作。
而不是真正地割舍到這一部份既得的利益。
四,來自父權社會制度深入骨髓的荼毒和入侵。
很坦白地說,在與人共情這件事上,我最顛覆性的認知來自我的媽媽。
她從小就跟我訴苦,不斷地詆毀細數父親的缺點,卻一輩子都在努力地做一個賢妻良母,替兒子著想,維護他的利益。
這一切的一切,想要實作和培養的就是一個像她一樣,為男性服務、奉獻的女兒。
聽從她的安排,幫她做更多事,為弟弟的前途添磚加瓦,為女婿打造一個好妻子。
可以說她既是受害者,也是父權的擁護者執行者。
除了母親,婆婆更是如此見地,明明自己也是一個女人,卻一再地把傷害強加於兒媳。
要求兒媳以夫為尊,多做家務,生個兒子,帶好孩子,吃苦耐勞。
換句說,根本無需共情她們的不幸,除非她們自己覺醒。
五,婚姻沒有100%幸福的,如果想要那樣完美的婚姻,不如做夢。
這句話是,有一天我和娃爸吵架過後,跟女兒道歉時她說的。
真的十分有道理。
仔細想想就連我們自己都未必能做到100%了解自己,能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能做到完美沒有差錯。
何況是和另一個物種過日子呢?
有沖突、有失落、有缺憾、有妥協,都是正常的事情。
有解決不掉的問題和煩惱,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想開,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所以,請接受它。
對於自己的婚姻,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包容。
對他人的吐槽,多一點傾聽,少一點建議。
千萬別入戲太深,掏心掏肺地勸導、找路、幫著人規劃人生。
每個人真正該做的事情,就是過好自己,理清自己的內心和任務。
不遺余力地去愛自己,沈浸式地做自己,攻克自己的困境。
從而實作自我超越,有更多的底氣和資本去體驗更加豐富、廣闊的世界。
給自己的孩子呈現一種樂觀、積極,勇於開拓的榜樣。
這不是自私,也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而是清醒,是尊重他人命運。
至於,未婚的小妹妹,多學習是沒錯的,因為他人的說法就絕望抑郁就沒必要了。
跟隨自己的內心,去經歷自己的人生。
別人的感受和建議永遠是別人的,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才是真實的。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婚姻使人幸福或者不幸。
日子過成什麽樣,取決於自己。
文章的最後,我再多啰嗦幾句,人是會健忘的,當下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意識到管好自己莫渡他人,看到朋友痛苦難過又忍不住真誠善良。
也別後悔或者苛責自己,人可能就是這樣的生物,一次二次三四次,才能把一個思維根植到腦子裏,才能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
我們該反思的永遠不是善良,而是方式和方法。
另外,別把自己太回事,別以為自己懂得好多,能夠去指點誰。
世界上未知的事物和活法多了去了,你所知道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這一句送給自己。
大家周末愉快,明天見咯!
關於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媽媽, 家有兩娃安寶和小滿,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經驗反思; 終 身 成長,持續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