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裏的墻】一書中說:
幸福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夢想都實作,一種是放下了不該有的怨念。
行至中年,我的婚姻竟然比前些年更美好了。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目標變了。
做一個60分的妻子,也允許丈夫做一個60分的老公。
💕💕💕
1、婚姻,不要完美要舒服。
如果一個女人要講述她的婚姻不幸,大約都不新奇:
老公不夠愛我、整天玩手機、不肯改變身上的壞習慣、喪偶式育兒、婆媳矛盾重重...
倒退五年,我也是其中一員。
但事實證明,婚姻就像握在手心的沙子,越用力,漏得越快。
不妨降低預期,把對方當成一個普通人來看。
心態就立馬不一樣了,不是他不愛,而是他沒有那麽多能力;不是他想要玩手機,而是他也有需要發泄的情緒;不是他不想處理婆媳關系,而是不知道怎麽處理...
【挪威的森林】裏面有這樣一段描寫:「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走過,但它一直在那裏,總會在那裏。」
婚姻裏,我們總希望對方是一個滿分的愛人,如戀愛時那般熱烈,像勇士那樣無畏。
但這無疑是一種幻想。
長久的關系,更需要的是相處舒服。
即雙方都有缺點,大家都可以做自己,偶爾犯錯了也沒關系。
這種感覺就像一張鋪得如同酒店般整齊的床,是會讓人缺乏睡欲的,被子床單有一些皺巴巴反而讓人少了緊張和焦慮。
所以,看開些吧。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被要求、被期待。
所有對婚姻感到幸福、對另一半滿意的人,都不是找到一個人完美伴侶。
而是,看見了彼此的優點,又忽略了日子中的瑣碎。
💕💕💕
2、婚姻,看清了也就看輕了。
紮心地說: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拯救你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
婚姻中,有不滿、有缺憾、有求而不得、有屢教不改...
一切一切不如意的地方,與其抱怨,不如閉嘴。
把註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去追求自我的成長。
因為,生活是很現實的。
雖然,得到被愛能讓一個人增加能量,但能讓一個人持續地輸出愛的,卻是「價值」。
你收入高,不僅能切實地提高生活品質,也能在賺錢的過程中積攢提升更多的見識和認知。
所以,請把美好種在心間。
去學習、去讀書、去運動、去深耕一項技能,當你活得輕松又清醒、充實又豐盈,對方也會跟著慢慢變好。
相信我,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甚至可以說,婚姻是兩個人投資而成立的公司。
我們因愛情簽訂契約,內核是卻還是獨立的個體。
請看重自己,成就自己,超越自己, 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愛程度。
這是我們的單身力,也是我們的話語權,是我們的能量補給站。
💕💕💕
3、婚姻,渴望愛不如成為愛。
因為童年的經歷,讓我自卑又缺愛。
在家庭裏,一直做一個懂事的人。
總以為自己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就能夠被看見被珍惜。
不幸的是,南轅北轍。
很多事,你不說別人就不會知道;很多活,你做多了別人只會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越付出越失落,越犧牲越崩潰。
一次又一次地絕望過後,我開始學著「做自己」。
公婆說吃這個好,吃那個養生,我會大大方方地回應:是的沒錯,但我喜歡辣的,我天生喜歡。
不再期待老公的助力,也不再隱藏自己。
孩子說媽媽我要抱抱,我會看自己心情,如果累,痛快地拒絕:媽媽想要休息一下,你先自己玩一會。
不會委屈自己強撐,也不再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媽媽。
如此這樣,深深地愛著自己,讓我終於快樂起來。
希望每一個需要被愛的小女孩都能夠重新把自己養一遍。
不是在丈夫的給予中,也不是在他人的「懂得」中反復確認,而是自己勇敢。
像一個孩子那樣,喜歡什麽就去做,一天兩天、一個月,來了解反饋,發現不合適放棄也無所謂。
慢慢地,找到自己真正熱愛或者擅長的事情。
像一個孩子那樣,不害怕任何關系的破裂,不卑不亢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
慢慢地,沈澱下來最可貴也最簡單的關系。
也像愛一個孩子那樣,滿足自己,原諒自己,接住自己。
讓自己的日子感到滋養又幸福,一點點治愈內心的匱乏和傷害。
這樣的自己,才不會被人輕視。
💕💕💕
英國詩人王爾德曾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哪怕已婚,哪怕伴侶很愛自己,愛的源頭也仍然是自己。
所以,千萬別搞反了。
婚姻是一種修行,60分就夠了。
活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媽媽, 家有兩娃安寶和小滿,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經驗反思; 終 身 成長,持續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