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我們多的是中國世家!

2024-06-08職場

你可能不知道,

中國人自己的奢侈品能有多驚艷。

01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中國作為奢侈品消費大國,

為什麽沒有自己的奢侈品?

底下有一個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中國不是沒有奢侈品品牌,

而是中國奢侈品的價值觀不同。

提起奢侈品,

很多人想到的是:

愛某仕的限量套裝,

香某奈的高級客製。

但說起高級客製,

你知道中國雲錦嗎?

用的都是真圓金線、上等桑蠶絲。

它是純手工織作,

需要兩名師傅配合,

一天也只能織五厘米。

「翡翠黃金縷,織成帝王衣」,

有著1600年歷史的雲錦,

那才是屬於中國的高級客製。

如果你說「奢侈品」,

你知道緙絲嗎?

2021年,一件清乾隆年間傳世緙絲,

拍出了2.415億的天價,

相當於每平方厘米4457.5元。

「一寸緙絲一寸金」,

這才是真正的頂奢啊。

中國不是沒有奢侈品,

而是中國的奢侈品,

從不貴在某個品牌或者某個logo。

而是貴在:

千年歷史的沈澱;

百年文化的積累;

世代工藝的傳承;

吾輩堅守的態度。

02

很多人盲目追捧國外的奢侈品,

盲目崇拜國外的某某文化,

卻忘了中國的非遺文化已經足夠絢爛和精彩。

比如拉花技藝。

很多人追捧國外的咖啡拉花技術,

崇拜國外某某咖啡拉花大師,

卻不知我們中國的「拉花技術」已經傳承了千年。

比如【夢華錄】中所展示的「中式茶文化」:

炙茶、碾茶, 候湯、註湯、 、分茶……

一身素衣,翩翩起舞,

轉身用茶水泡沫研墨,

用清水在杯中作畫勾勒。

一幅栩栩如生的湯紋出現,

引得大眾贊嘆不已。

很多人以為拉花起源於西方的咖啡,

但其實中國早在宋朝,

就出現點茶和茶百戲文化。

「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

杯中的藝術,

我們已經玩了幾千年。

03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篇貼文,

一位在日的中國留學生,

去參加日本的花火大會。

身邊一個日本女生,

滿臉自豪地問了她一句:

「你們中國有這樣美麗的煙火嗎?」

先不說火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煙花爆竹的發明也可以追溯到,

1400年前的唐朝,

李畋為了驅除邪祟。

自宋代以來, 湖南瀏陽可謂「十家九 」。

煙花燃爆,是一場視覺盛宴,

但中國的非遺煙火藝術,

經過幾千年傳承,

早已不再只追求單純的美學。

如果你看過花了21年搭建的【天梯】,

如果看過紀念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

你就明白中國現代煙花的浪漫,

是歷史、是故事、是底蘊。

是用轉瞬即逝的藝術,

制造經久不息的韻味。

04

我曾與美國的朋友聊天,

每當談到歷史事件的時候,

他們總是顯得很茫然。

尤其是聊到三、四百年前的史事,

他們基本沒有任何概念。

因為他們國家的歷史,

只有短短兩百余年。

與那些跨越千年的故事相比,

似乎只是一段淺嘗即止的序章。

所以, 那些100多年歷史的品牌,

足以讓他們驕傲。

那200多年的文化,

已經被當作珍寶。

你讓他們怎麽理解,

傳承幾百上千年的非遺技藝,

到底有多難得?

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

到底有多不易?

05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辛棄疾的這首詞,

描繪的就是千年傳承的東方式浪漫

——確山打鐵花。

1600度的鐵水融化,

打花者赤裸上身將其打高打散,

才能制造出萬千星光墜落的夢幻畫面。

這項非遺起源於北宋,

但因為極具危險性,

一度陷入失傳。

1980年楊建軍為了將技藝傳承,

找到70多歲的老鐵匠李萬發,

8年後,中斷26年的確山鐵花重新面世。

他心中有自己的執念,

那就是:這項技藝絕不能就此斷去。

在最艱難的那幾年,

有國外公司花幾百萬,

想買斷這項文化技藝,

但他絕不願將中國文化拱手讓人。

去年一個女孩,

成為了千年來第一個打鐵花的女性。

一開始沒人相信她能堅持,

但從打石頭開始到打沙、打水,

從拜師學藝到組建女子打鐵花隊。

渾身都是鐵水的燙傷,

但她堅持用熱愛和勇氣,

將這中國人的極致浪漫傳到世界各地。

這個視訊有3億多的觀看量,

讓更多人了解了這一非遺文化。

她始終相信:

鐵花能沖破漆黑的夜空,

流傳千年的非遺文化,

也一定能在歲月的長河裏長久綻放。

06

「一求風調雨順, 二求合境平安。

今年春節,火了福建的遊神文化。

這是一個傳承千年的非遺民俗文化,

一般由村民自發組織,

伴隨鑼鼓鞭炮,

請出神明巡境、巡村。

早在唐朝, 中國就有遊神文化。

走過千年,如今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

出現在遊神隊伍中。

在鄭國良的兒時記憶裏,

從小就要跟在父親身邊組織遊神。

從遊神之前的擲聖杯儀式,

到在隊伍中敲鑼打鼓、抗龍旗,

再到成為神明的扮演者,

他已從父親的手中接過大旗,

成為這一非遺文化的傳承者。

他的「遊神社」現在有30多個人,

大部份都是00後。

在福建, 像他們一樣的「社」還有很多。

一個宗族, 千千萬萬個家庭,

世世代代的傳承,

那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

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責任。

只有當藝術不再被束之高閣,

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

才能火起來、活起來,

才能長長久久、世世代代傳播。

07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在中國歷史文化裏,

酒文化也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而為了傳承中國的釀酒技藝,

也有世世代代的「酒業世家」在堅守著。

自從公元1324年郭懷玉創制甘醇曲,

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

就以師徒相承、口傳心授的方式不斷傳承。

如今該技藝歷經24代傳人,

已經走過700年的風雨歷程。

700, 這不是一個輕飄飄的數位。

對於人類歷史而言,

700年能承載無數故事和記憶,

見證人類文明的興衰更叠。

對於瀘州老窖而言,

700年不僅僅是時間的積累,

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

一份責任與擔當。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

世界歷經了無數戰亂、疾病、意外,

品牌也一樣經歷了時代、環境的變遷。

但瀘州老窖的匠人精神, 卻從未改變。

如今走進瀘州老窖的釀酒車間,

會看到新一代釀酒師正潛心學習。

老師傅們會告訴他們,

如何拌糠、上甑; 如何蒸餾、拌曲…

他們是新一代的技藝傳承者,

更肩負起下一個700年傳承的使命。

這不僅是白酒釀造技藝的延續,

更是中國千年酒文化的具象體現。

08

6月8日 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為什麽中華民族能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因為我們的歷史,

我們珍貴的文化,

正因各種各樣的傳承,

而變得「活」起來。

更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背後,

有無數個像瀘州老窖一樣的「中國世家」。

他們可能是手工藝人,

可能是農民, 也可能是商人……

但在這個浮躁的世界,

他們仍在默默堅守,

他們仍把傳承當作一種使命,

才有了今天積澱千百年的非遺文化。

但文化的傳承,

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更需要每一個人去看見。

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

我們中國多的是世家。

不必盲目向外看, 多向內看,

我們有五千年壯闊的歷史,

我們自己的非遺文化已經足夠燦爛。

沖在前面的人,

他們在做這個時代的「手藝人」,

而我們要做好他們背後的「守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