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小聰明」

2024-06-20生活

文 | 有書莫子落 · 主播 | 安東尼

有書君說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裏,康熙皇帝病危,急召八位皇子來暢春園宣布遺詔。

這天晚上之前,沒人知道康熙要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

為了這個空懸的嗣皇帝之位,皇子們已經明爭暗鬥十四年。

如今終於到了公布答案的時刻。

「朕將傳位於第四子。」

康熙微弱的聲音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皇子情緒激動地質疑,也有人第一時間向新皇帝磕頭效忠。

皇四子不理會他人的反應,他握住父親冰冷的手,接過了這炙手可熱的權利。

這個在九子奪嫡中最低調的皇子,高調地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就是雍正皇帝胤禛。

實力強大

從出生起,胤禛就是個不引人矚目的皇子。

因為母親出生低微,胤禛一出生就被送給皇後佟佳氏撫養。

養母對他視如己出卻早早過世,11歲的胤禛又回到了親生母親身邊。

這時,他的生母已經有了第二個兒子,對胤禛這個一天都沒有撫養過的兒子自然也談不上什麽親情。

母愛缺失,父愛同樣照耀不到這個孤獨的孩子。

康熙一生兒子眾多,能被他關註的,要麽像太子胤礽那樣貴為儲君,要麽像八皇子胤禩那樣聰慧機靈,要麽像老十胤䄉那樣母親家世顯赫。

很顯然,這些優勢胤禛都不具備。

他需要找到突破口來獲得父親的目光。

他的第一個辦法是投其所好。

康熙皇帝喜歡書法,字寫得也非常漂亮,雍正就苦練父親的字型,甚至練到康熙自己都分辨不出的程度。

康熙看到自然非常開心,還為此特別嘉獎了他。

當然,光靠小把戲就想受到青睞是不夠的,雍正最大的優點就是踏實肯幹。

他明白,要想得到康熙的青睞,必須要拿硬實力說話。

康熙皇帝執政後期對政務十分懈怠,各級官員工作也有樣學樣,清廷內部「懶政」的現象愈演愈烈。

康熙五十二年,順治皇帝的一個妃子去世了。

康熙對此高度重視,沒想到辦理喪事的官員們卻敷衍了事。

皇帝很生氣,命令胤禛前去調查。

胤禛剛正不阿,行事從不顧及私情。

很快,他就呈上了調查結果,把偷懶耍滑的官員全數上報。

康熙贊嘆胤禛辦事幹脆利落,也十分欣賞他的剛正耿直的性格,於是在朝政中對他更加倚重。

史料記載,僅康熙六十年和六十一年這兩年,胤禛就負責了祭天祭祖、復查會試試卷、清查糧倉等多項具體工作,每件事他都一絲不茍,辦理得極為出色。

與此同時,他最大的對手老八胤禩,卻整天忙活著在皇帝身邊表現,思考怎麽拉攏更多的大臣支持自己,打壓其他競爭皇位的兄弟。

這些小聰明,讓他在九子奪嫡的中期異軍突起,許多朝臣都湧入他的麾下,八王黨一時如日中天。

可是,小聰明猶如夏日晨露,漂亮,但實在短暫。

會做人情只是錦上添花,沒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終究是空中樓閣。

任何一個明君,都需要實力出色的臣子,康熙也不例外。

他對老八這種結黨營私、不幹實事的風格越來越厭惡,終於,借一次送禮有誤的小事,與老八恩斷義絕。

就這樣,最被人看好的「八賢王」因為他的小聰明永遠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宋代著作【官箴】中說:

「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

一門心思抄近道、走捷徑,醉心於這些小聰明中間,反而讓人懈怠了自己的分內之事。

這樣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讓自己的上升之路越走越窄。

洞悉人心

胤禛工作能力出眾,但也不是一門心思只撲在工作上。

作為康熙皇帝的兒子,胤禛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父親的心理變化,及時給康熙提供情緒價值。

晚年的康熙既要處理政務,還要解決兒子們之間的爭鬥,終日郁郁寡歡。

此時正是奪嫡的關鍵時刻,皇子們都忙於在儲位之爭中站隊,沒誰真正關心康熙皇帝的身體和心理狀況。

胤禛敏銳地捕捉到了父親的心態變化。

康熙去圓明園小住度假時, 胤禛別出心裁地在園子裏修了一個牡丹台,專供父親觀賞遊玩。

在這個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裏,康熙還見到了胤禛的兒子弘歷,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據說第一次見,康熙就對這個孫子情有獨鐘,甚至破格帶到身邊養育。

後來,康熙每當心情低落,都會來圓明園尋求慰藉。

在這裏,他只是一個父親,一個爺爺,一個普通的老人。

強大如君王,也需要在脫下外在身份的短暫瞬間,感受片刻人間溫情。

洞悉人性,並善於利用人性的特點展開經營,是胤禛的第二大優點。

他不僅憑此贏得了康熙的贊許,還將重臣年羹堯和隆科多收入陣營。

年羹堯隸屬胤禛管理的鑲黃旗,手握重兵。

對待這個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胤禛卻從不賞賜拉攏,反而多次對年羹堯的一些小錯誤大加申斥。

胤禛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年羹堯桀驁不馴,需要借此打壓他的銳氣。

只有把刀打磨得趁手了,才能為自己所用。

而對於掌管禁軍,貼身保衛康熙的隆科多,胤禛卻換上完全相反的手段。

隆科多是胤禛養母的弟弟,於是胤禛主動攀關系稱他為「舅舅」。

其實,倆人的年齡相差不大,可作為皇子的胤禛如此擡高對方的身份,讓隆科多倍感受用。

開展一段關系前,先給足了對方面子,才好開始進一步合作。

在這樣的經營策略下,隆科多對胤禛印象極好,漸漸站在了胤禛的陣營當中。

胤禛明白,世間萬事,歸根結底只有一個規律,那就是:人性。

善於洞察人性,利用人性,才能用小計,謀大事。

謀略得當

九子奪嫡初期,所有成年的皇子幾乎都參與到儲位之戰中,把朝堂攪了個烏煙瘴氣。

這時候胤禛實力尚弱,於是他選擇避其鋒芒,幹脆鉆進自己的王府中閉門不出,與和尚、喇嘛參禪論道,一副寄情佛門的樣子。

他還整理了一本詩集,在封面題字自稱「天下第一富貴閑人」。

與胤禛這個「閑人」相比,其他皇子可就「忙」多了。

大皇子胤褆就是一個例子。

胤褆是康熙的長子,太子倒台後,康熙命令他看管監視。

胤褆覺得這是個表現的機會,於是向父皇進言說:

「您要是想殺了廢太子,不用親自動手,我替您就辦了。」

言多必失,爭儲之意已經表現到了明面兒上,而且絲毫不顧及兄弟親情,怎能不讓康熙反感?

康熙極為憤怒地斥責了胤褆,不僅革去了他的爵位,還把他圈禁了起來。

爭了半天,卻是白忙活一場。

反倒是不爭不搶的胤禛,在對比下更為明智,康熙對他頗為欣賞,將他進封為和碩雍親王。

老子說:

「水利萬物而不爭。」

又說: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不是放棄努力,也不是采取消極的態度,而是量力而行,根據時機而定。

康熙朝,太子兩立兩廢。

到太子第二次被廢時,胤禛卻一改往日「不爭」的態度。

因為這一次,他知道太子已無再立可能,自己奪嫡的條件也已經具備,是時候親自下場了。

雍正下場之時,大皇子和廢太子被圈禁,三皇子結束了競爭,唯一能與胤禛一戰的八皇子胤禩因為太過招搖已經引起康熙極大的反感。

對於強者而言,「不爭」只因為無人可爭,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九子奪嫡,從來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這本身就是歷史上的一樁奇事。

皇子們各展才華,爭奪諸位,勝者何以勝?

敗者何以敗?

究其根本,不過是「實力強,心思細,謀略妙」九個字。

實力強,是內核根本,唯有強者才有能力成就事業;

心思細,是頂級智慧,唯有把控人性才能收買人心;

謀略妙,是成敗關鍵,唯有適時出擊才能把握時局。

雍正的奪嫡經歷,是最有說服力的成功學指南。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第10卷】

【清史稿】

【雍正傳】作者:馮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