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世界知識】張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亞洲的成功實踐

2024-07-15生活

點選 世界知識 關註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70年前,在浩浩蕩蕩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呼應維護和平、捍衛主權、謀求發展的時代之需,中國創造性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70年後,面對「建設一個什麽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中國再次貢獻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這是新形勢下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弘揚與昇華。 以下是第二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亞洲的成功實踐】。

——編者手記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傳承了亞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傳統,代表了亞洲國家對國際關系的新期待。

回顧歷史,70年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於亞洲,走向世界;70年來,亞洲國家成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成功實踐者,為這一原則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提供了重要的亞洲智慧。特別是2013年前後,中國先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思想,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等,進一步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化為亞洲共識,使這一原則展現了新的活力與時代意義。今天,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70周年之際,總結亞洲實踐經驗將有助於匯聚「全球南方」共識,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8年1月14日,越南永新燃煤電廠一期機組。這是 中國企業在越南第一個采用BOT(建設—營運—移交) 模式投資的電力計畫,也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開發合作的重點計畫。

在亞洲生根開花

熱愛和平的亞洲孕育了和平 共處五項原則,也使這一原則在亞洲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不僅中國在處理與亞洲國家關系時長期堅持這一原則,而且亞洲各國、地區組織也將這一原則內化為理念與行動指南。

中國長期堅持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先後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政策以及睦鄰、安鄰、富鄰的基本方針,這是中國在周邊地區實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動寫照。在安全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實作了與絕大多數周邊國家的關系正常化,談判完成了絕大部份陸上邊界劃界問題,妥處了領土領海爭端與海洋權益問題。2002年中國與東協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各方達成共識,強調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透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充分體現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內涵。

在發展問題上,中國堅持與周邊國家實作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以中國—東協對話關系建立為起點,先後建立了中國—東協自貿區,與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國家共同推動了東亞合作行程,主導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等等。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其確立的宗旨是,加強成員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間的有效合作,以及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此外,廣大亞洲國家與地區組織在長期實踐中也在不斷引申與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東協為突出代表,該組織成員國在1976年簽訂【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表示將相互尊重彼此的獨立、主權、平等、領土完整、民族特征,並將互不幹涉內政列為締約國關系原則。此後,東協不僅以此規範成員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還使之成為包括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國家與之建立對話關系而必須遵守遵循的基本原則。

透過實踐,中國同亞洲國家共同構建了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促進了亞洲的團結和發展振興,也形成了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的亞洲方式。從而為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亞洲通往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動力與保障

2013年,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構建與亞洲國家新型國家關系的指導性檔,也是關於地區秩序與國際秩序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相應之,中國先後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以及共同、綜合、合作、永續的安全觀。2021年以來,中國進一步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些新理念、新倡議貫穿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主張發展為科學體系,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

首先,在亞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正在持續從美好願景轉化為實踐成果,正在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果。在地區層面,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亞地區和中南半島實作全覆蓋,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建設持續推進;在雙邊層面,中國同寮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巴基史坦、蒙古、越南等國家就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同中亞五國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實作全覆蓋。

其中,中國與東協國家較早提出了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2021年雙方進一步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榮和永續性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並在聯合聲明中重申了【聯合國憲章】【東協憲章】【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東亞峰會互利關系原則宣言(峇里原則)】中所體現的理念、共同價值觀和規範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原則,重申根據國際法相互尊重彼此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在中亞,2022年1月中國與中亞五國舉行建交30周年峰會,共同發出了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2023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並行表【西安宣言】,各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互予理解和支持。中方堅定支持中亞國家選擇的發展道路,支持各國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采取的各項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在周邊國家順利推進並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同周邊數十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同東協、歐亞經濟聯盟等合作規劃對接。中國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為基礎設施計畫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建成了中老鐵路、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雅萬高鐵等一大批標誌性計畫,其中,雅萬鐵路的終點萬隆正是1955年萬隆會議十項原則提出的誕生地。這些碩果累累的合作,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為地區經濟復蘇註入強勁動力。2023年,中國成功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第三,中國正在亞洲地區推進三大全球倡議。近年,中國先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並提出要重點與周邊國家共同打造全球發展倡議先行區,建設更加平等均衡普惠的發展夥伴關系;共同打造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共同打造全球文明倡議首善區,持續擴大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合共生。三大倡議理念得到亞洲各國的高度評價,已經被寫入中國與多國的雙邊聯合聲明中。三大倡議對實作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的重要意義,得到周邊國家的充分肯定。

正是因為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的亞洲已躍升為世界發展的高地、合作的熱土。2023年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率貢獻接近60%。亞洲的實踐表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歷久彌新、意義歷久彌深、作用歷久彌堅。這一原則所培育的和平共生、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地區精神,將是亞洲通往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持久動力與重要保障。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4年

第14期

責編:羅潔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