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多年前,咖啡在中國還處於一種新興飲品的地位,被許多人視為身份的象征,如今,咖啡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許多人每日必備的飲品,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咖啡因其提神醒腦的效果,被譽為他們的「續命水」。
近年來,關於咖啡的傳言層出不窮,一些人認為咖啡具有諸多好處,不僅能提神醒腦,還有延緩衰老、使人「凍齡」的功效。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相反觀點,他們擔心飲用過多咖啡會損傷神經,甚至增加患癌風險,那麽,這些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咖啡的利與弊。
咖啡的營養價值
咖啡的營養成分咖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飲品之一,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咖啡因
咖啡因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具有提神醒腦、利尿、擴張血管等作用。
多酚類物質
咖啡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如類黃酮、花青素等;
菸鹼酸
菸鹼酸是維生素B復合物中的一種,咖啡中含有一定量的菸鹼酸,飲用咖啡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菸鹼酸;
礦物質
咖啡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鈣、鐵、鎂、鋅等,這些礦物質對於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和骨骼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
咖啡中還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E、C等,這些維生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為什麽咖啡可以提神醒腦?
咖啡之所以能夠提神醒腦,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名為咖啡因的物質,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劑,能夠刺激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增加其活動水平,從而提高人的註意力和警覺性。
當咖啡因進入人體後,它會迅速被吸收並分布到各個器官和組織中,尤其是大腦和心臟,在大腦中,咖啡因會與神經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啟用細胞內的訊號傳導通路,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如去甲基腎上腺素等的釋放,這些傳導物質能夠促使神經細胞更加活躍,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和反應速度。
除了刺激神經細胞外,咖啡因還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增加血液迴圈,使人感覺更加清醒和充滿活力。
長期喝咖啡,不僅損傷神經還致癌?研究結果公布,早知早受益
長期喝咖啡是否會損傷神經甚至致癌,一直是一個備受關註的話題,實際上,關於咖啡會損傷神經和致癌的說法,並非電洞來風。
這些觀點主要源於2018年【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文章,報道稱加州法官裁定加利福尼亞州銷售的咖啡必須在包裝上標明癌癥警告標識。
這一裁決是基於一家毒物研究非營利組織起訴咖啡售賣商的理由,認為在烘焙過程中咖啡會產生一種名為丙烯醯胺的致癌物質。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在高溫烹調後都會產生丙烯醯胺,比如烤饅頭和速食漢堡等。
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也會產生這種物質,但與其他含有丙烯醯胺的食品相比,咖啡中的含量相對較低。此外,經過烘焙後,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還會進一步降低。
咖啡並沒有被明確證明具有致癌性,正確的飲用方式甚至可以帶來許多益處:
合理喝咖啡不僅不致癌,身體還能收獲4個好處
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咖啡因能夠刺激脂肪代謝,增加熱量消耗,有助於減輕體重和減肥。此外,咖啡因還可以加速人體內的水分排泄,有助於消除水腫。
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表明,每天飲用適量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咖啡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適量飲用咖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中老年人,咖啡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有助於保持心血管健康。
可以改善腸道健康
咖啡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改善便秘和其他腸道問題。此外,咖啡還可以減少炎癥和感染的風險,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
喝咖啡記住這4點,否則可能會有害
控制飲用量
咖啡因過量可能會導致失眠、心悸、焦慮等癥狀,建議每天飲用咖啡的量不超過3-4杯。
註意時間
最好不要在睡前飲用咖啡,以免影響睡眠。另外,空腹喝咖啡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痛等問題,因此最好在餐後飲用。
慢慢品嘗
不要一口喝下熱咖啡,以免燙傷食管和胃部,應該等咖啡稍微冷卻後,再慢慢品嘗。
選對咖啡
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和咖啡粉,以保證咖啡的口感和品質。同時,避免添加過多的糖和奶精,以免增加卡路裏的攝入。
喝咖啡雖好,但是這5類人不適合喝,別自找麻煩
孕婦
孕婦在孕期喝咖啡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因為咖啡因可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研究顯示,孕婦每天喝咖啡超過3杯,會增加流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
哺乳期婦女
哺乳期婦女在餵奶期間也應該避免喝咖啡,因為咖啡因會透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過量的咖啡因可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和食欲,甚至導致嬰兒煩躁不安。
兒童
兒童對咖啡因的敏感度較高,因此應該避免喝咖啡或限制飲用量,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睡眠、食欲和註意力。
睡眠障礙患者
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可能會加重睡眠障礙患者的癥狀,如失眠、多夢等,所以睡眠障礙患者應該避免在晚上喝咖啡。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咖啡因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癥狀,如胃痛、反酸等,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應該避免喝咖啡或減少飲用量。
註: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謝謝!